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开     
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能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  相似文献   

2.
打开     
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能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5月19日晴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能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士兵,爸爸就是我的领导,在爸爸的面前,我必须遵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原则,爸让我做一件事都是在命令我,而不是用温和的口吻跟我说话,爸爸对我特别严厉,我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不是  相似文献   

4.
提笔欲写,却无言下笔。看着老师要求写作的内容--"父亲",我思绪万千,顿觉自己与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父亲在我心中是那样的高大。每当我看到红色的方砖,我就会想起父亲。父亲的背驼了,那是在很久以前--父亲很小的时候,为了使贫寒的家庭免遭有人饿死的厄运,父亲便随奶奶到砖窑里挑砖。就这样,奶奶的背驼了,父亲的背也驼了。每每看到父亲的驼背,我都觉得那不单单是  相似文献   

5.
回家的感觉     
长大,有时只在片刻之间。进入高一的日子,每天都不如以往那样自由自在。也许是我和家的距离拉远,无形之中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也拉远了吧!我两个星期只打一次电话回家,当听到母亲的声音时,觉得熟悉而又陌生。母亲很忙,很少来看我,父亲更忙,几乎半年我才能见到他一次。  相似文献   

6.
长大,有时只在片刻之间。进入高中以后,每天都不如以往那样自由自在。也许是我和家的距离拉远,无形之中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也拉远了吧!我平均两个星期打一次电话回家,当听到母亲的声音时,觉得熟悉而又陌生。母亲很忙,很少来看我,父亲更忙,几乎半年我才能见到他一次。  相似文献   

7.
十年     
世上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让儿女怨恨,可是我的父亲却甘愿我把不顺利的因素都推到他身上。1993年秋天,我如同打了败仗的残兵,跟在父亲的后面心情沮丧地走进了省城一所三流学院的大门。学院里草场茵茵,高楼座座,父亲一个劲儿地夸赞:  相似文献   

8.
爸,对不起     
何能尔 《新读写》2014,(6):27-27
子女与父母闹别扭很正常,本文作者就讲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矛盾。让人感动的是父亲带脚受伤的作者去医院的场景,细节描写很出色。是啊,父母终会变老,理解父母,爱父母,是所有儿女应该要做到的。  相似文献   

9.
"柏杨家书"这个名字,使我感到阵阵苍凉,因为在写这些家书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家了,我身陷监狱.儿女群中,佳佳是唯一能和我通信、在狱中登记有案的家人.我对我所有的儿女都抱着深深的内疚,深深的自责.在他们孩提时代,我却离开了他们,在他们最需要父亲的时候,我这个父亲却不在他们身边.做我的儿女,真是一种不幸!我辜负了他们.但他们付给我的太多,一直到我老迈,他们都没有抛弃我,使我成为充满了亲情、最有福气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正>网络的空前繁荣,使一些人对图书馆逐渐陌生。但在我的心中,图书馆永远是那样亲切,令人向往,可谓是崇高而神圣的殿堂。与图书馆的缘份,可以说是父亲给的。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讲一些千奇百怪的童话和幽默诙谐的传奇,使我充满了敬畏和好奇。有次我心血来潮,疑惑地扒开父亲的头发,想看看父亲的头脑,究竟装着什么。父亲望着我笑笑,说等我能够识字后,便将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心曲     
做父亲的应该得到两种最基本的认同:妻子的认同和儿女的认同,妻子的认同不用多说。为人父者还必须让儿女认同,而这一点,往往被做父亲的忽略了,以至于今天不少人认为“父亲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其实父亲并不“遥远”,只是要演好父亲这一角色,就要不断地认知和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当你处于父亲的位置时,你就要了解并承担起做父亲应该承担的或者说被社会规定好的各种责任。下面,是一些学生谈对父亲的感受的小文章,尽管只有三言两语,但这是孩子的心里话,希望做父母的能从中体会孩子的感情。我的父母从前年开始分居,并于去年办了离婚手续。其实,…  相似文献   

12.
<正>曾经以为青春是一条河,一条奔腾的河,两岸风光无限,一片绚烂。1从镇里考入市重点高中,我全家人都乐坏了。特别是父亲,他杀鸡宰鸭,请了镇中学里所有的老师。那一夜,父亲喝醉了,他抱住我又哭又笑。第一次远离家,到二百多公里外的市里读书。父亲要送我,我拒绝了,想自己锻炼一次。我知道,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报名、军训。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我惶惶不可终日。学校在市郊,全封闭式管  相似文献   

13.
我是农民的儿子。父母祖上三辈皆以务农为本。“勤劳”这个字眼在农家本应是不陌生的。然而,我是家中的老小———中国传统式农家的“老疙瘩”,自然是最受宠的了。“勤劳”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母亲高大、健康;父亲矮小、瘦弱。在我幼小的心里,母亲俨然是家里的“心脏”...  相似文献   

14.
付体昌 《成才之路》2012,(18):100-I0017
那年我高考落榜了,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诗人曾这样写道:“父亲是山,让我学会了坚强;母亲是海,教我懂得了感恩生命。今天,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走过了成长的喜怒哀乐;明天,我愿陪同妈妈爸爸一起渡过人生的春夏秋冬。”但目前的现实是,不少学生不像这位诗人那样,对父母的厚爱并没有充满感恩之情。他们不珍惜父母含  相似文献   

16.
我的心里话     
在我刚上中学时,父母出去打工了,那时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直到二年级下期,因弟弟的病,父母回了家,让我的心感觉温暖起来。我原认为自己已经摆脱了孤独、寂寞,但一切并非想象中那样。  相似文献   

17.
邱兴玉 《师道》2006,(8):56-57
印象之中,给父亲写信最多的时候,是上大学的四年。那时,几乎一个礼拜就要写一封。记忆中的星期日实际上就是“写信日”。去年,带妻子女儿回家看望父亲。回来后,妻子慧萍告诉我,她在老家翻看了我上大学时写给父亲的许多信。她挖苦我说:“你还真能写,不是三四页,就是七八页。每封信上都不提‘钱’字,可每封信实际上就两个字:‘要钱’!”我无言以对。因为她的话不能说不对。她的一番奚落,更让我无地自容。我的父母,一共生养了我们六个儿女。父母在我身上操心最多,花费也最多。印象之中,父亲是非常开朗乐观的。记得有一次,父亲骑自行车捎着我去…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人,他讲道理讲得人心里没有逆反,反而无比熨贴受用。有一个人,他对儿女的一番教导变成文字,却那样好听好看。我们多数人就是这样认识他的,父母解决不了的疑惑在他那里顺然,有关人生的一些大问题在他那里分解融释。正是深刻之后才有的浅显,正是波澜之后才有的平静,正是繁复过后才有的简单。刘墉,一个有儿女爱儿女的作家,我们更愿意称他为——一个写作着的父亲。长篇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信     
孙盛起 《现代语文》2004,(12):16-16
父亲那找人代笔、令儿子不屑卒读的信,应怎样地令儿子震惊、惭愧、自责、自悟呵!是的,父母之爱是无声无息的大海,儿女之爱是一路欢歌的小溪;儿女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爱的视线,儿女反哺之爱再丰厚,也难抵父母养育之爱于万一。  相似文献   

20.
父爱如山     
<正>有人说母爱如海,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是一种稳重的安全的爱。天底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儿女的,我的父亲也不例外。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意味深长的。父亲是一个工程项目经理,每天都忙到很晚才休息。但是,无论再忙,他都会关心我的学习,关爱我的成长。父亲平常话语不多,总是用实际行动来爱护我、教育我。有一天晚上,我写作业写到晚上9点多钟了,作业本用完了,可作业还没有写完。明天老师要检查作业,我该怎么办?正在我着急的时候,父亲回来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