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对《庄子》文中的“三言”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寓言、重言、卮言的区别、在内七篇中所占的不同比例及“三言”不同的表现特点,认为在阐述庄子思想时,“三言”各有其独立作用与地位,既相互独立,又共同作用,成为庄子文章主要的构成形式。  相似文献   

3.
《庄子》一书有“三言”之说,研究庄子文章的人似乎都无例外地要谈到它们,无论探讨庄子的文章风格,或是论及创作方法,或者是讲求修辞效果,又或者是讨论体裁样式,这些都已作出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但是,就“三言”本身的认识,虽然也取得了许多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对“寓言”“重言”的看法,不过,依旧还有不少见仁见智的地方,所依所据又多他书旁证,似乎从《庄子》一书自身的论述和文章来加以探究的较少。本文拟从这一点出发,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庄子》文本,论证了"三言"中的"重言"、"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相当于今天的寓言文学艺术;"卮言"则指庄子寓言文学"无心"、自然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文体和艺术特征的关系,从而证明了主张"三言"是三种表现手法观点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庄子》这部古典文献的出现,突出地标志着在我国战国时期,我们祖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在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与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哲学思想方面,《庄子》无疑地是起了消极的作用;而在文学语言方面,它却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的文学造诣是可以和同代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庄子》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卮言”。分析了“卮言”的内涵,比较了“卮言”与“寓言”和“重言”的特点,指出它是一个与“寓言”和“重言”并非处在同一个层面的范畴。认为“卮言”体现了庄子开放求新的学术态度,并以“无”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三言"概念是对《庄子》文本中"寓言"、"重言"、"卮言"概念的合称。通过对"三言"术语的历史考察与分析,认为"三言"具有"名称"和"概念"的双重性。"三言"作为名称,它指庄子所运用的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作为概念,它指阅读和研究《庄子》文本时所运用的解释性工具。  相似文献   

8.
解庄的金钥匙——《庄子》“三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三言”即寓言、重言和言。本文认为,要打开庄学的大门,必须从弄清庄子的“三言”入手  相似文献   

9.
<正> “道”是《庄子》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准确地把握其确切含义,是理解《庄子》思想的关键之一。本文想对此作点粗浅分析,以就教于方家。《庄子》书中的“道”,源出老子“道”的学说,他接过老子抽象原则的“道”,赋以客观内容,使之更丰富。庄子的“道”是揭示客观自然界自身的本质问题,它不但不从属于天——天的意志,并拒斥超自然力的干预。他说:“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北游》)。庄子思想中的道,就是指客观自然界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庄子》之"道"与《圣经.约翰福音》之"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道"所指向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既超越又内在的终极实在。道教的"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的化生、维系、调节,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都完全依赖于它;基督教的道,就是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维系者,是自有永有的生命的本体。在"道"这一概念上,道教与基督教具有相似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对中西文化以及中西文明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薛艳丽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1):40-41,70
文章对《庄子》之"道"与《圣经.约翰福音》之"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道"所指向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既超越又内在的终极实在。道教的"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的化生、维系、调节,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都完全依赖于它;基督教的道,就是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维系者,是自有永有的生命的本体。在"道"这一概念上,道教与基督教具有相似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对中西文化以及中西文明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庄子》“道”的思想是道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庄子》道的思想时,发现其中“德”也自成—个体系,与道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庄子>散文"卮言"作了深入研究,通过概念辨析、源流考索,提出"卮言"首先是指<庄子>中的议论文字,是庄子思想的自然流露;其次是指有关庄子自身的故事,这些故事带有先秦散文语录体痕迹,反映了庄子多方面的思想.文章进而对<庄子>散文"卮言"作归类分析,提出议论体"卮言"可分为阐明题旨式、简短论述式和纵深探索式,语录体"卮言"可划分为单纯议论式、体验感悟式和引证说理式.  相似文献   

14.
张洪兴 《天中学刊》2007,22(3):51-54
《庄子》“三言”既是《庄子》文章三种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又是三种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自郭象以降,学者们便开始关注“三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三言”。概言之,学者们对“三言”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三言”概念及比例(数量)问题、“三言”之间的关系、“三言”在庄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作用及“三言”的文体功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庄子》关于道本身的无为无形又可得可信的特征,以及道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作用上,可以理解《庄子》道的思维特征及其对哲学的贡献;但《庄子》在道与物的关系上虽有精辟而深邃的观点,最终却失之于其相对主义方法论,“道”从一般的哲学抽象范畴变成了神秘主宰物。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三言"是打开庄子哲学迷宫的钥匙,而隐喻是庄子"三言"表达方式的本质.庄子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和言说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这一表达方式决定了对<庄子>解读要采用"体"与"悟"的直觉方法.庄子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庄子>文本的建构上表现出哲学与文学、思想与艺术的水乳交融.庄子隐喻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也使<庄子>一书成了一本有待读者参与书写的文本.但是,任何解释者都必须尊重原著,尊重作者,以正确解读文本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就会失去阐释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庄子》“卮言”即“优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卮言"是《庄子》的一种写作方式。学者认为"卮言"是对散漫无谓之言的比喻性说法,或是先秦饮酒礼中的祝酒辞。事实上,"卮言"即"扬觯之语",它的散漫嘲戏的特点,说明它是俳优在酒席上的语言表演,又称"优语"。"优语"的内容包括插科打诨、谜语、神怪故事和说唱等。"优语"因其娱乐性质而享有豁免的权利,俳优可以利用这一职业特权进行劝谏,因此,"优语"又是一种有所承担的话语形式。"优语"因其似有似无的姿态和充满了隐喻性的表达方式,而得到道家的认同。《庄子》大量采用了"优语"即卮言的形式,或模仿了它的表达方式。《庄子》自云"卮言日出",确非虚语。  相似文献   

18.
陈志兰 《师道》2015,(1):30
面对纪律观念淡薄,学习较被动,自卑、有个性、有自尊心的中职学生群体,要搞好班级管理,使学生们在和谐、宽松、民主、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必须具备爱心、细心和耐心。从中职生心理需要来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如果每个中职班主任都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班级的每个学生,学生就会把你当作最可信赖的知心朋友,有什么事情会主动向你倾吐,让你帮其出主意、想办法。这样,你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从  相似文献   

19.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20.
明代末叶冯梦龙所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世称《三言》.它是以宋元话本和明代的拟话本为基础,经过冯氏改写或自写而成的古白话小话集.除了它的文学价值而外,《三言》又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