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大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的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周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里奥纳多)."不要以为这是成人间的对话,更不要将它误作电影台词,这是湖北一个十来岁的女"神童"为她的"巨著"《正在发育》写的一段自序.  相似文献   

2.
“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大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的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周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里奥纳多)。”不要以为这是成人间的对话,更不要将它误作电影台词.这是湖北一个十来岁的女“神童”为她的“巨著”《正在发育》写的一段自序。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看图,揭示教学目标.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基础训练6中的看图编故事《小鸭子得救了》(屏幕显示软件封面),看谁最能干,能做到“仔细看,合理想,生动讲”(鼠标点“学法”按钮,屏幕显示:仔细看,合理想,生动讲.鼠标点击文字,可闪烁),编出完整的故事来.  相似文献   

4.
“察”与“查”这两个字,在意思和用法上有相近之处,误用和混用现象不少,在此略作辨析。“察”,意思是仔细看。如《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引申为明辨、详审,如《孟子·梁惠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又引申为考察、调查,《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善之,必察  相似文献   

5.
可乐专卖     
如此考题某科期末考试,最后一题是:请问现在你想点哪首歌给自己:(1)陈洁仪的《心痛》(2)万芳的《一切如新》(3)辛晓琪的《领悟》(4)辛晓琪的《遗忘》(5)优客李林的《认错》(6)其他(4分)。 测谎器爸爸有一个测谎器,他问德华:“今天数学考试成绩如何?”德华回答道“80!”测谎器响了。德华又说:“70!机器也响了。德华又改说:“60!”机器响了。爸爸生气地叫道:“我以前都是90的!”这时,测谎器翻倒了!发试卷考试成绩出来了,老师给学生们发试卷。某生没好气地一把接过。老师道:“小心两手!别把蛋打破了!”盖章老师:成绩单有没有给父母看?学生:有…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那好极了,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猜一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如果你猜对了,电脑博士会奖给你一本书。注意看大屏幕(课件依次演示反映《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四个故事主要内容的图片)。生:看图片猜出四个故事。师:了不起,一下就把四个故事都猜对了。书里还藏着小秘密呢,仔细看,你发现什么了?(课件演示:打开四本书,里面有“寓言”两个艺术字。“寓言”两个字里还套着“道理”、“故事”四个字)生:“寓”字的里面有“道理”,“言”字的里面有“故事”。师:看得真仔细!那你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7.
也许这是个事实:大凡在富有创作个性的诗人笔下,总会有一两个反复出现的诗歌意象。比如,艾青总是深情地渴望着“太阳”,讴歌着“土地”;郭沫若对“地球”有着子女对母亲般的割不断的爱恋;而诗人冰心则把她女性的温存始终不渝地献给了蔚蓝的“大海”。正像诸多成熟的有着创作个性的诗人一样,在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也总有一种诗歌意象反复出现,这就是“云”。比如:“一天的白云黄云”(《夏日田间即景》),“来,我邀你们到云霄外去”(《灰色人生》),“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看了《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版的一个话题讨论——“定时限讲”,枷锁还是指路灯?这一版有六篇文章,我都仔细地看了一遍,个人也有几点想法想谈一谈。  相似文献   

9.
所谓“借用量词”是相对于一般量词来说的。“借用量词”本来不是量词,它是作家们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而临时借用来作量词的。如“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借用名词“叶”作“舟”的量词。恰当地运用“借用量词”可以收到特殊的效果。首先,可以起到形象生动地描绘事物的作用。如: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黄河浪《故乡的  相似文献   

10.
小河看病     
“唉哟i、唉哟,难受死了……”小河找到一棵老槐树:“大树伯伯,快给我瞧瞧吧!我好难受!”小河吃力地挪动着身体。老槐树仔细地看了看小河的症状(zhēng zhuàng),肯定地说:“小河,你被人类污染(wū rǎn)了。”  相似文献   

11.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有这么几句:“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语文》高四册)几乎所有注本都释“如”为“往”。可我们仔细一想,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文天祥已经“至高邮”,“行城子河”,“至海陵”了,怎么又往高邮附近的“高沙”去呢?“文天祥脱险行程示意图”(课本第274页)清楚地告诉我们,文天祥是“至海陵”后直接往“海安”去的。是不是示意图有误?  相似文献   

12.
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①“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都叫来,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句中的“好好端详”语义重复。“端详”意为“仔细地看”(《现代汉语词典》),它本身就含有“好好”的意思,前头不能再加“好好“。可改为“端详他们的面孔”或“好好看看他们的面孔”。  相似文献   

13.
在《自选集·序》中,郁达夫指出:“《春风沉醉的晚上》(以下简称为《春》),《薄奠》,《微雪的早晨》,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由于作者这段自白的影响,一些研究者便认为:《春》“歌颂了女工善良美好的心灵,突出了她在苦难深重的情况下坚韧的意志和朴素的反抗精神”;《薄奠》“成为一篇饱和着血泪与愤怒的对旧社会的控诉书”。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这些小说,很快就会否定这样的答案。但其主旨也不象另一些人所认为的“不过是旧的人道主义的观点”。其实,作者创作这两部作品与创作《沉沦》,《茫茫夜》,等小说一洋,意在表现自己内心的苦闷,只不过表现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4.
有一试题,要学生指出“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一夜的工作》)句中“浏览”一词的意思。竟然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回答“认真地看”、“仔细地看”。这就暴露出“词不离句”教学导致学生对词义认识囫囵吞枣的毛病。“词不离句”作为一种联系语境认识词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花开花落春几度 花,是造化赐予人间的美物。花的姿容秀丽、气息芬芳,承接雨露阳光,默默地孕育,热烈地开放,装点了自然也装点了人间:“山花开欲燃”(李白《寄韦南陵冰…》)、“山花照坞复燃溪” (钱起《山花》),灿烂开放的山花如燃烧的火焰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活力。 明人周亮工说:“花,人面也;干,人身也”(《尺牍新钞》),花的娇艳芬芳,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妙龄美人的姿容,于是以花喻人便普遍地出现在诗文中,唐玄宗就把自己宠爱的妃子杨玉环称作“解语花”。唐诗卢仝说:“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有所思》),顾况说:“美人二八娇如花,泣向春风畏落花”(《悲歌》其二),均以花之娇艳形容人之娇艳,别有一种动人的情致。在许多时候,由于移情的作用,花在人的眼中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苏轼说:“此情惟有落花知”(《浣溪沙·春情》),南宋王炎说:“花不语,笑人痴”(《江城子·癸酉春社》)。落花成为深知人情的知己;花不语,说明曾语过,笑人痴,更见出花的知人知性。  相似文献   

16.
萨都剌的一生,是将诗歌看作比作官还重要的事业来从事创作的。在《雁门集》中,到处提到写诗的事。他有一句名言:“过江日日水与山,诗人得趣如得官”(《晓上石壁滩》),他把生活中获得的诗意,看得如同得官那样值得欣喜,那就无怪乎他在诗中反复提到作诗之苦乐了。例如,翻开《雁门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诗句:“吟诗思苦家人骂,捣药声高邻舍闻”,“何如与子谈诗夜,雪冻空林落归柯”(《休上人见访》),“酒热春如海,诗闲日似年”(《题高秋泉诗卷》),“山鬼每惊诗句险,客怀惟恨酒杯乾”(《陪张子寿御史游古竹堤》),“官船到岸人多识,楚馆题诗客又来”(《秦邮  相似文献   

17.
贵曲“曲”是文艺创作的特征之一,一切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都力避平直、板滞,而着力在曲折翻腾上下工夫。古代诗人、文论家有着许多这方面的论述:“文章贵曲折斡旋”、“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贵曲者,文也。”(袁枚《随园诗话》),“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王遗山),“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黄山谷),“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司空图在《诗品》的《委曲》一则中  相似文献   

18.
一、其乡人《曹刿论战》(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乡人”,同学们喜欢把它译为“乡亲”、“老乡”,这是值得商榷的。先看“乡”。据《周礼·大司徒》:“五州为乡”(州:二千五百家为一州),可见:“乡”即古代居民的行政组再看“乡人”。一般来讲,是指同“乡”的居民,即乡亲,老乡。另“乡官”,如《礼记·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尊于房户之间。”郑注:“乡人,乡之大夫也。”  相似文献   

19.
歌曲的创作思维框架,是建构在词曲作者对歌曲创作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多种不同的创作思维,构成音乐语言的多种风格及表现形态。中国当代歌曲的创作正处于一个异彩纷呈期。政治上的通达和经济上的繁荣必然为歌曲创作思维提供多向多重的框架结构。中国传统的创作思维框架已被冲破,西洋的创作思维框架被部分地拆用,一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兼容并蓄的创作局面渐已构成。一批格调高雅清新、大陆式的通俗歌曲已流传全国,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采蘑菇的小姑娘》、《让世界充满爱》等;同时,一批颂歌性的艺术歌曲也应运而生,如:《我爱你中国》、《慈祥的母亲》、《长江之歌》、《多情的土地》等;再有一批用当代新技法(如:无调性、反向卡农)创作的歌曲,如:《黄昏》、《声声慢》、《牵牛花》、《涉江采芙蓉》等。当然,在  相似文献   

20.
高二册语文第一单元,有五篇散文都写于六十年代初。是偶然的巧合吗?不,原来,这个时期是建国以来散文创作的繁荣时期,尤其是一九六一年,被誉为“散文年”。这一年涌现出了许多名篇佳作,象《雪浪花》、《茶花赋》(杨朔),《樱花漫记》、《长江三日》(刘白羽),《花城》、《古战场春晓》(秦牧),《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吴伯箫),《从镰仓带回的照片》(巴金),《亿当年,穿着细事切莫当闲看》(曹靖华)等,数量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