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说语感     
“语感”这个词见于夏丏尊、叶圣陶著《文心》(1934年)一书,虽然人们经常说,经常听到,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补编》、《辞海》、《辞海增补本》、《辞源》、《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均未收列。只是《汉语大词典》有个简单的解释:“对语言的感觉”。专论语感的文章也非常罕见。邢公畹先生曾说过语感是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这个定义较宽,不仅包括感觉,还包括知觉和表象。语感属于语言心理,我们认为主要包括语  相似文献   

2.
“傻帽(shǎm o)”这个富有形象色彩的口语化的词经常出现于当代人们的交际中。可它的写法却比较混乱,“傻帽”与“傻冒”并存并用。出于职业的敏感,笔者就这个问题询问过大学毕业的教师,调查过大一学生,结果答案纷呈。我们查阅了有关的词典和参考书。《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本,2002年增补本)只收“傻帽”,解释为:“<方>形容人傻,没见过世面。也指这样的人。”同样,《中华词典》(李云江等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当代汉语新词词典》(曲伟主…  相似文献   

3.
"物业"并非新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人认为“物业”是一个新词。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修订版)将它收录在“新词新义”部分,解释为“多指房地产(如公寓、办公楼等)。”实际上,“物业”一词古已有之,早见于宋代。如袁宾先生编《宋代语言词典》中就收录“物业”一词,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为例:“广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以来,“下浮”一词频频见于报端,以至许多汇集新词新语的字典辞书竞相收录,最近发行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也增收了这个新词,释义为“(价格、利率、工资等)向下浮动”。《现代汉语词典》的增收,标志着不仅是使用,而且研究也正式承认了它的新词地位。如果单纯从“下浮”一词中的“浮”字来看,它的基本意义当是“在水面漂浮”,既可表示静态的“停留在液体表面”,又可表示动态的“自液体的内部上升到液体的表面”。在意义上与“浮”字相对的是“下沉”的“沉”。  相似文献   

5.
说形容词“X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然”为词尾构成的词为数众多,据初步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入120多个,《现代汉语词林》(1986年出版,蔡富有主编)则收了190多个(不包括由“x然”构成的固定格式)。此外,还有散见于文学作品中而未收入词典的。“x然”有形容词、副  相似文献   

6.
1985年1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在此之前,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1980年版的《新华词典》等辞书都是既收“树阴”、“林阴道”,又收“树荫”“林荫道”。《审音表》的规定一下子把“树荫”、“林荫道”等带有“荫”(yīn)字的词语打入了另册,它们成了不规范的词语。从此以后,辞书因为要遵守《审音表》的规定,在这个问题上就接连不断地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唐超群同志主编的《新词新义词典》由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继《新词·新语·新义》、《汉语新词词典》后,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新词词典。所谓新词,是指新近产生的词;所谓新义,是指某些陈旧甚至死亡的词又有了新义,这种新义有时不是原义的近引申,而往往是旧瓶装新酒。《新词新义词典》掌握的资料是丰富的,收词是比较齐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物语”这个词,但《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主流辞书都未收入这个词语。它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查《辞源》,“叉”仅标Cha,楚佳切,一个音;查《辞海》《新华词典》,“叉”读Cha、Cha、Cha三音;查《现代汉语词典》,“叉”又多出第四音Cha,并写明Cha音的“叉”见于“排叉儿”“劈叉”。然而,《现代汉语词典》有关“丫”及“丫巴儿”两条的释义中均出现“分叉”这个词。于是,“分叉”这个词便在书文稿件中经常出现了,往往搞得编辑也莫衷一是。其实,“分叉”这个词是不应有的,或者说“叉”的字形写错了!植物及植物喻体的“分叉”应是“分杈”,水流的“分叉”应是“分汊”,礼服的“分叉”应是“分衩”。 …  相似文献   

10.
宠物     
“宠物”是个新名词。不信?你查查《辞海》、《辞源》或是《新华词典》,都找不到这个词儿。不过《新华词典》上倒有个词叫“宠儿”,解释为“指受到特别喜爱的人”。由此引申,把“儿”字换成“物”字,那么把“宠物”解释成“指受到特别喜爱的物”,可能就说得通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等人的系列小品《卖拐》《卖车》《功夫》的演出,“忽悠”这个词迅速传到全国各地,在报纸、电视及网络媒体上,随处可见“忽悠”的影子。但对这个词的意义,很多人(尤其是南方人)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随着“忽悠”的流行,它的词义利用法也有了新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忽悠”的解释是:“(方)晃动:人、旗叫风吹得直 ̄|渔船上的灯火 ̄ ̄着。”《汉语大词典》对“忽悠”也只收了“晃动貌”这一个义项。而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我们可以知道,《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说的(方),当…  相似文献   

12.
上古文言中,“莫”主要用作无定指代词。但这种意见,只反映在一些古代汉语语法著作中,而许多大型辞书中,如《辞源》、《辞海》都没有无定指代词“莫”的义项。中华书局影印的《中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中也没有。使用较广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在解释以“莫”字为开头的成语时,统统释“莫”为“不、不能”或“没有”。其实,无定指代词“莫”在文言中  相似文献   

13.
介词“在”除了表时间、处所的一般用法外,还可以用在人物名词或人称代词之前,组成介词结构,表人物。这是介词“在”的一种特殊用法,常被人忽视。在《辞海》、《词诠》、《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一些词典中也都没有谈到。笔者就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碰到的二十余例(主要在现代文,文言文中间或也有)简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初恋"新义 查检《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几部大中型语文性词典,对"初恋"的解释都是两个义项,释义大致相同,在《现汉》(第5版)中的解释是:"动①第一次恋爱.②刚恋爱不久."《新华新词语词典》《新词语大词典》等十几部新词语词典中不见收录.但是考察这个词在实际语料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词典中的这两个义项并不能概括"初恋"的所有义位.例如: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腹笥甚俭学识谫陋的人 ,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知识修养 ,就得认真不苟地向工具书请教。我曾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二十余年 ,时时刻刻都与工具书友好相处。像《现代汉语词典》及增补本 ,我就通读过一遍 ,获益匪浅。我的书柜最好的层次那都是摆词典的地方。像《汉语大词典》(简编本 )、《汉语大字典》(简编本 )、《辞源》、《辞海》、《汉语词典》(原名《国语辞典》黎锦熙主编 )、《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汉语实用词典》、《袖珍字海》、《袖珍汉语词典》、《中国成语大词典》及《中华成语词海》等…  相似文献   

16.
“追星热”忧思录王承先“追星族”、“发烧友”这两个词自去年起,在不少报刊和杂志上反复出现,使用频率很高。笔者查阅了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汉语新词词典》,却遗憾地没有找到这两词的条目,只好惊叹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和国人创造新词的本领。为论题研究...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统筹主编的《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是一部中型外来词词源词典,其收词对象主要为外来词。通过对《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所收的124条近代汉语晚期的外来词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从共时的角度看,近代汉语晚期的外来词以意译词为主,且多为科技词语;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中的外来词上古时期以音译词为主,中古时期以来则以意译词为主。它巩固了佛教外来词涌入后汉语合成词以偏正式为主体的局面,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1979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好”(hǎo)字条下列了14个义项,《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好”字条下,形容词7种用法,副词两种用法,名词两种用法,加起来是11种用法。另外,“好”还读hào。《词典》“好(hào)”  相似文献   

19.
“八一路开了个‘销品茂’,你晓不晓得?”“这个女孩好‘卡哇伊’啊!”生活当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夹杂这时髦新词的对话,“酷毙了”、“埋单”、“作秀”、“CTO”这样的词也不时钻进你的耳朵。不管你是否听得一头雾水,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汉语新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而新面世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增加了40多页粉色的“新词新义”,随意翻阅一下可以发现,这些新词正频频占据着各类媒体,也流行于当下人们的言谈话语,它们几乎就是我们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写照。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新事…  相似文献   

20.
成语“义无反顾”中的“反”应写作“反”还是“返”? 在现在通行的词典中有两种写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写作“返”;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词语分册》、《汉语小辞典》等都写作“反”。 究竟是“反”还是“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