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古文字体系演变到今文字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隶变。隶变形成了草书、行书、八分书和楷书诸字体,对于中国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区分隶变和八分书的概念,有利于我们全面准确认识隶书,对于隶书书法的研究和探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隶变”一词出现很早,唐代《九经字样》共用了12次。以后郭忠恕的《佩觿》、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里也都出现了,但真正对隶变作系统的理论探讨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从杨振淑的《隶变考》、李凤鼎的《隶变考叙》至今,研究者有十余家之多。探讨隶变的人虽不少,但在对隶变含义的理解、研究隶变的方法和所使用的材料上,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我们认为,所谓隶变是战国中期以来秦系通用文字中的篆体经由古隶到八分的演变。如果分析言之,则必须注意四个关键性的因素:隶变始于秦文字,隶变始于战国中期,隶变的下限在今隶,隶变是一个横跨数百年的漫长而复杂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隶变”是我国文字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历代治古史者所重视。本刊分两期刊出的10位作者的讨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对“隶变”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可供教学和研究者参考。由于篇幅所限,在发表时将一些古字的例证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5.
隶变是秦篆在向隶书演化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形变、省变和讹变的统称。所谓形变,是指秦篆形体一无缺漏地变为隶书形体。所谓省变,是指秦篆形体省去部件或部件的一部分而变为隶书形体。所谓讹变,是指秦篆形体的某一个部件或某几个部件出现讹写而变为隶书形体。单一地呈现形变的汉字固然不在少数。但多数汉字的隶变都同时融合两种或三种变化。隶变使汉字最终冲出了古文字的樊篱,挣脱了象形结体的羁绊,变成了完全符号化的文字,变成了笔画结体的文字。这里,既有“破”——“破”象形,“破”图画意味,又有“立”——“立”符号化,“立”笔画,“破”字当  相似文献   

6.
在汉字的发展中,隶书对汉字字体的影响最大,被称为古今汉字的分水岭。它破坏了汉字原先的结构,去除了原先的象形性,把象形文字变为"不象形的象形文字。"与小篆相比在字形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古文、篆文的象形面貌。隶书在战国时期已经存在,隶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它不同的发展,但终有规律可寻。笔画由圆转线条变为平直笔画,表现出彻底的符号化;结构上形体分化、合并、简省、突变,是汉字在形体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隶变(二)     
伴随着古隶楷化的过程,同时还有一个古隶进一步草化的过程,由偏旁部首及诸笔画之间的连贯引带书写,造成笔画的进一步整合、减省或隐含;由左右、上下结构诸部件之间的连贯引带书写,造成主要保存单字的外围笔画而整合、减省内部笔画,或突出各部件的主要笔画而隐含其细节笔画,或强化具有较高辨识度的部件、笔画而模糊甚至省略其他部分。而毛笔的改良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变化,使人们能够迅速掌握这种变化,并进一步促进了书体的演化。  相似文献   

8.
小篆,是汉字的一次大统一,结束了此前文字使用的混乱局面。它不仅规范了文字的写法,而且淘汰了大批的异体字。其功实不可没。但小篆仍含古文字的象形意味,字体以曲线为主,匀称圆转,不便书写。于是乃有隶书之兴,改曲线为直线,改匀称为平正,改圆转为方折,而古文字的象表意味则消失殆尽。许慎《说文·叙》云:“古文由此绝矣。”其变化之巨,可见一斑。隶变,实可称字体演变中的一次革命。书写者以己意为之,各逞其能,因此  相似文献   

9.
隶变(一)     
秦朝统一六国,进行了"书同文"的文字改革,形成了标准的秦小篆,但日用书写同时也在催生新的文字变革,从减小篆引楷书笔画的弧度,发展到直接以直线笔画代替弧线笔画,变左勾右勒为左推右拉、左刮右刷,甚至出现合并笔画、连贯书写,这样就产生了一场文字发展史上的"隶变"。中国的文字体系也就从古体变为近体。  相似文献   

10.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关键所在。可是,因为人们比较注意先秦古文字,汉或汉之后的文字关心较少,其间的变化发展缺乏系统整理,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隶变问题研究有限,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还不少。隶变这个说法是唐代文字学家玄度提出的,他在《新加九经字样》中用“隶变”说明古今字形之变,所谓“古今体异,隶变不同”,后来“隶变”成为文字学的一个大概念,不着眼于个别字形的(讠为)变,而是着眼于整个文字的  相似文献   

11.
两字或多字偏旁本不相同,此偏旁与彼偏旁义亦不通。因为隶变,使得此偏旁与彼偏旁形体近似。书者不辨,因写此偏旁同彼偏旁,致使两字或多字偏旁不同者变为相同,此之谓偏旁同化。偏旁同化现象在隶变过程中普遍存在,其例不胜枚举。分析其现象,总结其规律,不仅在文字学研究、汉字发展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  相似文献   

12.
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化过程中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变革,它不但使汉字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且对汉字的结构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由篆文向隶书演化过程中,有一种现象特别引入注目,那就是偏旁变形。在篆文里,一个字用作偏旁时的写法跟独立成字时没什么两样。但是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旁时写法多有明显的不同。如果用定量的方法对全部发生变形的汉字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发生变形的绝大多数是左形  相似文献   

13.
隶变是汉字形体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使汉字彻底摆脱了象形意味,汉字经过隶变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推动了汉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揭开了汉字发展的新篇章。这个变化无论是在汉字史上还是书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对隶变的内涵、成因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对了解汉字发展演变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欣赏书法美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但很多人在欣赏时只注重作品的平面的、外形解读,而忽视或说不重视作品的深层的、核心的意蕴,就欣赏书法美时应着重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愈加受到人们的崇爱.这不仅因为它以完美的形式传导着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美好感受,同时,书法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对美的具体观照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那种重道德、重伦理的精神特征,无论是在创作实践及审美评价中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重要的命题和美学传统,那就是对“善” 的追求.而书法审美中这种重人伦的特征,也正是对人格精神的弘扬和礼赞.本文旨在对书法美的分析与思考,从形与神、物与心的相互关系里探究其人格精神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6.
确认隶变的早期特征是研究隶书的关键所在,而要说清这个问题,又必须从书体的涵义说起。王力《汉语史稿》认为:“关于字形,应该分为两方面来看:第一是字体的变迁,第二是字式的变迁。字体是文字的笔划姿态,字式是文字的结构方式。”也就是说,每一个独立的字形,都具有字体和字式两个可以分解共存的侧面,这是十分正确的。其缺陷在于:一、不同的字体,即意味着书写方法、标准及其式样的不同,“笔划姿态”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  相似文献   

17.
隶变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化。它在使汉字更加简便、更有利于书写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大枇俗字的产生,我们把这些在隶变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俗字称为隶化俗字。这些俗字的产生不但是东汉后期俗字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中古甚至中古以后许多仍被人们使用的俗字也只有追溯到隶变才能找到其俗化的理据。表文拟从隶变的角度对俗字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陈方既关于书法美的本质的观点进行商榷,并提出书法是一门艺术,应该具备艺术的基本属性,书法美是一种艺术美,必然符合艺术美的本质特征;书法美的本质在于充分利用书法的特有元素表现出形式美的悦目和内容美的赏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隶变过程中的讹变对汉字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其中的一些讹变直接导致了汉字的合并与分化,这其中的某些合并增加了汉字字形表义的负担,给人们对字义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某些分化却满足了文字适应语言发展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其消极与积极作用并行,对汉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进行交际、记录语言和信息的特殊符号,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发展、嬗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起点。有了"隶变",才有了今天的汉字,它实现了汉字构字法的新突破。"隶变"的踪迹,亦可在经典碑帖中洞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