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联合国最新公布的数字,2007年到2015年全球每年需增聘130万名教师。中小学教师聘任制作为教师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现在,国外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教师聘任、评价、晋升、工资待遇、社会福利保障等制度,而且这些制度基本上已经系统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的境外流通量已具备一定规模,并且随着我国与亚洲地区经贸关系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是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必然面临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货币输出后的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完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卡利尼科斯在其著作《反资本主义宣言》中,通过探讨资本的全球扩展所产生的金融危机、生态危机和恐怖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反人类本性和必然灭亡的命运。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资本的帝国阶段,资本的帝国已成为当今最大的神话,要拆解这种神话和解决全球问题,人类必须抛弃资本主义制度并建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网上仲裁已经成为网络经济时代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制约网上仲裁发展的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法律上的因素.从分析网上仲裁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对网上仲裁发展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网上仲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推导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对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测度和统计分析这些国家的全球价值链长度,并实证检验理论分析和推导预测的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制度体系综合质量的优化、科学技术的明显进步对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延伸和细化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正面效应;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对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延伸和细化产生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在制度变迁的方向和幅度上并不明确和稳定,导致其制度变迁在给定时间区间内对全球价值链长度产生某种程度的制约作用,但其技术进步对全球价值链系统结构依然产生明显的正面效应。因此,发展中国家可通过制度体系的改革去优化全球价值链的系统结构;科学合理的国际协调合作机制也有利于强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合作、优化全球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制度和文化世界主义具备内在关联,它们都倡导和关注个体及人类的共同利益与价值。作为当代西方世界主义的两种研究类别,制度和文化世界主义呈现出了各自独有的哲学渊源、核心倡议和生成路径。在哲学渊源上,制度世界主义吸收了斯多葛学派的精髓,而文化世界主义则在某种程度上倒向了犬儒主义。在核心倡议上,制度世界主义关注民族国家的解构与重组,并希望打造多层次全球治理体系与全球新秩序,而文化世界主义则更加关注个体的文化选择、多元文化并存以及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在生成路径上,欧洲一体化的成功、现代性的反思以及新制度主义的崛起构成了制度世界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而文化世界主义则是在移民和文化公民身份理论的作用下迎来了复兴的契机。尽管如此,制度和文化世界主义却在实现个体价值关怀、塑造全球文化与全球秩序方面保持了一致。  相似文献   

7.
政府采购制度已成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制度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手段。购买国货是世界各国政府采购政策的基本原则,制定购买国货的政策是对民族工业实施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由美国“次级贷”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了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面临着订单下降、出口衰减的严峻形势。政府采购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多学术研究着重聚焦于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背景因素或自变量,探讨其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而对两者关系的“反向”研究,即全球气候治理如何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却鲜有涉及。鉴于全球气候治理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规塑和约束,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与基础、价值共识以及方向与路径无疑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加剧使得世界各国客观上共同命运情势更加强烈,全球气候治理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与背景,不仅巩固和增强了人类社会共同命运的价值共识,而且从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和生态五个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的构建提供了具体而现实的方向与路径。当前,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性潮流。在此背景下,中国要通过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不断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制度建设、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以及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气候外交等方式,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新自由主义将民主政治隶属于贪婪的市场经济法则之下,将市场的价值延伸并散播到所有的制度、社会行为乃至人类生活,最终导致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岌岌可危.这一方面表明新自由主义已经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另一方面也宣告了全球资本主义民主神话的破产.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在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上,已经进入全面提升质量的历史新阶段,而价值层面的相对滞后则呼吁高等职业教育重新审视质量发展的价值之维。在面对全球技术困境与价值虚无和我国经济奇迹与精神物化的现代性背景下,职业精神教育是重塑高等职业教育价值理念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职业精神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人事合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审美化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博士后制度:经验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创建了博士后制度,也是世界博士后制度的领导者.目前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群体.博士后研究人员来自世界各国,为美国科技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博士后制度与美国的科技崛起相伴随.在20世纪后半期成为美国培养高层次人才、从全球吸引顶尖人才的重要途径.美国政府通过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以及使用政策工具促进博士后制度的发展.政府的干预对博士后制度的发展是必要的.美国的博士后制度也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博士后的待遇还非常低,不利于吸引才华横溢的博士学位持有者.学术界、一些政府的机构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为奥运狂有限的位置,上千万个企业觊觎,奥运虽未到来,但全球企业已经提前进入比赛,2008年的商战此时已经提早上演,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3.
国际制度议价指的是自利团体之间为了处理集体行为问题而进行的协商.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不确定性和公平有效性关系到制度议价是否成功.大国的协调竞争对于国际制度议价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能源和资源的最大的需求者.在全球气候变化制度议价中,中国促进大国协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维护制度的公平和效率,为全球气候变化制度议价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铁路作为中国经济的大动脉,占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比例举足轻重.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我们国家为扩大内需加大了对铁路的投资,如何用好、管好国有资产,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善意保护制度已经成为各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为大多数国家民法所明文规定。我国自从善意保护立法以来,已经将其主要旨意融入民法的立法精神中。目前,我国的善意制度保护在物权领域,法律行为领域和债权领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上取得了诸多成就。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从传统的国内智力成果保护领域走向知识产权贸易的国际市场.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带来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全球化经济与加强知识产权犯罪预防已被世界关注,所以,全球化时代如何预防知识产权犯罪,保护权利人的权利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经历了20多年时间,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代,中国长期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造成了的效率优先强化的观念,这种过度的市场性取向已经严重地导致了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失衡,损害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这给正在试行阶段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础上,运用Rubinstein(1982)的轮流出价博弈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中的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程阔 《华章》2013,(23)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执行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但从当前情况看,廉政法规制度没有落到具体行动上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制度执行力偏弱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利推进。提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已成为我们各级纪检监察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东盟根据自身的实际,逐步构建了一套适合东盟特点的区内制度。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挑战的过程中,东盟区内制度逐步向区外扩展。东盟区内制度向区外扩展的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层面上创制、改制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误区一: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一般来说,其包括三个方面: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其中,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已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备受关注.所以,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无疑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