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肖爱华 《文教资料》2005,(20):181-183
版权作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在互联网上创作的版权作品,二是传统的版权作品经过数字化上载于互联网的表现形式。这两种版权作品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传统版权作品数字化是随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复制方式。存载于互联网上的版权作品可以通过授权要约的方式,达到加速版权作品传播、有效保护作品版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论述了数字音乐作品的版权界定以及一些常见的侵权行为.最后本文提出了几种加强网络环境下多媒体作品版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1992年10月,《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对中国生效。从那时起,对于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一切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作品,要想翻译成中文发表,均会遇到版权问题。中国的国家版权局从履行公约义务出发,已经向国内所有出版单位发过通知:凡以翻译作品投稿的,投稿人均须同时附有原作品版权人的授权书(也称翻译权许可证,或翻译出版许可合同),否则不得接受。 版权中的经济权利,包括相当广泛的内容,诸如复制权、改编权等等。翻译权也是版权中的一项。翻译他人作品而未取得原作品版权人的许可,既违反上述两个国际公约,也违反我国1991年开始实施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量的人工智能生成物以音乐、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出现.这些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是否受到版权保护,逐渐引发社会讨论.作品是版权的客体,因此,探究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中规定的作品,是分析人工智能作品版权归属问题的关键.人工智能生成物可分为两类:来自人类的作品和来自非人类的作品.第一类归于作品中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及其侵权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作品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和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的作品,它包括数字化作品、数字式作品和主页作品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作品的著作权分别归属于原作品的著作权人、创作的作者和网站管理者。网络作品在网上传输实质上是作者使用作品的方式之一,应由著作权人享有不同于传统复制权和发行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在认定网络作品著作侵权责任时,一般侵权人和ICP应承担完全的过错责任,而IAP较适宜承担有条件的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6.
字体库软件的版权双重性指字体库软件本身享有的版权及附在其上的字体作品版权。版权双重性既体现两种版权的相互联系,又在权利客体、权利归属和权利范围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字体库单字的独创性判定应该与其他书法作品采用一致的标准,字体库软件的权利用尽仅就软件本身,不延及附在其上的字体作品。  相似文献   

7.
网络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对人类现有的法律制度构成了挑战。由于网络上传播的大量信息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所以著作权制度受到网络最为强烈的冲击,著作权制度正在网络环境下经历必要的调整。本文从网络作品著作权归属入手,在明确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的基础上,阐明对网络作品的侵权责任,并建议建立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以解决网络作品著作权纠纷。  相似文献   

8.
数字水印技术是解决多媒体作品版权保护的有效技术手段,解决了传统密码保护技术中多媒体作品一旦解密就会失去版权保护的难题.主要研究了针对多媒体课件的版权保护及安全保护的视频数字水印技术.针对多媒体课件视频流的版权保护问题和屏幕流的安全性保护问题,分析了传统的版权保护方案的缺点,给出了一种基于DCT系数和MPEG-4压缩标准的视频水印算法视频流水印算法.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作品在形态、美学标准、结构以及自我意识等各方面,都与传统学作品有极大的不同。通过对二的比较,对网络学作品在标题、语言、内容的价值选择上呈现出的特点加以具体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学作为新型学种类的特殊性和优势;同时,也能看出它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中国版权制度的修订必须体现与其他国家基本一致的措施。所有的复制 ,不论暂时的还是永久的 ,都应视为版权意义上的复制。我国在修改《著作权法》过程中对数字作品的复制要有特殊的规定。集体管理制度可以解决许多权利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并帮助权利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利益。为了建立数字作品版权管理的集体管理组织 ,可采纳美国、欧美和日本学者们的立法建议在著作权法中增订相应的条文。  相似文献   

11.
根据网络特殊性确立有针对性的合理判断标准,结合美国《版权法》有关规定,可尝试使用如下判断标准:使用作品的目的,使用作品的性质,使用程度,使用对作品潜在市场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加快了作品创作与传播的速率,也造就了网络环境中作品数量庞大的景象。然而,因为网络作品的数量庞大,作品的有效授权许可成为难题,而著作人身权更进一步加剧了许可困境。为了激活网络作品令其被有效利用,促进网络作品的顺利交易,增加公共利益,应该对网络著作人身权进行合理的限制,从作品的类型、作品的使用惯例以及交易的目的等方面对著作人身权进行适当限制。合理限制网络环境下的著作人身权有利于在维护作者正当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作品的传播与利用,帮助实现作品的经济与文化价值,让网络环境从作品数量众多的现实进化为文化繁荣的胜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数字作品版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而把数字水印应用到文件系统中来保护版权和记录关联性是一个开创性的尝试。首先介绍了ISTFS文件系统及该文件系统的安全机制,然后把数字水印技术应用到ISTFS文件系统中,通过文件中的数字水印信息记录操作系统的关联性,不但实现了对数字文件的版权保护和传播追踪,而且达到了对文件系统的开发者及所有者权益的保护,这也是数字水印技术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中应用的最新尝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平台。网络同人作品(网络非法演绎作品)是网络文学中的大类之一。目前,数量庞大的网络同人作品完全依靠"避风港"规则来进行管理,没有区分网络同人作品的不同类型,对某些创作度非常高的网络同人作品的保护力度不够,如何保护也基本是空白。可以通过解释学的方法来加强对网络同人作品的保护,通过法定许可类别的拓展来加强对于非法演绎作品的规制。  相似文献   

15.
网络著作权纠纷当中,认定网络作品的作者是救济权利的关键一步。本文在分析网络作品作者身份特殊性的基础上,论述了认定网络作品作者的障碍,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网络作品作者的可行方法,并就网络著作权人如何提高身份权利意识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的作者(写手)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的作者又称网络写手,分参与型,文人型,表演型等三种类型。他们的身份,爱好各有不同,反映在所创作的作品上也各有侧生。参与型写手年纪较轻,从事的职业一般与文学无关,作品数量多,但题材较单一。此类写手是网络文学作者的主体。文人型写手年龄偏大,有较好的文学功底,有的甚至还是传统文学界的高手,他们的作品网络性不强,此类作者数量较少。表演型写手较关注时尚话题,注重自我展示,网络写作是他们自我展示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著作权制度提出了挑战 ,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立足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现状 ,对网络作品的认定、网络作品传播中出现的复制形式的性质、网络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网络作品的侵权责任四个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以明确我国著作权法在面对网络技术的挑战所体现的不足 ,并提出对其予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小波域对图像进行分解,采用混沌加密技术对水印图像预处理,根据人眼视觉系统的掩蔽特性嵌入水印信息,从而达到数字图像作品版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虚拟图书馆是网络化时代高科技的产物,它涉及到互联网中的版权保护与其他保护方式的关系、互联网中的版权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虚拟图书馆与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等问题。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应当关注并切实利用有效的法律手段规范虚拟图书馆中的合理使用行为,以重新平衡版权人、网络从业以及广大网络作品使用三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叶媛青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40-41,75
网络作品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要在我国做大做强,当务之急是强化全社会对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建立和完善著作权法律体系,采取有力措施打击下载和转载网络原创作品等侵权行为,促进网络作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