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18,(2):31-31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7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外传播》杂志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组对新闻记者证持证人员进行了检查审验,认为记者王眉、吴奇志、谭震符合持证条件,检查审验通过,特予以公示。  相似文献   

2.
公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有关通知》的要求,我单位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2013年已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2013年4月1日—4月7日。领取新闻记者证名单: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2019年全国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及相关规定,《对外传播》编辑部拟从2020年4月1日起正式使用新版新闻记者证,收回、作废旧版新闻记者证。现将《对外传播》编辑部拟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如下:王眉、谭震、吴奇志。公示期为2020年1月22日至1月31日,监督举报电话:中央新闻单位公布新闻记者证核发办公室(010-83138953);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010-68995925)。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浙江省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国之一,因此,旅游景区公示语的日语翻译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浙江省内5处主要景区中带有日译的公示语的考察,收集并整理112条公示语日译翻译实例,并按照公示语的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并探讨了各类公示语在日译中的表达特点和翻译规律。同时,对景区中存在的误译、漏译、错译、翻译不当等实例进行收集分析,探讨了景区公示语在日译中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韩丹 《文化学刊》2015,(4):202-203
近些年来,公示语翻译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也取得了累累硕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研究质量有待提高,重复研究现象较为严重。本文拟对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从文献的角度对公示语翻译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公示语的规范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二十多年前,初入“外宣”这行时,一头雾水,不得其门而入。前辈们点拨说,“外宣”文章要有人,有细节,有故事。当时国内媒体的文风还保留着“文革”遗风,这番教诲令我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7.
刘利音 《职业圈》2007,(8X):195-196
文章从当前公示语翻译的一些典型错误入手,分析了公示语在汉译英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比如拼写混乱、语法错误、中式英语、语意模糊;文化误解等问题,结合相关翻译理论,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改善与提高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当前公示语翻译的一些典型错误入手,分析了公示语在汉译英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比如拼写混乱、语法错误、中式英语、语意模糊;文化误解等问题,结合相关翻译理论,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改善与提高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白薇  卜长青 《文化学刊》2015,(2):97-100
作为公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公示语在提供必要旅游信息、激发游客兴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公示语的含义、分类及语言特点,分析辽宁省部分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错误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目的论引入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回顾梳理2021年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创新,“平台社会”视域下平台化传播突围、分区块精准传播、技术驱动叙事创新,“全球中国”理念下的由“跨文化”到“转文化”、由“自塑”到“他塑”、由“硬性”到“柔软”的传播策略升级值得关注。2021年对外传播的创新策略有效地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错位”。未来,要进一步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跨越、从“策略”到“理论”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世界里,有着促进各国人民友好交往、进行对外宣传的多种传播手段。除电视、广播及字出版物外,图片摄影仍然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管我们来到哪个国家,进入哪座城市,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引起你兴趣的,大都是巨幅的摄影图片和精美的画册或以摄影画而为主的宣传品。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14,(11):41-41
正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要求,对外传播杂志对新闻记者证持证人员进行了认真审查。经审查,我单位新闻记者证持证人员符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的持证条件。现将对外传播杂志参加2014年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公示如下:王眉、吴奇志、谭震,共3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新闻出版总署举报电话:010-83138953  相似文献   

14.
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国家立场之下的多元表达与交流成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立足于本土化现实,中国国际传播在政策意义、实践意义以及理论研究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内涵性差异。当前,多元主体在多领域、多维度、多层面以及多途径不断拓宽中国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认知边界,而国际传播研究对象的极大丰富也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增砖添瓦。进入新时代,国际传播概念在外延与内涵的明晰之于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认知而言意义重大,厘清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理念价值与目标方向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外传播中,共情能促进政治异质群体间的理解和沟通。长期以来,对外传播实践中存在内容流于拼凑、工具传统单向、平台噪音过多等不足,这不利于中国对外传播主体与海外受众之间共情的产生与传播。人工智能依托于算力、数据和算法等基础条件,为解决以上不足提供了契机。但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的,对外传播机构应深度审视智能技术与共情传播的适用性与匹配度,努力通过“以情动情”来实现范式创新。具体而言,在人工智能时代,对外传播要善用算法推荐系统以加强受众的情绪卷入度,借力人机交互传播提升受众的情绪加工效果,更要通过沉浸性内容抵抗平台的高噪音感染。总的来说,在共情传播中,传播者的情感投入程度越高,就越能与受众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并以此增强其情绪体验,最终达到情感共鸣、相互认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数智时代的融合发展以空前的力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以数智传播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仅已成为了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成为引领未来、走向全球的重要战略。为更好地顺应数智革命的发展潮流,必须融合文化、技术与制度等多维度视角,以创新的思维来推动数智传播力的不断跃升。与此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将公民数智素养和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关切,来更好地应对由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从而构建更加和谐、包容、可持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兴媒体之一的微博,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选择、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对外新闻传播在原来非常薄弱的基础上高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9.
乔木 《对外大传播》2006,(12):13-16
“首届全球新闻与传播研讨会暨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就如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全面发展。扩大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适应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时代暮求。在全球化大潮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软实力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从对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方略和对策。 在传播界看来,本次论坛有几大亮点:专家学者发言靠近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大会发言论点清晰,和与会者形成互动:分组讨论时的专家点评敏锐准确。 《对外大传播》作为本次会议的发起方和媒体支持单位,参与了这场关乎我国全球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讨论和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