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主体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是因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需要,一方面是实现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基础,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前提,目前,首要的问题是培育合格的社会管理主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社会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2.
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需要以公正作为道德基础。公正意味着个体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确认社会个体之间的平等关系、是社会个体或组织守法的表现。以公正为基础的社会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充满活力和稳定的社会。制度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哲学家认为“和谐社会”是指在一定社会机制作用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利益相系,各得其所,和衷共济,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和而不同、丰富多彩.我们要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以制度机制建设为基础,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以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方面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作出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提供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和社会生存环境,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充满了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的追求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汪薇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39-40
和谐社会的构建依赖于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和谐社会理论的精髓则是和谐思维方式。因此剖析和谐思维方式的内涵,探讨和谐思维方式培养途径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为基础,同时立足社会层面不断反思,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思维方式,即真正的和谐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全方位建设和谐校园 推进学校高水平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构建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为基础。现代大学正逐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核心,成为代表着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以民主宪政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宽容精神和妥协精神为条件;构建和谐社会,应当确立兼顾国权与人权、法治与自律、公平与效率、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原则,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8.
浅谈建设和谐校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要建设和谐的校园就必须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基础,在社会大环境下更加有序有效的进行;反过来,和谐校园的建设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主要建立和谐的建校理念、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对维系社会、市场和各种交易的法律法规契约准则的尊重和信守。目前,法律和制度为基础的诚信管理体制落后,企业失信成本过低,政府行政腐败等,是和谐社会建构中阻碍经济政治进程的重要因素;以诚信为原则的社会道德规范体制的滞后,是和谐社会建构中阻碍道德进程的重要因素;以诚信为核心内容的信用文化体制的不完善,是和谐社会建构中阻碍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树立全社会的诚信观念、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立完善的现代诚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的和谐社会,广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总体上的社会和谐。现阶段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对小康社会的替代,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现状为基础,并为实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提供了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和客观要求。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的种种设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西方思想史上,真正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理论概念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他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倡社会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和谐结构是和谐社会的表征。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的是必须进行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一个没有根本利益对抗的社会,一个富裕但贫富差距不大的社会,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创新活力的社会,一个人员充分流动的开放的没有等级的平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从相应的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生态价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是多维价值取向.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其重要内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需要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其中,价值观方面的革命最为根本.只有纠正传统的价值观,将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当代人的价值与下代人的价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走向全面、长期和持久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它包括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公,不仅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危及社会稳定,甚至关系到巩固多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为此我们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以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促进和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儒家诚信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儒家的诚信理论是中国古代诚信思想的核心,它有着独特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它植根于经济基础以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同时受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与古代德治思想的影响,自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性和局限性。客观评析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得与失,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合理转换,对于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物化理论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人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现象。物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切具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形态都存在物化现象,社会主义社会也会存在这种现象。这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的一个最高价值目标。本文在阐述和谐社会的内涵及道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试从道德或曰伦理的视角来探求和谐社会的三大基础: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和诚信。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理想的本质追求;和谐社会是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有机统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要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解决;和谐社会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理想人格的塑造是统一的,理想人格的塑造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灵魂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道德建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必须靠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其奠定思想基础。同时,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古代“和合”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它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支持.我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凸显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矛盾双方的互利双赢、避免文化冲突,以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