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说《达洛卫夫人》中,印度这个殖民地国家反复地出现,本文主要通过运用福柯的权力与话语关系的理论来看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相似文献   

2.
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李尔王和他的两个接班人高纳里尔、里根的关系,发现李尔王的悲剧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李尔王所遭受的巨大灾难,不仅体现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更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在其经典作品《八月之光》中,以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的身份探寻历程作为主线,探讨了在浓烈的种族主义与狂热的加尔文主义交织的美国南方社会中,无法证明自己身份的主人公乔的生存悖论。作者故意塑造一个身份模糊的乔,通过对他一生悲剧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在美国南方这样有着清晰种族界限的社会中,乔注定无法摆脱生存的悖论,也无法逃离命运的悲剧,从而塑造了一个当代的俄狄浦斯王。通过这样一种悲剧性的文学处理,福克纳将他那嘲讽的手指向整个罪恶的种族制度,也对现代人文化身份的缺失有着前瞻性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不断交融,网络流行语作为主要的网络交流语言,不仅在网络空间广泛使用,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发展的日臻成熟,使规范化、理性化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新趋势。网络流行语作为话语的一种,不仅仅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反映着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变化和文化发展,其背后蕴藏的种种话语力量和意识形态更反映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结合福柯权力话语理论可以看到,彼得·凯里通过《凯利帮真史》展现了长期遭澳大利亚权威政府诋毁的内德·凯利的真实形象。彼得·凯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澳大利亚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文化身份。《凯利帮真史》为了今读者信服而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虚构的十三个包襄和通篇使用的文化程度很低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黄思齐 《海外英语》2022,(8):189-19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证言》通过莉迪亚嬷嬷和两位年轻嬷嬷口述与笔录,从侧面描写了基列国残酷极权对女性权力,尤其是女性话语权的强烈压制。文章试从三位主要女性角色在基列国的遭遇和她们的证词角度切入,分析女性在极权与神权双重监控下,重建平等话语体系遭遇阻碍的原因,从中发现当权力抹除个体特质时,神权随之失去对精神的控制,在自我实现的希望破灭后,个体最终走向对权力的反抗。  相似文献   

8.
作家毕飞宇在他的小说《玉米》中,以乡村生活为舞台塑造并展现了一个名叫王连方的村支书的权力人物形象。权力人物的巨大的影响力主要是来自于人们对权力和权力人物的一种臆想。权力人物对他的臣民的惩罚对象总是被压迫者的身体,而身体相应地刻写了惩罚的痕迹,其核心观念是"驯服性"。权力话语成为人们获取权力的一种工具,成为权力争夺、占有、挪用和恩赐的对象,它也对人们发挥控制、操纵、压迫和解放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权力与话语——以贾宝玉和晴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好似一个巨大的权力之城,这里充斥着权力的话语,在权力的控制与反控制、突围与反突围之间展开的话语斗争时刻都在进行着。权力之眼时刻没有放松对城中的所有被言说者们、被表达者们的监视。权力之手随时都将伸向那些违反话语禁忌的人。权力与话语在这里反复纠缠,文本中的人物身份的塑造以及人物的命运无不蜷缩在其之下。  相似文献   

10.
《离婚》发表于1925年11月,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最后一篇。在《离婚》中,鲁迅笔下的空间表现出一种福柯所谓的"规训结构"的特质,空间成为权力活动的主舞台,离婚风波的解决,实际上是权力机制相互联结运作的结果。同时,身体也受到权力的直接规训与干预,鲁迅通过空间权力规训及其对女性的身体束缚和精神戕害,来展现自己对于国民性的深刻思考。这是鲁迅"国民性批判"启蒙主题的延续,其最终目的是解剖国民的灵魂、探索国民的精神世界并为之寻找真正的疗救之法。  相似文献   

11.
每个公民都应把社会公德当作自己的义务来履行,但人们在遵守社会公德这种善的行为时却产生恶的结果,针对这种现象就要求我们用道德智慧消解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律是相对矛盾的,有诸多的不同:产生的历史不同、作用方式不同、界定标准不同等;但二者又有许多趋同之处:维护社会秩序、互相渗透、相同的价值观等,它们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部分人大代表集执行权与监督权于一身,产生了人大代表身份制度悖论。人大制度的理论渊源和制度设计为悖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对人大制度原理的曲解、人大代表构成党政化、代表权公平性的差异、人大代表利益的错位等问题促成了悖论的产生。通过实行“一府两院”人大代表表决回避制度、部分人大代表专职化、提高代表权公平性等三项措施,可以消除人大代表身份制度悖论。  相似文献   

14.
股东会、董事会同以经理为首的管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命脉。不过,无论是在一元制治理模式还是二元制治理结构中,均存在制衡失调的现象。为了衡平彼此之间的权利,独立董事制度便被引入公司治理框架之中。鉴于独立董事在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所遭遇之"一股独大"难题上的收效甚微,我们不应该再仅仅局限于独立董事制度自身的完善,而应在对不同治理框架进行追本溯源的基础上实现对现有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存在"是世界图景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形态。存在句在俄汉语中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特殊的句型都大量地存在。它既是现代汉语句法中讨论的热点之一,也是俄罗斯语言学家关注的对象。通过对俄语存在句译成汉语时的若干特点进行描述,可对外语教学和机器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的"肉体—工具"物质结构的角度看,教学活动是一种改造人类的生物性而赋予人类以文化性的人化活动。虽然教学活动在目的上以培育人类的文化性为取向,但是为保证人类文化性的发展动力,教学活动在功能上主要反过来满足人类的生物性。于是,教学活动既需以赋予学生以文化性为取向,又不能完全以赋予学生以文化性为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学活动的人性悖论。要实现教学活动的人化回归,就需要从整体上考查现实的教学活动,在有效地满足人类的生物性的基础上,限制和利用人类的生物性,尽可能培育人类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7.
存现句是强调人或物在特定时间或地点的存在,具有特殊的句法模式,表现了人或物的存在或状况。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存现句具有相似点,即相同的信息结构,相同的动、名词短语的语序,相同的语义和语段功能,都可以作为句子的成份,而且语义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8.
中古汉语的描写型存在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写型存在句属于汉语的主流型存在句之一,东汉至隋是此类句的大发展时期。行为动词中介存在句和主谓谓语型存在句在语义类型、结构类型方面具有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其演变轨迹恰与学界确认的中古汉语的历史跨度相吻合。对此项断代研究既可为相关的通史研究奠基,亦可为汉语的历史分期提供一个具体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Power of teachers’ moralities as key capability of subjects is the indirect 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teachers inner selves, characteristic of self-awareness, unique self-discipline and hyper-reality. It regards life care and love education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which touches students with great care. The power of teachers’ morality is promoted by endogenous moral dynamism, moral judgment on growing genes and moral practice as the only way to externalizing its internal force in unity, demonstrating the generative process of teachers’ powerful morality to influentially serve students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悖论”作为一种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道义悖论与"道德悖论"的比较分析,论证后者不能归于严格的逻辑悖论,而应视作一种"类悖论道德困境";结合逻辑悖论社会文化功能的探讨,指明开展类悖论道德困境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