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是教育实践中一个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尽管学校、家长和社会已经为"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学困生"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笔者认为,这与对"学困生"的分类研究不足,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鹏 《成才之路》2020,(10):128-129
农村学校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应得到重视,否则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重视不够、学困生基础薄弱且缺乏家长管理等问题。教师要从关注学困生本身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积极开展农村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度里,一方面,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成绩、社会对学校的升学率都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学校为形成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教学软硬件、更高的升学率、更多更好的生源这样的良性循环,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制的不尽完善与科学,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这些就促成中小学尤其农村中小学的“应试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注重培养优秀生,设法提高中等生,而忽视学困生,甚至放弃学困  相似文献   

4.
林川森 《考试周刊》2009,(10):76-77
中学数学学困生的产生不可避免,这一问题在农村初中尤为突出。如何有效地控制“学困生”的数量,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作者试从影响学困生的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及学生个人原因分析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学生家长选择外出务工,而孩子则因父母监管的空位,出现了诸如学困生的问题。而学困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转化,则不仅影响学校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学困生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既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同时还有社会因素等。笔者运用问卷、访谈、文献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家长自身文化层次和认识水平局限是家长对子女教育关注程度较低的因素;家长忙于生计无法及时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这个有着悠久明史的国度里,一方面,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成绩、社会对学校的升学率都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学校为形成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教学软硬件、更高的升学率、更多更好的生源这样的良性循环,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制的不尽完善与科学,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这些就促成中小学尤其农村中小学的“应试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注重培养优秀生,设法提高中等生,而忽视学困生,甚至放弃学困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学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让教师头痛,让家长苦恼。“学困生”是怎么形成的: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心理上有问题。学校、家庭和教师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与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关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困生的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少。农村的数学教学质量也会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由于农村地区文化底蕴不浓厚,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学校的基础教育比较落后,学生个人的智力有差异等原因,每个班都有令老师头疼的“学困生”,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学习成绩差,不守纪律.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我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经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困生,在转化数学学困生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姚延芹 《教育导刊》2006,(11):40-41
在帮助学困生“脱困”过程中,以教师为转化主体、以外部行为矫正为转化策略的做法始终无法走出“反复矫正、反复犯错”的困境。本文分析了中小学学困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认为解决学困生问题要看眼于培养其积极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受到“学困生”问题的困扰.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小了说,影响教学成果和班级的总体成绩;大了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久而久之,对学校教育失去兴趣,最后就会流向社会.由于他们在知识基础上几乎为零,大脑空空,只有一双手去面对社会,处理不好就会滋生出一些社会问题.所以,这个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重视起来,完成对“学困生”的转化,让他们的学习走向正轨,体验到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功与快乐.  相似文献   

11.
在学因生转化问题上,本人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八点:对学困生应分层要求;教师对学困生应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教师应耐心、细心帮助学困生;教师对学困生要及时鼓励、表扬,少一些指责;对学困生应确定帮扶人员,进行同伴互助;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比、帮、赶、超”的学习风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了解学困生,让家长配合抓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  相似文献   

12.
笔所说的“学困生”指的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在学习上有困难、思想上有待进步、心理上出现障碍的学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出现了很多的“学困生”,且成逐年增长的趋势。这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比别的孩子更重、更大,有的“学困生”心理问题是相当严重的,他们比别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对这部分学生必须加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使“学困生”转化为正常学生,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则有可能使他们丧失人生的信念,从而自暴自弃,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转化一名“学困生”胜于培养一名优秀生。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都应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从教的经验谈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初中由于受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家长素质以及社会环境的限制,所以形成了数量众多的英语“学困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兴则乡村兴。而要想真正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关注学困生问题,要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就必须先分析他们形成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实现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农村英语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秀兰 《甘肃教育》2013,(24):25-25
“学困生”在班里所占比例虽小,但若教育不当则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笔者认为.数学“学困生”可以分为智力型“学困生”和非智力型“学困生”两类。转化“学困生”要因材施教,对于智力型“学困生”要多些宽容,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非智力型“学困生”要善于挖掘其“闪光点”,用爱心和耐心感化他们。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实践,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在学习上要承受更多的来自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压力,这就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乃至产生心理疾病。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有些中小学校领导同志认为,中小学担负的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新生的双重任务很难执行。并举例说,毕业生考上学校,领导、社会、家长、学生“四满意”;考不上学校,领导、社会、家长、学生“四埋怨”。于是,有些学校就力争“四满意”,避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任务,也同时牵动着家长的心.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以后学生离校后走向社会的长远问题。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既是身为教育者的职责.也是为21世纪塑造“四有”人才的关键一步。学困生并不是不可教育的.关键是方法用得适当与否。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温志强 《甘肃教育》2011,(16):29-29
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问题是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且最为棘手的问题,现如今,已成为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瓶颈。学困生的性格障碍,不仅影响着学生本人的学习,也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教育学困生,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9.
董燕梅 《教育文汇》2014,(17):29-30
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希望多培养一些“尖子生”,但更要厚爱“学困生”。转化一名“学困生”,其社会效果不亚于培养一名“尖子生”,这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转化?我认为,尊重其自尊心,调动其积极性,是实现转化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20.
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重要。教师要分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困生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