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为进化是从今人趋向后人的演变,是人类根据一定价值观对自身的未来做出抉择的自觉过程。在对待人为进化的问题上,存在增强身体与脱离身体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取向。电子人艺术既是人为进化的产物,又表现了人们对于人为进化前景与结果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共生奇观     
进化是一件很奇异的事,但不同的物种进化得以和平共处。它们会互相保护、相互喂食、甚至互相清洁对方的身体。它们共生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鲨鱼与鱼类为伍,鱼类与虾共生,虾则和海参相伴,还有更多更多的共生现象,如拳击蟹能以有毒的海葵为武器,小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的到来导致了作为后身体形态的虚拟身体的出现。虚拟身体作为后身体的技术性存在,具有双重变奏意义。一方面,虚拟身体奠基于个体性的肉身基础上,是人类外化自身的最终成果,但过于强调个体性难免为虚拟身体招致虚无主义的批判;另一方面,虚拟身体又是集体性的大写的身体,与设计者、参与者始终处在一种情动性的张力场中,并在这种情动性驱力下相互生成,协同进化。虚拟身体的情动属性恰为人类世提供了一种负熵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元宇宙时代中的后身体提供了一条美学性的救赎路线。  相似文献   

4.
第四章扁形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扁平,具两侧对称的体型。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从口面到反口面),只有一个对称面可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两侧对称的体型对动物进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两侧对称的动物,其身体均有明显的前后、左...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年代。今天.人类的进化仍没有停止。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只要人类生存一天,进化就会继续下去。现代人将如何进化呢?再过1万年、10万年,甚至100万年,人将是一到什么样子呢?人类学家依据生物进化原则,对照人类的进化历程和现代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等,提出如下看法。1身体增高动物躯体在自然进化中,都有一种自然增大的趋势。例如,现代马是由只有狐狸般大的始祖马进化来的;大象的祖先.是体大如猪的始祖象。人也不例外。考古研究发现,四五十万年前,我国的北京猿人身高约156厘米;被人类学者认为是人类最…  相似文献   

6.
疾病是人类永远无法豁免的痛苦。在上万年的进化中,那些隐藏在身体内的病毒,像魔鬼一样从来就与人类形影不离。它们以不同的面目一次又一次地聚众而来,大规模地袭击并摧毁人类的生命之树。  相似文献   

7.
下面是一些美国现代社会最时髦、最新潮的简化词。这些简化词妙趣横生、诙谐幽默、生动活泼,代表了美国社会及文化的部分发展与进化。bod(body)身体提到“身体”,过去都用body表示,但是现代新潮的新新人类则喜欢用bod一词代替传统的body,这个词除了指一般的身体外形外,还常指男人的身体外表,有肌肉结实、身体强壮的含义。Youcanfindgreatbodseverywherealongthebeach.你可以沿海滩到处发现身材矫健的人。boyf(bodyfriend)男朋友美国大多数孩子从小就在电视机前长大,从卡片到情景剧、肥皂剧什么都看,因此对男女关系了解和接触得较早。女孩子…  相似文献   

8.
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学会了各种适应环境的本领。它们或者通过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或者模拟周围环境的形态,将自己打扮得同外界一样,以此采伪装隐身,保护自己或便于捕食猎物。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是身体高度沉浸的虚拟世界,关注深层次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探索,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伴随生命异化的风险。基于此,文章以具身理论为依据,首先,梳理出元宇宙发展历程中的化身发展与具身转向,阐释元宇宙与身体的作用机理变化。其次,从身体参与视角分析元宇宙在教育应用中的价值效能:扩容共存在场的拟态场域、推进多维感知的脱域融合以及重构具身交往的耦合关系。最后,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从自然人进化逻辑的技术转向、社会人交往发展的认知冲突与虚拟人身份认同的反向适应三个层面考量元宇宙教育应用将会面临的风险,以期帮助人们理性认识与应用元宇宙。  相似文献   

10.
思瞳 《初中生学习》2010,(12):40-41
英国阿伯丁大学海洋实验室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在大西洋700至3600米深处发现了10多种海洋新物种。这些生物有着奇怪的身形、鲜亮的颜色以及几近透明的身体.让人难以置信。科学家认为.这些新物种很可能与一些已经灭绝的脊椎、无脊椎动物有着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特征,区分三者的关键是从它们各自的概念出发。 保护色是动物通过伪装使得自己身体体色和斑点与背景环境相接近进而隐蔽起来,使得不易被天敌发现的体色。特点是:体色与外界环境的优势色彩保持一致。它的潜台词:“我不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良师》2003,(24)
编辑老师盼望你寄来自己的小小发明稿件脑子越来越聪明,身体越来越进化——劳动使猿变成人。而现代生活中的我们呢,劳动、学习、饮食起居……动手动脑的机会可多得多啦!看看《良师》历期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管理学视角的班级建设缺乏生命力,更多地被理解为规范、制约。而基于活动的班级建设还原班级的生命机体内涵,实现班级与班级主体人的哲学统一。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提出"身体与心理、情感与生活、学习与训练、交往与社会、环境与资源"五大目的、内容、路径与进化的交融活动架构,以求最大限度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功效。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到青春期(11、12岁至17、18岁),生理身体表现出一系列巨大变化,心理行为表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称为过度期、叛逆期、反抗期、急风暴雨期、青春骚动期、危机期、转折期、心理断乳期,普遍归因于身体发育的自然成熟。但社会生物学、人类学家则认为,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为了种族发展形成许多禁忌,特别是乱伦禁忌,后来这些禁忌本能化和习俗化。习俗之一就是换群。人类和他的祖先猴子、猩猩一样,是女性换群。经过漫长的进化,少女就形成了集体潜意识的青春期换群冲动,到了青春期就反抗家庭父母,极力在外寻找其他家庭(群体)的接纳。这种集体潜意识的换群冲动是青春期少女心理反抗的社会生物学根源。也就是说,生物的性成熟、进化的换群冲动、文化的性约束共同造成了反抗。  相似文献   

15.
奇趣     
世界上最完美的昆虫兰花螳螂是世界上进化得最完美的生物,在很多不同种类的兰花上面会生长着各自的兰花螳螂,它们有最完美的伪装,而且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  相似文献   

16.
<正>动物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有的进化成其他生物的身形,有的会着意变形变色,达到以假乱真、欺骗敌眼和保全自己的目的。木叶虫 木叶虫以食嫩叶为生,它常常栖息在草丛和树林中。为了迷惑和躲避天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木叶虫进化形成了奇妙的体型和惊人的保护色。无论怎么看,它都酷似一片树叶,足以骗过捕食者。行走时,木叶虫会来回摇摆身体,如同被风吹动的叶子。更令人叫绝的是,一些木叶虫身体边缘居然能伪造成被咬的痕迹,咬破的地方形成深褐色,如同一片残缺不全的叶子,更具迷惑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地球上的许多物种的身体结构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那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已经灭绝。不过,仍有一些物种数亿年来它们的身体结构几乎未出现什么变化,始终处于进化的起跑线上,它们被称为"活化石"物种。最近,美国《连线》杂志列举了全球12种具有代表性的"活化石"物种,其中一些是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  相似文献   

18.
对人类女性分娩困难这一现象达尔文主义未加任何解释。以牛顿力学为据推导出关于人类体质进化的一个力学框架,这为人类体质进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类最后的爬行祖先,主要是在男上女下面对面社交活动中,男性对女性身体所施加的压力作用下被迫朝直立方向发展的;女性克服怀孕期体内额外重量是一个特殊过程;孕妇直立起来后,胎儿对骨盆的压力作用导致骨盆弯曲,骨盆腔与脑量增大共同造成了妇女分娩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地球上生活得最成功的动物。由于恒温,它们几乎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存。为了充分利用不同的环境,哺乳动物的身体进化成了不同的形状。它们能够适应丛林、荒漠和高山,适应南北两极,适应空中和地下,适应森林和海洋。它们同样能够适应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变化。马的祖先曾经是一种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身体小到足以在矮树林间穿行。当  相似文献   

20.
<正>1大进化与小进化大进化也称宏观进化,指的是种以上高级分类群的进化,包括一个物种向另一个物种演变。大进化是物种选择的结果,时间跨度往往极长,进化的基本单位为物种,进化的结果是物种的生存和灭绝,而不是个体的生与死。一般认为宏观进化是微观进化的积累。小进化也称微观进化,是指物种以下层次的进化(种群遗传组成上发生的变化,实质就是种群内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短时间内的进化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