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六册32课《捞铁牛》后面第一道练习题要学生说说怀丙分几步把一只一只的大铁牛捞回来的.这是训练学生思维、增长辨析能力的好题目。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教学参考书》对这道题作了提示: 共分三步:①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②水手们划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③把其余的铁牛拖回。我们研究再三,觉得参考书的提示是欠准的,有必要加以辨识。首先,把一只一只的大铁牛捞回来,少不了准备工作,不摸清铁牛的位置,不准备两只大船,不在船舱里装满泥沙等等,是无法捞到一只一只的大铁牛的,所以第一步应该是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懂捞铁牛前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如何把铁牛捞上来的。船是怎样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拨的,这在教学过程中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择了演示法,设计了示范性实验——捞“铁牛”,从而使学生直观感知八只笨重…  相似文献   

3.
近读贵刊2003年第3期,杨仲林老师写的《我看这句话应该改》一文。文中杨老师认为《捞铁牛》一文中“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应改为“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事先准备好的小船上”。笔者拜读后,也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1.从插图上看,笔者认为图中满载泥沙的小船不外乎三种可能:一是为大船运沙;二是为大船倒沙;三是为大船捞另一只铁牛转运沙。若是为大船运沙则与原文“……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相矛盾;若是为大船倒  相似文献   

4.
《捞铁牛》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捞上来的事 ,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课文第二、三段是重点段 ,下面谈谈这两段的教学 :一、细读 ,明内容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二、三段 ,完成下列练习 :1 .怀丙捞铁牛 ,做了摸清位置、、和这四项准备工作。2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 ,把船上的泥沙都 (   )到黄河里去 ,船里的泥沙慢慢地(   ) ,船身慢慢地 (   ) ,拴住铁牛的绳子 (   )。船靠着水的浮力 ,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 (   )。(先填空。想想所填词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注意在前后联系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和文章内容,这样训练才能扎实有效。下面我们通过《捞铁牛》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断来看看李平老师在这方面的做法。 师:准备工作做好之后,他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铁牛捞上来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4—6自然段。同学们思考一下:捞铁牛是分几步去做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生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捞铁牛》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常识性故事。我们利用小学自然中物体沉浮实验的方法,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其方法是: 在装上水的物体沉浮实验盒里,下面放些砂子,表示淤泥;砂中放几个钩码,表示沉在河底的铁牛。用一根木棒拴住两只“船”(用废泡沫做成),放在水面上,“船”里装些砂,让它沉下半寸左右;再用一根细绳,一头绑在木棒中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眼睛),将信息(文字符号)传入大脑而引起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一般经过“直觉印象—深入理解—概括识记”这么几步。下面就《捞铁牛》一文重、难点的教学,谈谈如何使阅读教学与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相适应。《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全文共有七段,其中3—6段写捞铁牛的过程,是课  相似文献   

8.
句群,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成连贯的一段话的几个句子,是积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关键。因此,句群小练笔是三年级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  一、要精选范例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精心选择句群范例指导阅读、仿写。这些范例的句群结构特点应十分鲜明,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例如:像《捞铁牛》一课中叙述怀丙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有四句话:“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  相似文献   

9.
一千多年前的怀丙和尚靠水的浮力,捞回了被大水冲走的8只笨重的大铁牛。由于事情稀有,发生年代久远,特别是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学生更缺感性认识,因此用实验演示法来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铁牛怎么捞,是文章的重点。在学生学文,疏通文章脉络基础上,用实验演示捞铁牛的经过。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捞铁牛》(六年制第七册14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要对同学加强思维训练,通过思维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教学过程是: 1·初读课文,理清结构。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的是为什么要捞铁牛。理解重点;一个疑问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捞铁牛》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故事情节简单,其中第二、三段具体讲打捞的准备工作和过程,涉及浮力知识,学生难于掌握.教学中,我从直观入手,引导学生理清句序,抓重点词理解品味,学文悟道.一、重直观.心理学告诉我们:直观的演示与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更佳的学习情绪,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讲读《捞铁牛》之  相似文献   

12.
愉快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要创设和谐、宽松、自主、合作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下面以《捞铁牛》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愉快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范敏 《云南教育》2003,(8):21-21
《捞铁牛》(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一文讲述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捞起沉在黄河中八只大铁牛的故事。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即让各学习小组研究:如果当时你在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捞起铁牛?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之后,各学习小组开始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小组的办法是先把铁牛拴在木架上,再在铁牛身上绑几根大原木(或大木桶),这样可以增大浮力,打捞时更省时、省力。有一个小组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需十六船泥…  相似文献   

14.
演示·学文·悟道──《捞铁牛》教学设计安徽王友清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证明:直观的演示与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最佳的学习情绪,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捞铁牛》一课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涉及到学生还未学过的浮力知识。如果单纯地运用讲读法就很难使学生...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知道,要建大楼就要先搭好框架,然后,才砌墙、装修等等。写作文也和建大楼一样,先要学会“搭架”,文章的架子搭起来了,下一步才考虑怎样让文章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学习给文章“搭架”。怎样给文章搭个好架子呢?方法是很多的。我在这里只介绍其中的几种。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中间放“桥”。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捞铁牛》,就是使用了这种方法进行“搭架”的。起因:为什么要捞铁牛经过:做准备工作(用上过渡句)捞铁牛的过程(准备工作做好了)结果:把八只铁牛捞起来了文章中使用的过渡句“准备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体现在教师把课堂教学组织得生动活泼 ,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得到艺术享受 ,又学会语文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形成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 ,也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预习的艺术。 预习 ,就是让学生接触一下要学习的内容 ,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为听课、学习新内容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指导学生预习 ,必须从实际出发 ,讲究方法 ,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如教《捞铁牛》这课 ,在预习时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捞铁牛 ?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捞铁牛办法分几步 ?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捞铁牛 ?学生带着这些…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第六册32课《捞铁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教材。写的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从河里巧捞八只铁牛的故事。打捞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学这篇课文,我深挖教材的内在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是按两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捞铁牛》是“九义”课本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第三小节,写宋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为捞铁牛所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根据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应灵活选择教法。选用教法要围绕“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个目的,切忌公式化、简单化。 1.用活教具,直观形象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具体思维都占优势,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一般为二十分钟左右。为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教师讲课力求直观形象。如教《捞铁牛》一课,一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了幻灯片“捞铁牛图”。在教学中,教师开放幻灯,同时启发学生进入角色,把学生带进捞铁牛的现场。随着铁牛位置的移动,从泥沙里一点一点向上拔,捞铁牛的过程一幕一幕地展现。看着铁牛的浮起,课堂上不时发出了“哎唷……哎唷……”的号子声。学生在这身临其境之中,不仅  相似文献   

20.
《捞铁牛》(五年制语文第六册.六年制第七册)一文讲的是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怎样利用浮力去捞,这应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至于怎样利用浮力规律捞起铁牛,小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甚至没有见过船,是很难理解的.因此这个教学重点又成为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从这两个“实际”着眼,灵活地安排课堂结构来指导阅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以故事激趣,初读全文.一开始上课,我就围绕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所叙述的内容,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