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声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词作。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表现出的是浓浓的哀愁,也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抒发了孤寂中的相思。其实,该词表现出来的“愁”是一种蕴涵着孤寂相思的浓浓的哀愁;词作中的“相思”是一种浓浓哀愁里的孤寂的相思。从相思的视角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心中那份浓浓的哀愁,而且还能在那浓浓的哀愁中寻找到那份孤寂中的相思。  相似文献   

2.
哀愁     
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犹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苍白。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很喜欢哀愁。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作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个人的心底深处都有着不同的哀愁。这种哀愁,可以化作一个梦,或偶尔闪出的一个念头,甚至一种莫名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李白月下独饮是一种风雅还是一种无言的孤寂?不过,历史造就了你诗酒为伴的人生模式你的存在,或许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诗歌与激情已成为一座文化的丰碑李清昭,●●、你的眼中总藏着几许相思,几许哀愁你的泪中总映着几许离别,几许分手——这,似乎已成为了你灵魂的缩影满满溢溢地藏满了永远的《漱玉集》然而,我总在沉思:到底是哀愁的诗感化了哀愁的你?还是哀愁的你创造了哀愁的诗?苏东坡大江东去历史长流却卷不走你永恒的豪情诗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桂冠又怎能诠释你一生的才艺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研读你的诗、书、画然而,又有几人真正能像你一…  相似文献   

8.
美点赏析要读懂迟子建的文章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哀愁。这似乎是一个难题,说到哀愁,可能人人都懂,但好像又不懂。说懂,是因为人们可能都曾有过哀愁的体验,说不懂,是因为很少有人从美学的角度去揣度哀愁美及其背后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9.
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  相似文献   

10.
对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评论者都强调作者那种"淡淡的喜悦夹杂着淡淡的哀愁",的确,这种微妙心情是讲授的重点和难点。这就对讲授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作者在写作《荷塘月色》时为什么会有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喜悦什么?哀愁什么?这种喜悦和哀愁为什么又是淡淡的?在这种瞬间的微妙感情的背后,是否还有历史积淀下来的更  相似文献   

11.
蹇先艾步入文坛,是以诗歌铺路的。他的诗作不多,却质量很高。这些诗以稀疏的意象、几乎无色的修饰和寄情山水,营构了清幽的意境,传达了古雅的哀愁。这古雅的哀愁有着舒缓的节奏,使抒情主体呈现为一个"孤寂的夜影"的形象,这一形象反过来加强了哀愁情绪的古雅韵味,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2.
觉醒的滋味     
正喝完功夫茶后,喝一杯水会觉得那水特别好喝,觉得茶好,水也好。热闹的聚会后,沉静下来会觉得那沉静格外清澄,觉得热烈也美,沉静也美。爬山回家以后,洗个热水澡,会觉得那水是从身体蒸发出来的,觉得爬山也享受,洗澡也享受。有时欢乐与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时感到欢乐真好,欢乐时也觉得哀愁有一种觉醒的滋味。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文章抒写的是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见人教版教学参考书)。“难得偷来的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是符合文章和作者处境实际的。但对所谓“淡淡的哀愁”,笔者却不敢苟同,倒是认为,作品抒写出来的哀愁是浓重的,深沉的,是不可排解的。首先,就当时的政治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心情来看,作者的哀愁不是“淡淡的”,而是浓重的和极其压抑的。文章写于1927年7月,这一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中国的前途命运如何?凡正…  相似文献   

14.
觉醒的滋味     
<正>喝完功夫茶后,喝一杯水,会觉得那水特别好喝,觉得茶好,水也好。热闹的聚会后,沉静下来,会觉得那沉静格外清澄,觉得热烈也美,沉静也美。爬山回家以后,洗个热水澡,觉得那水是从身体蒸发出来的,觉得爬山也享受,洗澡也享受。有时欢乐与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时感到欢乐真好,欢乐时也觉得哀愁有一种觉醒的滋味。觉醒的滋味随时都在,就像阳光每天都来。  相似文献   

1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192 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 ,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著称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荷塘月色》属于抒情散文 ,读抒情散文必须善于把握作品的抒情基调和抒情线索。《荷塘月色》一文的抒情基调 ,教参一般释为“淡淡的喜悦夹杂淡淡的哀愁。”重读几回之后 ,我发现 ,《荷塘月色》一文里 ,根本看不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来 ,只见作者的“哀愁” ,而且是“浓浓的哀愁”。何以见得呢 ?作品开始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是作品抒情线索的缘起。由于心里颇不宁静 ,…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 《成长》2007,(7):24-25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干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  相似文献   

19.
那些哀愁     
日子,回归到原有的单调。心,回归到孤独。而灵魂,却始终找不到寄托,真的有些彷徨。或许确切地说,我不孤独,因为总是有哀愁陪伴着我,我习惯在单调中品味我的哀愁。在多数人眼中,蛾的多情是一种愚昧,它们的忠贞换来的只是灰飞烟灭,扑火,毫无意义。蛾的生与死,是无关紧要的,反倒它  相似文献   

20.
《荷塘月色》思考和练习的第一题中说:“反映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这就是说作者反映在此文中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哀愁还是喜悦都只是“淡淡的”;也就是说作者当时想借夜游荷塘来逃避使人哀愁的现实,去寻求那“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喜悦;这就等于给这篇作品和作者以及读者定下了一个基调,一个极低的、很不相称的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