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周易》学说中太极思维对于朱子理学在美学角度的影响为关注点,探讨朱子理学中的《周易》"太极"思想所展现出的美学面向,藉此梳理朱子理论中的美学脉络,以求加深对于朱子理学相关理论的认识。本文认为,朱子理学美学中的"美"之观念,紧紧跟从于其在"太极"思维阐发下的"理"之观念,无论是"理",还是"美",在朱子的思想体系下都是先验而一致的统一理念,实际上可以归化为《周易》学说下的"太极"思维之中。  相似文献   

2.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尤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这种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在"时"和"贞"这两个哲学范畴中可见一斑。一方面《周易》大力提倡"与时偕行",投入到生生不已的宇宙大化中去;另一方面《周易》又推崇"利永贞"、"直方大",体现了遗传独立、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周易》关于"时"与"贞"的辩证统一观体现了《周易》既追求变易,又追求不易,既追求圆动,又推崇方正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郭凯敏 《文教资料》2012,(26):64-65
"孚"为《周易》经传常用语之一。卦爻辞中,"孚"一般均指"心怀诚信",它蕴涵着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古老的思想智慧。"有孚"在心往往被视为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且是吉祥的象征。本文针对《周易》中"孚"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展开评析,以阐明其独特的蕴涵。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通变"论并非《周易》"通变"论在文论中的直接运用。在《周易》"通变"论中,"变"是天然合理的,"变"是"通"的条件,"通"是"变"的结果。但在刘勰看来,南朝以来的文学"新变"产生了太多的"爱奇"之风、"浮诡"之言和"淫丽"之辞,导致了"文体解散"的严重弊端,使文章之"变"成为需要反思和批判的现象。由此造成了刘勰文学"通变"论的独特思路和特殊内涵:其论述重点不是提倡和推动文章之"变",而是强调通过对源于经典的"有常之体"的"相因"来规范文章之"变",以克服"新变"之弊;其所说的"通"也主要不是指向文章之"变"的结果,而是指向文章之"变"的前提,即对传统"有常之体"的"会通"。刘勰将传统"通变"论置入《文心雕龙》"以正驭奇、以常驭变"的整体论文思路,创造性地重建了"通变"概念的意义结构和具体内涵,从而将《周易》"变而通之"意义上的一般"通变"论,转换成了《文心雕龙·通变》篇"会通—适变"意义上的文学"通变"论。  相似文献   

5.
"《易》以道阴阳",故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在卜辞的形式下反映了先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道德体验,是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信息库,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万流归宗的最后渊薮。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易传》都是在继承了《周易》的基础上,以各自的思维形式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本文企图说明:《老子》是如何利用和改造《周易》在卜辞形式下所隐蔽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的;《易传》又如何在吸取了《老子》的经验教训与哲学思想的同时返求《周易》而对之进行重新阐释和创造性的发挥,以此构建自己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有两种不同的全胜:一是政治全胜,即《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二是军事全胜,即《形篇》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全"胜。二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前者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根据全部来自于《周易》。"全"胜的实质是仁胜,其源出于《周易》汤武革命观。牧野之战是不战而胜的典范。"全"胜的理念是人性,其源出于《周易》的天德仁爱观。"保合太和"给"全"胜奠定了人性基石。"全"胜的策略是怀柔,其源出于《周易》的师贞正义观。唯正义之师可保怀柔之效。"全"胜的宗旨是和平,其源出于《周易》的和谐统一观。唯"元永贞"的德化能结和谐统一的和平之果。"全"胜思想的价值在于减少或避免战争,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对当代世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易·损》卦卦辞"曷之用"言限其用度,"曷"通"遏","之"犹"其"。《否》《泰》两卦初爻爻辞"拔茅茹以其汇",意即拔茅而食以凝聚人心,"茹"训"食","汇"训"聚"。《蹇》卦上六爻辞"往蹇来硕"意谓往则蹇难,来心(从阳之志)坚决,"硕"通"石",喻其坚。《鼎》卦九三爻辞"鼎耳革"言鼎新之时却务革故,"耳"通"而"。《既济》六二爻辞"妇丧其茀",谓妇人失去了保护,"茀",喻护卫。《否》卦象辞"俭德辟难"言敛抑仕进之心以避祸难,"德"训"登"。  相似文献   

8.
《周易》具有一种"重生"精神,肯定与歌颂"生""生生"品格,以"生"为"美"与最高审美域。这种"重生"精神具有一种浓厚的质朴、率真的风韵品性。并且,《周易》还对"乾元"与"坤元"等两种"阴阳"元素的生命底蕴与生命潜核进行了深入考察,极力赞美"大哉乾元""至哉坤元",推举生命的"动静结合"之"美",推崇"保合太和"之生态审美域。运用现代生态美学理论,对其"重生"美学精神以及"生""生生"等概念作一阐释,揭示其生态美学意义,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些词句,都为我们所熟悉、记诵,但对于它们的出处——《周易》一书,绝大多数人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或许是因为《周易》被一些人误传为"算命书",大名鼎鼎;说不熟悉,或许是因为大家对于《周易》的内容和历史文化地位还缺乏深入了解。本期"名家出题"栏目中,《周易》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本为卜筮之书,其最初来自古人的占筮记录,占卜的目的是让天来决定吉凶,帮助决策,并按照天的指示行事,因而创作之初即为朝廷专利,成书后就参与了国家大事的决策。"贞"字在《周易》中是高频字,且非常重要,对它的理解学术界分歧依然很大,重点从《周易》文本出发,可探讨"贞"字的本义,认为"贞问"更符合《周易》的占卜性质。  相似文献   

11.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分别以"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为基础建立了各自的伦理学体系。在这两个理论基石相距甚远的理论体系中,对幸福的地位、条件、幸福与德性的关系的论述是相似的,而亚里士多德更强调了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的关系,要通过教育、立法等途径来培养人们的德性,进而获得幸福。对这两种幸福观的比较,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思考幸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幸福与痛苦是相反相成的,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体验痛苦,对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又要批判传统思想中对个人幸福的忽视。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肩负祖国希望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社会条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等四个方面.全社会要形成合力,培养大学生幸福感受能力;家庭要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珍惜生活;高校管理和教学工作要人性化、合理化;大学生要学会应对挫折,调节情绪,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幸福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工作和家庭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领域,工作快乐和家庭幸福是每个社会成员追求的目标,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归宿。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组织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协调好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对于组织活力以及家庭幸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引导人们面对挑战、实现工作—家庭平衡、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孟子秉承儒家思想,尤其在幸福观方面光大了儒学。其幸福观可以归结为"与民同乐"说、"君子三乐"说和"天爵人爵"说。"与民同乐"是关于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相统一的思想;"君子三乐"说,肯定了人的家庭幸福、道德幸福与教育者特有的幸福,这一思想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天爵人爵"说涉及到了德福一致思想,具有劝善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is perspective on "happiness as a way"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finding a path to happiness may be particularly relevant for new and expectant parents.  相似文献   

17.
诗人海子,在社会商品经济文化的冲击下,由于生活的贫穷,失去了亲情、友情、爱情,精神上孤独痛苦,"面朝大海"疑无路,但他热爱生活,追求"春暖花开"又一春的幸福与祥和.两者矛盾对立,明示暗隐,二重合唱,奏成了一曲韵美名萃的乐章.内涵深邃隽永,哲理堪长致雅,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8.
借助表现游走于不同地理及文化空间中的人物的生存问题,奈保尔的小说旨在探讨现代人的命运和伦理困境。通过考察《浮生》与《魔种》中“内”与“外”这两个圆形结构,探讨奈保尔对现代人的伦理思考。在人物的“外部空间”这一层面,威利经历了由印度到英国、非洲、柏林,再回到印度,最终定居英国的生活,其人生轨迹构成一个轮回。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女性的关系这一“内部空间”层面,威利经历了从家庭到家庭的回归,体现了获得幸福的不易。可以说,小说中几乎所有人物都在实践“人应该怎样生活”这一根本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8名高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情况良好,生活满意度整体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其体验到较多的友谊满意感和家庭满意感,较低的学业满意感;(2)生活事件在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各个纬度上均存在显相关;(3)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压力、消极情感、其他生活事件、自由满意度、家庭满意度、人际关系、积极情感、受惩罚、健康适应。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幸福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人生问题。当前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着注重物质、个人、结果、虚无幸福,忽视精神、社会、过程、现实幸福的误区,主要由社会环境复杂化、学校教育异己化、家庭关怀淡漠化、个人感知弱化等因素所致。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幸福观,可以通过价值融入、预警导航、文化渗透、情感体验等多种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