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在提到《中法黄埔条约》时说;“同年(1844),法国侵略者也强迫清政府在广州附近的黄埔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又增加了在五处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1987年第2版第103页)。新编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相似文献   

2.
《中法新约》第二款的内容从近代国际法意义上宣告了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事实上,该款内容是中法交涉的重点并贯穿于中法交涉的始终。从1874年法越《和平同盟条约》所引起的中法首次交涉起,越南的藩属国地位即受到来自法国的威胁;1884年《中法简明条款》第四款事实上成为《中法新约》第二款的草案;此后中法之间经过对具体条文文字的反复的秘密交涉,《中法新约》第二款终于尘埃落定。这段历史为从近代国际法视角来解读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提供了充分的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中法哲学思想和科学文化交流空前活跃。代表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书经》和《易经》深受法国耶稣会士和学者的重视,在十八世纪中法学术交流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在英法联军的武力逼迫下,奕讠斤先后与英国代表额尔金和法国代表葛罗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英法侵略者的利益暂时得到满足,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但是沙俄却未就此止息,在1860年11月14日由公使伊格纳季耶夫逼迫奕讠斤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并没有参加1858—1860年的对华战争,为什么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呢?  相似文献   

5.
法国是西方世界最早接触《孙子兵法》的国家。18世纪下半叶,由于传教士的推动,《孙子兵法》在法国开始流传,并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影响了中法文化交流,19世纪《孙子兵法》在法国很少被提及。20世纪至今,法国出现《孙子兵法》多种译本并热销,经济、政治、教育以及学术领域中的一些高层次人才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影响日深。特别是近几年,由于高校之间的教育合作,中法之间孙子文化交流更有了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法文化摩擦贯穿于中法战争的始终,其主要体现为宗藩权与保护权之争,它成为中法越南问题交涉的核心之争.中法战争爆发前,中法两国就越南问题进行了反复交涉,中国极力维护宗藩制度下的宗主权,法国始终强调条约制度下的保护权.随着文化摩擦的进一步加剧,和平交涉最终破裂,爆发了战争.  相似文献   

7.
漫画说明:图①:中法战争中国大获全胜,迫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垮台。然而懦弱的清政府竞主动求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大肆出让主权,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相似文献   

8.
在平时的练习中遇到这样一个题目: 1.最先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参考答案是C。  相似文献   

9.
时事背景一2004年年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雅克·希拉克邀请访问法国。1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巴黎签署了主题为《深化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更加安全、更加尊重多样性和更加团结的世界》的中法联合声明。声明指出,面对新世纪国际形势深刻和复杂的变化,中法两国同意,在继续贯彻1997年联合声明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充实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材中渗透着许多易被人忽视而各种考试又经常涉及到的隐含知识。如果我们能真正弄懂弄通它们,搞清来龙去脉,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完善知识体系,而且还可以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中要重视隐含知识的挖掘和利用。对此,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首先,必须重视课文中的隐含知识。中学历史教材的正文内容简明,语言精练,由此而造成不少隐含知识。中国近代史上“1885年夏,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为何称“新约”?这相对哪个条约而言?原来,在《中法新约》签订之前,中国与法国在天津曾签订过两个条约:一是1858年的《中法天津条约》;二是1884年的《中法简明条约》。《中法新约》就是相对这两个条约特别是后一个条约而言的。又如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从宣言发表的时间来看,此时正是长征期间。若以此推断《八一宣言》是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发表的,那  相似文献   

11.
《中法简明条款》法文本及其汉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法简明条款》约定“以法文本为准”,此约定牵涉到谅山事件责任等一系列历史问题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推进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提供《中法简明争款》法文本并进行汉译。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 44页在评价《中法新约》的影响时写道 :“通过这个条约 ,法国达到了侵略越南的目的 ,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并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但又在第 45页布置了这么一道练习题 :“《中法新约》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 ?为什么说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正文明白写着《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而练习又要求学生说明是怎么进一步打开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 ,确实令人难解。孰是孰非 ?中国的西南门户究竟被打开于何时 ?这成为我们订正课本的关键问题。历史的真实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制造中国边疆危机的时候 ,英…  相似文献   

13.
中法文化年     
中法文化年包括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和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已于2005年9月落下帷幕。法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中法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也有很长的历史。历时两年的中法文化年对于两国的文化交流来说是一件盛事,也是一次近距离接触我们喜爱的法国明星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 15页关于《北京条约》的赔款是这样表述的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 80 0万两白银。”我认为这一提法是不妥的。据《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 12 5页载 :中英北京条约 (续增条约 ) :“再今所定取偿八百万两内 ,二百万两仍为住粤英商补亏之款 ,其六百万两少裨军需之费 ,载此明文 ,庶免棼纠。”很明显 ,在清政府向英国赔偿的 80 0万两白银内 ,不仅仅是军费 ,还包括了英商损失费。如果按照课本的表述 ,人们就会错误地理解为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款总数将达到 180 0万两白银 ,因还有英商损失费 …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 15页以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 ,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应是 185 6年 10月至 1860年 10月 ;而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则是在1860年 11月。这样 ,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则不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因此《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第 3 1页练习题第一题的答案就不应把中俄《北京条约》列入。中俄《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吗?$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尹国涛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法战争结局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观点认为:在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中国取得镇南关大捷,却未能乘胜攻击,反而签订了屈辱的《中法天津条约》,是谓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本文认为镇南关大捷尽管政治影响很大.但在军事上,它只是中法战争陆路战场上的一次局部胜利。从更重要的海路战场或者是从战争全局来看,清政府始终处于劣势。况且当时清政府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允许它继续再战,它的中央和地方财政也无力支持再战。另一方面.法国虽因镇南关之战而倒阁.但其元气未伤,正增兵增饷准备再战。因此,趁镇南关获胜的良机,“乘胜即收”,利用列强间的利益冲突,尽可能体面地签订中法和约,确是清政府从大局着想的明智之举、也是处于列强瓜分下的弱国,在夹缝中求生存“以夷制夷”政策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在胜利的条件下与外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战争.从战争整个过程来看,双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战争中有和谈、和谈中有战争.从战争的结局来看,中国在取得战争连战连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之所以是这样的一种场面和结局,纠其原因是由中法双方的战略指导思想决定的.尤其是中国清廷方面的战略指导思想,耐人寻味,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阐释夫妻财产制度的相关规范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同追求。《法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第一部民法典,在婚姻家庭夫妻共同财产制度方面有其可借鉴性。文章通过对中法两国有关共有法律制度的对比分析,阐释了夫妻财产制度在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视角下中法马江海战起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琴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4):100-106
根据《中法简明条款》法文本,北圻的清军在最终条约缔结之前屯扎原驻地待命是守约、合法的;法军在最终条约缔结之前,前去攻占清军原驻地谅山是违约、非法的。但茹费理政府为了占越南为殖民地的目的,谙法玩法,并加武力威胁,逼迫清政府承认背约。软弱、昧法的清政府未能在外交上戳穿对方的谙法玩法,步步退让,但坚持“中国既未违约,实不能认此无名之费”的底线。茹费理政府继续恃强玩法,以“报复”为遮羞,发动了中法马江海战。  相似文献   

20.
里昂中法大学与法国退还庚子赔款关系密切。创办学校时即以促使法国退还庚款为目的。从1921年到1927年,经费主要由中法政府负担。从1927年到1946年,其经费完全由中法教育基金会从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付。1946年,由于庚款经费断绝,里昂中法大学停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