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科技和社会经济在不断迅速发展与进步,我国教育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改革,作为社会科目之一的美学,在教育体系的持续创新和改进下早已经浸透不一样的课程当中,并充分发挥着重要的效用。音乐美学作为音乐表演的理论基础,其能够经过美学来直观性为观众带来和呈现出视觉与听觉上的景象。本文对美学的创建和发展对音乐表演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推进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孔子和柏拉图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是一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孔子认为音乐的使命是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陶冶人们的情感;孔子和柏拉图都强调节制,反对革新,在音乐美学思想上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礼”,而柏拉图的音乐美学的核心则是“理念”。  相似文献   

3.
闫超 《天中学刊》2002,17(6):117-118
一定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在一定的音乐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远古的音乐美学思想,起源于人们用音乐宣扬道德教化,用音乐吻合事物本源这一社会功利性的认识。如《夏书》曰:“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这里,九歌所颂的“六府”已被明确视为“百物”之本源。到了春秋时期,逐步形成了儒家、道家两大音乐美学思想,到三国两晋时形成了以嵇康为代表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应从孔子谈起,孔子是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孔子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是一种美的形式,美的表现.音乐美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与舞蹈美学、绘画美学、戏剧美学等并列.音乐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通过自己的特殊手段对社会现实作出一定反映.它反映现实,反过来又作用于现实,声音是音乐表达感情的媒介.所以,音乐具有社会性和阶级功利色彩,有着强烈的感人力量,并通过人的听觉激发主体的感情.这是音乐美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对于音乐美学的认识也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相比于传统而言,现代音乐美学肩负着它的时代任务,体现着它的时代特点。首先,现代音乐美学理论体系强大,作品的理性思考更加明显;其次,现代音乐美学体现了较强的民族情怀;再次,现代音乐美学融入了很强的科技元素;再次,现代音乐美学注重对人的多重感官的强烈刺激;再次,现代音乐美学讲求技法高超,功利化趋势明显;最后,现代音乐美学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较强的商业元素。  相似文献   

6.
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大众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文艺样式。尽管它走的是一条从小众型艺术开始的坎坷之途,但它还是顽强地生长起来,并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流行音乐冲破某些社会观念和美学传统的束缚,以贴近人性的世俗化表达获取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适应.以丰富灵活的艺术样式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影响着人们音乐审美规范。流行音乐所包含的通俗美学、消费美学、身体美学、动感美学等都是其独特价值的具体体现。在当今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对中国流行音乐进行美学价值探析,井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对流行音乐进行现象上和学理上的探讨,有利于这一文艺样式的艺术规范化,并使之成为体现民族审美价值的音乐演绎形态。  相似文献   

7.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强调审判和艺术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认为审病美和艺术无论具有怎样的特殊性都应受到社会和伦理道德的要求所制约。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在《乐记》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儒家的“乐与政通,乐通伦理”为宗旨的音乐美学思想被进一步普遍化,合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经历了原始时期、古代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在各个时期里,音乐美学研究者对音乐美学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各个时期的音乐美学论著都详尽地记载了当时音乐的状态,为我们现代研究音乐美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我国的音乐美学研究应该和世界接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音乐审美的心理过程,大致是感知觉整体把握音乐的"形象"后,记忆和联想深化音乐所形成的表象,想象创造出新的表象,它们结合在一起使人们把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上升到美学的高度,进而使美感得到升华,最终完成陶冶人们情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音乐美学非主流化警示的自我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84年,德国著名诗人、作曲家和音乐学者舒巴特在其《论音乐美学思想》(1806年出版)中,首次将音乐和美学这两个毫无关联的术语结合在一起使用,从而宣告了"音乐美学"的诞生。"音乐美学"自开始产生至发展到现在,一路走过来伴随着许多争论和疑惑,现如今,音乐美学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和追求,同时更是受到新兴的哲学美学狂潮的冲击,而面临着知识改革、系统更新的困境,由此引发了音乐美学的边缘危机,产生了音乐美学非主流化的趋势。本文以音乐美学的源流概析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况,如内涵、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等,力图找出音乐美学非主流化的原因,为如何更好的遏制音乐美学非主流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音乐美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从久石让的生平经历、钢琴作品分析、演奏风格和音乐美学思想来深入研究现代极简音乐的魅力。现今时代音乐的种类多种多样,人们所欣赏音乐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哪种作曲家能够真的给予听众美好的音乐感觉,高层次的美学思想以及深层次的人生感悟,那才可以说是真正的音乐家。本文就以久石让的《天空之城》为例来分析,现代音乐的神秘之处。  相似文献   

12.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特殊性和音乐美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音乐美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人们对于音乐美学的认识是相对的,可能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音乐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不同民族对音乐美学的体验和感悟都会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对中西方音乐美学的不同进行比较,推动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乐记》是我国现存可见的最早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著作。《乐记》认为音乐是客观印象的主观反映,是情感的流露;与社会密切相关,具有教化社会的功能,是社会教化的工具。《乐记》概括总结了“乐与政通”理论,提倡“礼”与“乐”相结合,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以我们现当代的美学审视,《乐记》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现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浪漫主义音乐是19世纪欧洲音乐文化的主流,其影响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是任何其他文艺思潮所无法相比的。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论音乐美学在浪漫主义的旗帜下,向更深更广的领域里发展。在音乐创作、表演、评论等环节上,对人们的音乐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并且一直影响至今。对此从浪漫主义情感论美学的重要性入手,对感情论音乐美学强调内容的重要性、主体性等特点进行论述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音乐一类的艺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是随着要求的攀升,我国音乐在发展中不仅需要在音乐演唱、乐器等方面得到提升,在音乐表演艺术上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在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中,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方面做出简易的分析,期待可以更好的推动音乐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何正确地引导人们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提高审美的能力,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有审美能力的人,实施审美教育是必要的途径。“美育”概念的出现,是在18世纪50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以后,由席勒提出来的。但是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古已有之。音乐,做为一种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同时,音乐又是一种表演艺术,它通过演唱、演奏,为听众所感受而产生艺术效果。唯物主义认为,作为意识形态的音乐艺…  相似文献   

17.
曹云 《华章》2013,(19)
音乐美学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没有音乐美学的存在,音乐的表现形式势必会成为一种难懂且没有展示对象的产物,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人们也会在不懂欣赏音乐作品的原因下,渐渐得使音乐淡出人们的生活范围。这就是音乐与音乐美学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就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人们需要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将20世纪的钢琴作品引入高校钢琴教学中,打破了钢琴音乐以德奥经典曲目为代表的单一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独特品位和观点的机会。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讲,当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与欣赏者的情绪趋于同步、产生共振时正是一种最佳的境界,这时的音乐才真正起到了让人释放和宣泄情绪的作用。此外,西方传统的古典钢琴音乐只能被一部分人欣赏和接受,而20世纪音乐则有可能被多个社会阶层的人们所欣赏,其受众面较为宽泛,能够为更多的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从而真正体现音乐为大众心理健康服务、促进社会多元与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形成标志的《乐记》,总结了先秦以前的音乐美学思想,乃是检视中国古典美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如果孤立地、支离破碎地研究《乐记》,我们就不能够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超越。《左传》、《国语》、《尚书》、《论语》、《孟子》等都不乏对音乐美学的贡献,对《乐记》产生过影响。因而,我们对《乐记》的研究不应停止在静态的诠释上,而应运用动态的历史意识来考察它。寻觅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形成的理论线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乐记》,把握民族审美意识在音乐理论领域里的特色。 一、音乐的社会功能的演变 人们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的体认,在先秦以前并不是直接地同审美的社会效应联结在一起,恐怕更重要地是把音乐作为一种节制客观事物发生质变的依据而论定的,这一点在《左传》里表现得十分突出,而后《乐记》又有所发挥。实际上音乐成为了一种检测客观事物性质的尺度或标准。这个尺度或标准对以后不同历史阶段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形成的溯源与这个层面的传统有着内在的关联,由伦理道德规范层逐渐转到音乐艺术自身的客观规律层上,反映了人们审美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音乐能“节百事”是在《左传》中提出的,此书曾记载臧哀伯劝谏国君的一番  相似文献   

20.
声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千百年来人们不仅发展了声乐艺术美的创造,同时也为声乐艺术美的欣赏提供了广阔的大地,使其成了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