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海鸰最早作品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正是大众文化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形成的时期,因此王海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王海鸰的作品迎合了普通大众的欣赏口味,写作视角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可以说,王海鸽热潮的引起与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崛起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以大众文化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存价值、生存意义的影响为出发点,对东西方大众文化产生的不同语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中国语境下,大众文化对民众具有积极的启蒙意义,但同时,也对国民的生存价值、意义等信念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亟需对大众文化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引导。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众文化的冲击。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的大学语文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现代大众传媒中丰富的现代汉语课程资源,通过提前介入、课堂生成、课后演练等途径,师生共同开发整合语言资源,使大学语文改革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实现了意义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应考虑中国语境.应该在中国实现再语境化。本土的大众文化研究,虽然是当前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存在着两个明显的问题。作为大众文化重要形态之一的网络媒介,对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是大众文化理论本土再语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王波 《文教资料》2006,(10):134-135
文章简要梳理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指出应从审美的视角分析大众文化的现状和本质特征,做出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应站在当代中国自身的文化语境中来看待当前的大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一书引领学术前沿,拓展研究视角,注重研究方法,秉承实践精神,注重现实关怀,采用跨学科以及“语境化”的研究方法,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坚持构建与批判并举,从多维视角对大众文化与传播问题予以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一词引进中国后,在概念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乱,西方大众文化是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科技理性和世俗化在西方大众文化的勃兴和繁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的大众文化是在与西方迥异的历史语境中萌生发展的,和西方的历史进程存在着历史时空上的错位,有它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艺术本体论。在大众文化兴盛的后现代语境中,意识形态理论却受到严峻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诸多关于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分析,阐明意识形态只是出现转型并未“终结”,并呈现出日常性和实践性等新特征。面对新的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9.
张春 《现代语文》2007,(12):93-95
当代小小说因为其显著的新闻性特征而深受读者喜欢,并成为大众文化语境中繁荣的文学体类,对其进行一定地梳理与阐述将有利于小小说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是较早对大众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的全面异化是大众文化流行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而由于意大利法西斯统治导致意大利作家和艺术家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是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葛兰西对大众文化的研究超越了精英主义全盘否定和平民主义的全盘接受思想,辩证地分析了大众文化对无产阶级夺取文化霸权的重要作用。其大众文化思想对后来的文化研究尤其是英美文化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宝贵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末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人类社会进入大众社会,大众文化随之兴起,我国大众文化的出现,有它的历史必然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文化进步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大众是大众文化的显示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的灵魂必然被赎买的观点缺乏普遍性。因为这一观点混淆了大 众文化的消费者与一般商品消费者的本质区别。受众消费大众文化的过程也就 是他们再造大众文化意义的过程。而受众是由不同的利益关系、政治立场和社会 关系的人群构成。这使受众必然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必然会运用不同的码符来解 读大众文化文本,使得单一的大众文化文本显现出多样性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交流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新词。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新词的出现和接受,对网络新词的规范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信息技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建构起一个全新的大众文化时代,作为大众化的校园文化,大学生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程瑞  林泽玉 《陕西教育》2009,(2):126-127
大众文化的本质是消费和娱乐,和主流精英文化取向存在极大的差异,对后者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大学生是大众文化的主要消费者和受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大众文化审美情趣的庸俗化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增强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机体能力,是高校应对大众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的“ 韵味”类型及其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的含义至今并未统一,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视野中,大众文化是对主导文化、高雅文化的颠覆与解构。“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为商品。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理论家们用自己的理论来发财,而是说商品化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维。”(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页)站在这样的立场上理解的大众文化,当然是一种把“现实转化为影像,时间断裂为一系列永恒的现在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出现的“赵本山艺术”,是一种以“大众文化形态”为主要呈现方式、“多维性”的文化景观。中国社会的“多元”欣赏者对其进行了“多元性”阐释,使其被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广泛认可,并且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有其特指性和时代性。大众文化理论研究是一个高度语境化命题 ,移用西方理论必须要经历本土化洗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话语的错位 ,反映在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机械套用和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轻率判断。这是文化自觉与理论创新意识缺乏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是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有其特指性和时代性。大众化理论研究是一个高度语境化命题,移用西方理论必须要经历本土化洗礼。当代中国大众化批评话语的错位,反映在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机械套用和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轻率判断。这是化自觉与理论创新意识缺乏的表征。  相似文献   

20.
西方古代和我国古化“文化”的概念是在道德理性的孕育中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西方的“大众文化”是指文化工业,未必是一种文化。以西区国家为典型的西方市民社会相对进步的市民意识和法治意识、科学思想和现代科技知识信息技术的普及,是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话语语境。这与我国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所处的文化话语语境是完全不同的。我国文化批判话语中的“大众”有其传统的内涵,以“文化工业”来界定“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似乎更准确一些。社会转型时期,胡我国公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基础上,单由文化工业和资本支配操纵的大众传媒是很容易形成文化话语霸权的。我们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是由西方理论本土化来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