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并升华情感。一、深入体验,找准情感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要点、重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1.定好情感基调。从总体上讲,不同的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是有差别的。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和灵魂。第一,发挥语文教师情感的"中介"作用。从文章作者的情感,到学生体验到情感,其间不可缺少的"中介"是语文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外射"。教师币讲课,必须在课堂中融入情感,进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每篇文章字里行间都饱蘸着作者的爱憎情感,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可以说"以情感人"已构成语文课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挖掘这种情感,并将其潜移默化地传播感染给学生,才能切实抓住文章的命脉,完成语文教学的真正任务。这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就不能做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广泛地渗入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交流活动.这就使语文教学必然打上情感的烙印.师生双方都是有感情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活生生的人,怀有"喜怒哀惧爱恶仇"七情:而语文教材也不仅仅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们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外化.因此,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突出的情感性.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与和谐统一,才能使师生产生共振,才能使语文教学活动产生美.  相似文献   

5.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观文"必须"入情",进入特定的情境才能准确把握文章要旨.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那些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也展示了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从语文课本的文章来看,大多文章富含有感情,是作者内心一种情绪的抒发。无论是作者对事物充满积极乐观的喜爱之情,还是作者抒发内心的郁闷、不平之意,都是作者感情的排解、释放。因此在笔者看来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教育学科。情感是语文魂,是真正价值所在。因此语文课堂也应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语文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有情感,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语文教师课堂上要充满激情作为充满情感的语文教育,它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赵峰 《成才之路》2014,(23):42-42
正语文课本中,融入了一篇篇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展示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语文这个充满情感的学科,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不断求知,从中领悟美,感受情,使多少语文教师"情定终身,乐此不倦。"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人不是机器,而是具有情感的高级动物,教师在课堂中情感的投人,必然会引发出学生发自内心情感的共鸣。语文学科就是一门情感的学科。一、文章本有情,有情便可发文章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或信息的载体,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思想感情的产物,选入课本的文章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正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它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反映着政治倾向与感情色彩。当学生接触课文时,接受的不仅仅是文章的形式,同时也接受它的内容——观点和情感"。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呢?首先,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语文情感教育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语文教师热情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本身产生浓烈的兴趣,进而迸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其次,理智感、审美情感和道  相似文献   

9.
<正>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走进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的确,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  相似文献   

10.
胡维 《快乐阅读》2012,(34):121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这两句话是说文章以"情"为中心,为主宰,为灵魂。可以说,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列宁曾经说道:"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各类文章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情感即使是说理文,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也还要动一点情感,要一点形象思维."充分利用课文丰富的情感信息资源,创设情感教学氛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艺术境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感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孙海霞 《语文天地》2013,(16):28-29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学作品历来讲究"情","情者文之经","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每一篇语文教材都是有"情"之物。它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学科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引领学生的情感,在情感的海洋里徜徉的。一、以情激情,引领学生探求情感阅读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最基础、最主要的途径,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境界、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和智慧的产物,不但要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  相似文献   

15.
论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列宁也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因此情感与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融于情感之中.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浸透着情感因素,认识的每一发展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失去了对感情的体会,也就失去了文章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用情真意切来撑起语文的一片朗朗晴空.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语文教材中充满了大量美好的情感内容,如自然美、心灵美、人情美、语言文字美等。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情感教育。现行的语文教材提供了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利条件,教学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变课文的"此情此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  相似文献   

18.
特级教师李吉林强调:"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有了感情血液的浇灌,语文课堂才会有教与学情感和谐共振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是愉悦人的一种审美活动。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在此,本文对情感教学展开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语文这门学科承担着实现情感教育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徳"、"智"教育的重任。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体会文章的情感流露,提升小学生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形成良好的品德。作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展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渗透教育的研究,以期与各位专家和学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