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材的内容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一、存在问题: 1.公差测量混杂一体:公差属标准化范畴,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保证,有人说:“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测量属计量学范畴,是实施标准和质  相似文献   

2.
《公差》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由“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部分组成,前者属标准化范畴,后者属计量学范畴,从标准角度讲,原则性强;从应用手段看,灵活性大,初学者对此常准备不足。 从对学生现状的调查看.许多学生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听教师讲授,把自认为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一章节下来,书上画满了红杠杠,其实所勾之处大部  相似文献   

3.
公差制度、加工过程和检测手段是实现零件互换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三者紧密联系,却又自成体系。在现行的课程结构中,加工过程有《机械加工工艺学》课程,“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两者作一门课,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结构是欠妥的。 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内涵不同 “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属不同的范畴,研究不同的问题,“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是零件具有互换性的保证,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保证。“没有标准就没有现代化”。“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是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是实施标准和质量监督的眼睛。“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 “公差配合”从“精度”或“误差”的观点去分析研究零件及机构的几何参数,其基本是误差理论,基本的教学研究方法是数理统计,研究的中心是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规定分差。“测量技术”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订有关计量标准,研究如何选  相似文献   

4.
公差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简称。课程名称就是实现机械零件互换性的两个必要条件,所以也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我国大学、中专机械类专业设立本课程已有40多年历史,所用版本众多,但其结构与内容基本相同,主要由公差与测量两部分组成。一、存在问题1课程结构混淆问题该课程是由两个不同范畴、不同性质的部分组成,公差属于标准化范畴,测量属于计量学范畴。在我国《机械加工工艺手册》中,把公差列入基础类,把测量技术列为与工艺、机床、刀具决具、模具等并列的专业技术类。前者是基础课,后者是专业课,课程性质不同,都…  相似文献   

5.
实践标准属认识论范畴,“三个有利于”标准属价值论范畴,但二者之间是一种内在的统一的逻辑关系。实践标准涵盖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内容,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深化和具体化。没有实践标准,就不可能有“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6.
形状和位置公差(又称形位公差),是《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下面两个方面谈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形位公差突破点 形位公差是指形状和位置的两种公差。根据前几届学生状况,“公差带形状”能起到抓一点动全身的作用,是理想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7.
“里胥”辨     
《促织》中的“里胥”,课后注解为:“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此注值得商榷.“里胥”可以是一个词,柳宗元在《梓人传》中,就把乡吏、里正,称为“乡师里胥”.而《促织》中的“里胥”却是两个词,“里”即“里正”,“胥”指乡吏,即“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因为若把“里胥”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次”范畴是这部著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次”范畴这个问题上,学术界争议很大。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1.“次”与“格”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2.立“次”是否有必要。从“次”和“格”的关系看,“次’来源于“格”,但“次”不完全等同于“格”;“次”模仿了“格”,但这种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立“次”是必要的,“次”范畴的设立不仅存在于说明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而且在于说明词入句后语法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职校机械类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中的形位公差代号的解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用形位公差的读法来解释之;其二是用公差带含义来解释之。前一种方法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后一种方法就难了,学生往往不能掌握。下面就用公差带含义解释形位公差代号谈点教学思路。 一、用公差带含义来解释形状公差代号 1、明确用公差带含义来解释形状公差代号的基本格式。根据教材内容,按照认知规律,我把它归纳成一个基本格式。即: 表示必须位于为公差值的之间(内)。 ①──填写被测要素。 ②──填写“距离”、“正截面”、“半径差”或“…  相似文献   

10.
求解等差数列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基本量法”.即将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都转化为关于首项与公差这两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再求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这是一个通法,但未必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法或最佳方法.特别是当  相似文献   

11.
此处的“性”指的是一种语法范畴。性的概念是人类所共有的,但并不等于每种语言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印欧语系的许多语言都有“性”的语法范畴.汉语一般用词汇手段表示性别,不构成“性”的语法范畴.但是,汉语的“阴…阳”两词同“性”语法范畴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  相似文献   

12.
《公差》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由“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两部分组成。虽然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公差配合”的众多基本概念、定义、术语;实验室的测量让学生了解了部分通用量具的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较少接触机械设备,缺少感性认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困惑。为此,我认为必须加强实习教学,理论与实践互动。进一步加深对“公差配合”、“测量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提升学  相似文献   

13.
任何学习理论都需要清晰的知识建构机制作为底层逻辑,当前较新的成就是基于皮亚杰“两个范畴”说给出的解释,但“两个范畴”的运行过程仍需继续澄清。实际上,皮亚杰晚年提出的“态射—范畴”论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因学界未能将“态射—范畴”论与“两个范畴”说之间建立联系,因此该理论仅被视为一个心理学思考而未能对教育产生更多的指导。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对“态射—范畴”论的基本思想进行把握,疏通“态射—范畴”论与“两个范畴”说的关系并借此使其与学习者发展相联结,构建起完整的知识建构机制理论体系,继而将其映射到教育领域,给出了关于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有、无”是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创的一对哲学范畴。关于“有、无”,历来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韩东育先生曾著文《“有”是“有限”,“无”是“无极”》。本文认为,“有、无”属实体范畴,“有限、无限”为属性范畴,韩先生犯了“属性范畴实体化”式的错误,故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两个概念属不同学科范畴 ,不能将二者相互等同、替代甚或混淆 ;政治文明是由政治物质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意识文明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其中 ,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结构的核心部分 ,是“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的交叉重合处  相似文献   

16.
万喜 《教育导刊》2005,(7):64-64
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比较孤僻,疑心是患了儿童孤独症.孤僻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虽然都属儿童心理卫生范畴,但前者属气质问题,后者是全面发育障碍,两者表现有很大差异,干预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7.
读后感是写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畴,但行文特点又有别于一般的议论文。要写好读后感,须掌握如下三个“要诀”。  相似文献   

18.
“工工具性≠工具论李真微具性”、“工具论”这两个概念到底具体如何界定,在我狭窄的阅读范围内还没有发现谁给它们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据我理解,大概是这样:“工具性”是指语言是一种工具,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或者说“工具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工具论”是说因为语言具有“工具性”,所以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学生会用这个工具。前者属语言学的范畴,后者属语文教学的范畴。如果我的这种理解没有错误,那么我的意见是:赞成“工具性”,不赞成“工具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文化的载体。当人们在思考要形成一种意念时,要凭…  相似文献   

19.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这是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来的。我国哲学界有的同志在阐发这个问题时,往往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这对范畴仅仅看成是一般与个别范畴的简单重复。我认为,这是两对不同的范畴,不论从性质、内容,或从作用上说,前一对范畴比后一对范畴更为丰富和宽广。因为一般与个别范畴主要揭示“属”与“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范畴则揭示事物矛盾系统的纵横层次之间的网络关系,揭示事物矛盾发展的趋势,因此,它在矛盾学说中占有精髓地位。如果说,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范畴仅是一  相似文献   

20.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溃疡性炎症,简称“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的“泄泻”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