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华   《中学教育》2007,(1):13-15
“你最初读到什么东西,你最初看到的东西就会成为你未来生命的一部分。”——(美国)惠特曼梅子涵,中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他是一位痴迷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创作了《女儿的故事》《我的故事讲给你听》《儿子哥们》等许多优秀的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也是一位执著的儿童文学阅读活动推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儿童文学?过去不少专家、学者曾给它下过各种定义,并对儿童文学的本质作过种种的阐述。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二十年代,以周作人、胡适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儿童文学就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这种提法在解放后被称为“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而受到了批判。这是对旧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解放后三十多年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儿童文学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但这种说法也被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过于笼统和欠全面。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于是有的同志就认为:儿童文学是一种“教育工具”,它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这种提法近年来又受到另一些同志的批评,认为太狭隘。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又一次否定。蒋风同志说:“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见《儿童文学概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之否定。 事物总是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中不断发展的。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理论也不例外。但是上述这些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突出强调“专为”儿童而创作,似乎非如此就不是儿童文学。 其实,把“专为”儿童创作的特点过分强调,反而违反了  相似文献   

3.
提起儿童文学,有些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往往等闲视之,掉以轻心,认为无非是些“小狗叫,小猫跳,小鸡小鸭小鱼苗”之类的“小儿科”、“小玩艺”,反正是编来哄哄孩子的,何必化大力气去对待,研究,发展它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许多搞儿童文学,写动物故事的作者受到迫害打击,被扣上“提倡人性论”“培养小修苗”等莫须有的罪名,以致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一片凋零萧条。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还有主观原因——解放以来,我们对儿童文学的探讨、研究也还是很不够的,不少同志以为儿童文学题材小、篇幅小、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正>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1912—1923年间,这十年也正是我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期.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倡导“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的过程,这也是与我国儿童文学最初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不仅是他文化思想中最重要一翼,还是我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上最初一批成果.因而,研究周作入的儿童文学思想,其史学上的意义与理论上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周作人与中国儿童的被发现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的界定存在着“描述性”与“结构性”两种理路,也由此衍生出并不相同的概念意涵。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可以分解为“中国”“儿童”与“文学”三个关键词,但其语法关系不是三者语义的机械叠加,而是在现代中国的情境下以“文学”为内核、“儿童”为显征的动态结构过程。在中国儿童文学的结构体系中,“儿童”是一个现代概念与知识,它的“发现”和“发明”均体现了现代知识的重构,也由此规约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性质。儿童文学是“儿童”的“文学”,基于“儿童”前摄义项的嵌入而使其成为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类型。将儿童文学置于中国的情境,意味着在将儿童文学历史化的同时也将“中国”问题化与再结构化,从而展现了中国人立足本土情境探寻“儿童之为儿童”与“文学之为文学”的主体性逻辑。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儿童文学的身体书写具有“体制化”与“反体制化”的多质性。在百年中国文学的整体视域中,新中国儿童文学的身体叙事既受到五四儿童本位观的理论助力,又不曾脱离自左翼儿童文学开创的“革命范式”。从元概念出发,新中国儿童文学存在表征“一体化”思想与确立自身“主体性”的矛盾。一方面,新中国儿童文学利用“体制化”的身体书写传达政治性与革命性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反体制化”的身体书写彰显了儿童文学“为儿童”与“为文学”的本体内涵。具体而论,身体话语呈现出“自属”与“他属”两种性质,其实质是新中国儿童文学“写儿童”与“为儿童”两种创作观念的混杂与统一。负载过于沉重的政治意识形态会阻滞文学性与艺术性的自然发展,身体书写是儿童文学调和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协商载体,进而缓解了儿童与成人“不对位”的代际矛盾。  相似文献   

7.
别林斯基说:“儿童文学家应当是生就的,而不应当是造就的。”“生就”的,即有天生的禀赋。这禀赋使他们易于全身心地接近儿童,感受儿童;他们虽然离开了童年,但依旧天真、好奇、耽于幻想,他们一生都保留着一颗不泯的童心。高洪波认为,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应是一位懂得儿童心理的教育家。“儿童是最可尊敬的人类”。儿童文学应该用真情打动孩子的心,用美去陶冶孩子的灵魂。他的儿童诗,初看起来,写得很轻松、随意,其实,这“随意”正说明了他是一位“生就”的儿童文学家。今天让我们走近高洪波。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国科学家札德的模糊集理论,认为“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首先,作为“儿童文学”根本属性的“儿童”、“文学”都是具有模糊义素的模糊词,这就使“儿童文学”内涵成为由两个模糊概念组成的集。其次,“儿童文学”的外延模糊。无论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文本,还是读者的范围,都是模糊的。这三重模糊又构成一个模糊集。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一是与概念涉及的对象。儿童文学创作的复杂性有关,儿童文学创作是儿童直觉的产物。直觉的特点是形象的,它凭借心灵的力量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用以表现作家直觉感受的东西只能是意象,并且具有独特性。创作是形象而具体的,而儿童文学概念却是理性的、逻辑的。用理性的、逻辑的语言去概括形象的、极富个性化的创作,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理论不可能准确地指涉对象本身。儿童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每一个理论家受到历史的局限,都只能站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给儿童文学下定义,要让一个固定的有局限的概念去阐释不断发展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也是难以做到的。这些就是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学应给孩子什么?》等4篇论文是2005年最为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文章,它们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实质性的思想启示与学理建设意义。在“2005安徒生年”中,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回击了当今文坛某种企图否定安徒生、质疑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现代价值的倾向,这使得该年成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与思想建设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集》是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界发出“呼唤原创”的强音。同时,在对儿童文学创作现象批判,作家作品、儿童文学史以及地域儿童文学的研究等方面,2005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广泛吸引各方面作者创作优秀少儿读物,发掘扶植创作人才,特组织本次、也是国内首次网络儿童文学大赛,以庆贺“国际华文儿童文学网”网站的开通和首届“北京文学节”的举行。  相似文献   

11.
一、儿童文学作品语言必须符合儿童语言表达特点 儿童文学语言一直是儿童文学创作者及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往吴其南等学者强调低幼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语言要符合如下特点:(1)“浅显、易懂,口语化”;(2)“形象生动”;(3)“具有审美色彩”。那么,儿童文学创作中为什么要重视语言选择?应当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12.
唐轶琼 《中文自修》2023,(12):15-17
<正>王林柏是个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程序员”。他的作品既有学科背景,又充满了大胆的想象。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理工男的幻想世界吧!理工男的文学路王林柏是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系的硕士,毕业后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研究所任职,成了一位“噼里啪啦”敲键盘的程序员。用他自己的话说,平时写得最多的是软件代码,写文字的话就是给代码做注释。不过现在,他“噼里啪啦”敲键盘,写下的全是与儿童文学有关的故事啦!相信大家会不免心生好奇:一位思维缜密的理工男、程序员,是如何成为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的?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 ,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 ,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 ,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 ,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 ,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他对“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 ,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儿童文学,由于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很多作品的幻想性不如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也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新格局,富有想象力的诗意作品增多,但是由于受到当代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也还是存在想象力匮乏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因此,用想象为儿童撑起一片诗意的天空则成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5.
初中补充教材《十月里的春天》一文,有关的教学参考文章对它的主题的说法不一。《十月里的春天》的作者葛翠琳同志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新中国建立后,她就开始了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涯,一直致力于为孩子们创作。祖国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祖国的孩子创作,就是为祖国的未来创作,这是葛翠琳从事儿童文学事业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本文在立意上的基本出发点。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聚的散文,文中的材料都紧紧围绕着“为了祖国的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这一中心,其主题可以表述为:本文回忆了作者40年儿童文学创作的经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课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又要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训练,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为最终目的。本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夯实学生学前儿童文学理论基础”、“加强学生校内儿童文学实践能力训练”、“课程加强与幼儿园专业教师合作”、“专业教师跟踪指导,做好校外见习、实习教学指导工作”等行之有效的途径,旨在提高学生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7.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与人有过一场论争。有人给“儿童文学”下了个定义:“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曹老师反驳:儿童文学应该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1997年8月,在汉城举行的“世界儿童文学大会”的代表中,有好些位都是属于“公公”“婆婆”级的身分,来自北欧瑞典的玛丽亚·尼古拉耶娃(Prof.MariaNikolajeva)就是其中的一位。目前执教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StockholmUniv...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儿童文学学科在国内高等师范学校还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具有多元功能的儿童文学与师范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高等师范院校必须研究语文教育,它也就必得研究儿童文学。在中国现代教育的诞生期,儿童文学曾是一支改变中国教育性质的生力军。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应重视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加强儿童文学师资队位建设。儿童文学中蕴涵善绿色的生态教育思想,是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一种对抗。  相似文献   

20.
陈丹燕,上世纪8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少女们》(获文化部新时期十年儿童文学二等奖)、《女中学生三部曲》(获全国妇女儿童题材作品奖)、《独生子女宣言》、《我的妈妈是精灵》、《广场空荡荡》。陈丹燕在少年文学和直接与中学生进行对话的文学现象中,是较早的倡导者。她开辟了儿童文学新天地,是一位能走进儿童生命空间最深层的作家。儿童文学评论家周晓表示:“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创作更多能真正融入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作品。”陈丹燕的创作实践印证了周晓的观点,笔者在本文将从人物、主题、形式特征等方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