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昊 《青年记者》2012,(1):53-54
《娱乐至死》是对电视时代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作者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2.
目前,黄金档娱乐至上、周末档娱乐至上、娱乐至死、娱乐为王等一系列与娱乐相关的字眼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的: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郑晶  王晓雅 《新闻世界》2012,(11):186-187
随着严肃的印刷文化被轻松的电视文化所代替,娱乐似乎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中预言了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类将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显然,波兹曼对大众文化的风行持绝对悲观态度,更是视大众文化的载体电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媒体仅仅是一种传播载体,人类也非毫无理性,娱乐还尚不足以至死。  相似文献   

4.
冷凇  张丽平 《声屏世界》2012,(10):27-2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将电视民生新闻置于全新的语境和竞争环境之中,一枝独秀、备受追捧的大势已去,民生新闻应做的是及时调整实现自我转型。而近年来的状况表明民生新闻大多仍然坚持惯性发展,尚未彻底认清民生新闻的职责所在,从而产生了不少问题。人文关怀匮乏尼尔·波兹曼曾经宣称,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切公众话语都将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  相似文献   

5.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媒体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就曾经在他的代表作《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①他还指出,"  相似文献   

6.
提到"娱乐至死"这一概念,我们不难想到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著作《娱乐至死》一书。书中主要阐述媒介变迁,即电视声像如何逐渐取代书写语言成为时代的主流媒介,同时电视又是如何重新定义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使我们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我们姑且不论他的观点对错与否,因为从20世纪后半叶,当印刷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开始,学界就一直围绕印刷媒介的深度与电视媒介的平庸而争论不休,甚  相似文献   

7.
宋泓 《视听纵横》2006,(2):42-44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我们的电视使我们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电视一直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笑脸。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且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换种说法: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同报刊不同,电视媒体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娱乐媒体,所以,人们特别关注它的娱乐消遣性.文化研究学者约翰·费斯克认为:"大众文本是被使用、被消费、被弃置的,因为其功能在于,它们是使意义和快感在社会中加以流通的中介;作为对象本身,它们是贫乏的."对作为大众文化的内容和载体的电视来说,收视方式的日常性、家庭性、随意性必然要求其传播内容的通俗性、娱乐性、消遣性.尼尔·波兹曼在谈到美国的电视娱乐时说:"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的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事实的确如此,在如今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和大众文化时代.我们几乎找不到没有娱乐节目的电视频道。在这股娱乐化浪潮中,“选秀风”、“麦霸风”、“相亲风”、“户外体育风”纷纷刮起。在人们尽情享受娱乐节目带来的愉悦时。同质化和低俗化两大问题也表现得越发明显。那么娱乐节目究竟靠什么摆脱这两大顽疾呢?  相似文献   

10.
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随着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大众对娱乐性新闻的追逐更甚以往.本文以"全明星探"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微博的开设到同名APP的开发应用,风行工作室通过《全明星探》这一品牌,在内地娱乐新闻圈里站稳了脚跟.结合其掀起的一次次全民娱乐风暴,文章对《全明星探》进行了传播渠道分析和效果分析,提出一些问题并对公众娱乐的底线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的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与事实的确如此,在如今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和大众文化时代,我们几乎找不到没有娱乐节目的电视频道.在这股娱乐化浪潮中,"选秀风"、"麦霸风"、"相亲风"、"户外体育风"纷纷刮起.在人们尽情享受娱乐节目带来的愉悦时,同质化和低俗化两大问题也表现得越发明显.那么娱乐节目究竟靠什么摆脱这两大顽疾呢?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当广播因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失去其独有的快捷功能,因电视民生新闻、娱乐节目的出现失去其平民话语地位和多元性的娱乐选择之后,广播拿什么来获得公众的关注?这成为广播人迫切需要深思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泛娱乐化时代文化娱乐化现象解读--评《娱乐至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娟 《今传媒》2013,(5):59-60
《娱乐至死》是一本对现实和当今生存状态很有意义的书.波兹曼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公众话语正在以一种娱乐化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文章从“媒介即隐喻”、“娱乐时代的到来”、赫胥黎的警告及其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针对当今社会文化娱乐化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4.
科教片担当着文化传承和科普教育的重要角色,在我国,电视作为一种广泛普及的大众媒体,逐渐成为"使公众理解科学的最主要渠道"。科教片的电视化成为主流,这种方式为传播科学知识增加了有效性,同时,收视率的影响又使科教类电视节目呈现娱乐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故事化叙事、悬念设置和选材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波兹曼在其《娱乐至死》一书中有一段经典论述: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如今随着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加剧,娱乐至死已变得不那么危言耸听了,许多媒体倾向于选择成本低又受大众欢迎的信息,它比那些严肃的有参考价值的新闻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创造更多的利润,传媒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大众文化状态发生了巨大了变化,大众文化话语成为整体社会文化话语的强势,正是在大众文化的潮流中,人们的娱乐意识和方式逐步成熟,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的复杂与扩展,还是在电视真正被视为娱乐手段以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众文化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原动力,电视在制造着流行,推进着时尚,大众文化与电视文化同样迅猛的发展势头,是彼此相互推波助澜的结果。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已经风起,占据着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各种娱乐节目充斥银屏,大有泛滥之势。下面,笔者就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现状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尼尔·波兹曼断言,"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中国影视文化的泛娱乐化倾向,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不可阻挡地影响着公众的感知方式乃至价值取向。但学界从道德角度评议其得失的情形居多,而对此现象做探本溯源工作的则相对少见。其实,瓦尔特.本雅明曾敏锐地发现电子时代审美距离已悄然变异,并深入地思考过机械复制技术背景下艺术"韵味"隐退而"震惊"感知形式突显的历史事实。从本雅明的美学研究成果来考察当代影像叙事的娱乐化趋势,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媒体功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狂欢化与公共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自春晚开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以广场式的狂欢化娱乐释缓了中国观众背负的政治、传统道德压力,以娱乐的方式完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社会个体、公众的建构.当下具有后现代特征、有广泛参与性的综艺节目构造了一个有民主性质的文化公共空间,但在消费主义挟持下,娱乐受众到民主公众、娱乐中的公共文化空间到公共领域的过渡并非必然.这种过...  相似文献   

19.
朱述超 《东南传播》2010,(10):34-36
本文认为自春晚开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以广场式的狂欢化娱乐释缓了中国观众背负的政治、传统道德压力,以娱乐的方式完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社会个体、公众的建构。当下具有后现代特征、有广泛参与性的综艺节目构造了一个有民主性质的文化公共空间。但在消费主义挟持下,娱乐受众到民主公众,娱乐中的公共文化空间到公共领域的过渡并非必然。这种过渡需要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做出有力的批判、提升与引导,更需要电视分级制等长效监管机制对综艺节目低俗化倾向进行有法可依的强有力干预。  相似文献   

20.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①电视节目的本质是娱乐受众,谈话节目则是由话语角色完成的故事呈现达到此目的.话语角色本是指参加交际的任何一方与话语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谈话类节目中,通过话语信息的表达、传递、交流、沟通呈现出故事的主体.一个调解类的民生谈话节目,以关注民生、调解矛盾、助力和谐社会为宗旨,归根结底也要使用“话语角色”讲好故事,这是赋予谈话节目吸引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