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俊峰案是城管与小贩冲突事件的代表案例,掀起了网络舆论狂潮,媒体报道存在争议,对司法审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此案的深度思考,厘清网络舆论、媒体报道和司法审判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图探寻实现三者良性互动的方法,使其担负起各自的社会责任,为引导公众舆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潇潇 《大观周刊》2012,(30):49-50
司法的目标是和平、和谐、公平与正义,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尊重、信任、信赖的能力,体现了社会公众对司法的认可和信任程度。然而,司法公信力不是独立生成的,民众的信仰、司法公正是司法权威提升的主要因素。笔者从和谐社会的司法基础——司法权威的分析入手,通过审视和检讨我国社会现阶段司法权威建设中的暇疵与不足,最终提出通过司法公正、司法公信以及司法的人本关怀,达到理性回归司法权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7日,药家鑫在西安被执行死刑,至此备受关注的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尘埃落定。本文以药家鑫案为例,探讨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以及如何积极利用舆论影响推动法治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4.
赵亿 《今传媒》2016,(2):28-31
近几年,一些刑事司法案件成为网民公议话题,迅速发酵成舆论场,并向现实延伸,对司法独立产生了很大的压力.面对宛如洪水猛兽般的网络舆论,司法应以何种姿态来应对,既能与舆论形成良性互动,又能公平正义的审理案件,已成为新媒介时代司法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以"李某某案件"为个案研究,剖析李案的舆情特征和司法审判环境,梳理出司法应对网络舆论的应有之姿.  相似文献   

5.
袁娜 《新闻爱好者》2011,(13):72-73
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对司法部门公开、公正地判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舆论与司法互动通常是首先由网络及时曝光案件概况,网民鉴定还原事实真相,形成网络舆论,再由网络舆论界定案件性质,对案件实行"干预",最后网络舆论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案件审判进入公开、公正的阶段。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是推动社会民主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开放,微博等平台的蓬勃发展,在发生一些重大的有媒体影响力的刑事案件时,网络上的评论十分踊跃,甚至判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形成汹涌的网络舆论。这些汹涌的网络舆论或多或少的对司法审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司法和网络舆论如何形成良好的互动是现今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要想提高司法公信力,还必须推行司法的大众化、司法的民主化"今后凡发现收接红包的法官,不论多少,一律先免职,再由纪检部门核实后作出相应处理。"春节还未结束,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在上班第一天的一番话,又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张立勇说,"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8.
伴随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下媒介传播的变化,社会问题的被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司法领域的监督。其中的监督不乏非理性的成分,已有大量的文章关注了网络舆论对司法的负面影响。面对这样的影响,本文从相反的角度阐述了在司法实践中,面对网络舆论的特性,我国司法部门应该采取何种理念、应用何种策略与行动来打造、净化与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减少以及消除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使网络舆论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并对司法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在保持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同时,人民法院应当尊重、重视并辩证看待网络舆情问题;通过建立舆情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机制、全面实行司法公开、注重民意吸纳以及加强案例引导等实现司法与网络舆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从微观角度看,网络环境下的网民司法关注更侧重于案件的司法程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由道德与法冲突而关注案件的司法程序;由关注案件到关注具体司法程序;由媒体监督致司法部门介入进而关注司法程序。本文以此为视角,选取相关案例,剖析网络环境下的网民司法关注与媒体监督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牟雪 《新闻传播》2023,(16):134-136
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公民新闻目前已经成为了关键的舆论传播组成部分。公民新闻产生于非专业性的公众传播主体,其借助于网络信息化的渠道平台能够得以快速地广泛传播。从网络舆论的环境氛围角度来讲,现阶段的网络舆论环境不能够缺少公民新闻这股推动促进的力量。同时,公民新闻的舆论传播方式应当得到正确的引导,确保发挥出公民新闻对于净化网络舆论氛围的良好实践效果。因此,本文探讨了网络舆论环境中的公民新闻重要推动影响,合理给出完善与改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已经和我们很多人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已是许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时间及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加上网络的虚拟特性和以往乃至现在仍有不少媒体确实刊发了不少不实消息的缘故,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一直为人们所怀疑。一讲起网络上的什么信息或新闻,不少人都会联想到不可信、虚假或有待证实,网络新闻信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此受到多方质疑,  相似文献   

13.
唐伊娜 《东南传播》2015,(12):54-56
中国的两个舆论场由来已久,官方媒体曾长期占据舆论场舞台,一枝独秀的格局直到互联网的普及才被逐渐改变。这一变化体现在新闻传播现象中,浅层的是传统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更深层次的表现在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之间的互动。本文将以"夏俊峰案"为案例,梳理案件从发生到落幕的四年多时间里,两个舆论场的互动过程和各自观点的转变,以探索两个舆论场未来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丹 《新闻世界》2014,(8):298-299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网络传播也日益走向主流。然而,由于网络平台的高度开放性和不够完善的监管体制,我国网络媒体的舆论环境还有待改善。本文主要以浙江温岭幼师虐童案为例,对部分网络媒体中的非理性舆论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网络非理性舆论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法律审判的影响,分析网民心理及网络传播机制现存的问题,并为控制非理性舆论,防止网络舆论越权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方云 《今传媒》2012,(1):30-32
网络舆情成为公共话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司法领域要求以理性的对话实现真正的司法正义的同时,也对司法独立性与公正性造成了一定冲击。网络舆情与司法审判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有着各自内部的逻辑机理。要平衡网络舆情与司法审判,应畅通舆情与司法的信息渠道,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应秉持专业理性,强化审判公开机制,适当转变既有司法理念,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对司法过程的介入。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建构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议题的集中向意见的整合过渡,是网络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但它只是一种表层呈现,其建构的深层动因源于舆论主体的态度指向和情绪表达.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镜像,对网络舆论的解读需要将其置于现实社会的空间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建构过程对现存传播权力造成巨大冲击,使社会关系的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由微博、论坛等构成的网络媒体传播,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公共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两者相互激化,催生了舆论传播的新生态.在网络传播的影响下,拟态环境的构建主体由传统媒体主导逐渐转向大众、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三者.哈贝马斯曾说过:“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同时又统领了公共领域.”①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公共领域影响剧增,特别是微博的崛起,以网民为主体的传播群体正显示出强大力量,在网络舆论阵地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并成为部分舆论议题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8.
魏志辉 《新闻世界》2012,(9):128-129
在网络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着多种不同类型的舆论"沉寂化"效应,这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侵害了网民正常的表达权与监督权,而且也削弱了网络舆论的公信力,从而延缓了网络舆论成为社会中心话语的主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所谓"危机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就事件本身做出理性解释的声音,往往会被一些富有煽动性、诉诸情感的非理性声音所掩盖,从而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浪潮。所有的事件经网络发酵后,产生的舆论往往是不可控的。在"后真相"的时代,媒介的公信力对于事件的解决、舆论的流变所产生的影响发生了变化。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随着国内的一些"热点事件""危机事件"而相应产生的非理性舆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就会导致事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以及舆论的愈演愈烈,这对媒介自身的公信力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作者将从"媒介公信力"的角度入手,借由相关案例,分析探讨不同信源(主流媒体、新媒体)与舆论流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伟 《新闻世界》2014,(7):185-186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媒体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当前网络舆论环境现状,简要阐明治理网络环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