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对主持人的要求不同于普通事件的现场直播。一方面,它要求主持人要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保持思路清晰,语言准确,把握要点,抓住细节。另一方面,它要求主持人的采访要恰当独特,挖掘问题的深度、分析问题的思辨能力、出现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现场主持的即兴发挥、面对面传播信息的亲切交流等素质都需要实时体现。可以说,突发事件的直播是对主持人的一种考验。面对考验,主持人要交上一份听众满意的答卷,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即时发生的新闻快速、真实地传播给受众是媒体一直深研的话题。广播在传播即时新闻中可谓优势独具,只要主持人与现场记者或提供新闻线索者电话连线,即可瞬时完成。尤其对于突发事件的把握,甚至可以做到第一时间报道现场。而笔者要探讨的是,坐在直播问里的主持人.如何做到“坐井而能观天”?  相似文献   

3.
韦广学 《视听界》2010,(2):97-98
直播由于能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充满未知的悬念而大受欢迎,尤其是突发事件的直播。但是突发事件往往时间紧迫,情况瞬息万变,电视媒体要是没有丰富的经验很容易忙中出错,影响媒体形象和声誉。怎样才能成功直播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4.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都伴随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群体性突发事件下谣言的传播不仅考验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检验传媒的公信力.而且还对受众生活及心理造成重大影响.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下谣言传播的机制对于消除谣言的社会危害大有裨益.本文首先概述抢盐风潮的始末,引出群体性突发事件及谣言传播...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广州的疫情风波,对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新闻媒体是个考验,事件的骤起和消弭,也对中国新闻传媒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尤其是灾难性的突发事件提出了思考:无论是事件前期新闻媒体的缺位和失语,还是事件传播过程中政府、媒体和受众链条的断裂,都呼唤在突发事件中建立一套科学的新闻报道机制。本刊特约刊发在这里的三篇文章,是给牵涉到突发事件报道的主要方面做个透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相继发生的几起特大亡人火灾事故,使广大群众对消防知识和自救逃生技能的需求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人民群众的安全理念已经由"让我学"逐步向"我要学"转变,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握受众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目标受众定位要准确目标受众是指传播活动中特定媒介渠道或媒介内容的诉求对象。在消防公益宣传工作中,对于受众的定位要准确,不能把所有人都定位为目标受众,致使消防公益宣传内容繁杂,针对性不强,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介运用声画、快速传输的能力是表达单一的传统媒介和技术专业性不足的网络新兴媒介不能望其项背的,因而,电视媒介在新闻现场直播,尤其是重大仪式性事件和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电视媒介对于新闻现场直播的观念、制度、队伍建设、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缺陷,我国电视媒介整体的新闻直播现场感不强。本文以较成功的新闻直播案例为基础,总结和阐释增强电视新闻直播现场感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8.
如何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拍摄,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找寻受众关注的新闻价值,同时又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件的真实本质,是对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的全面考验。本文以笔者全程跟踪拍摄的一起男子劫持女童事件为例,对突发性新闻事件拍摄及制作过程进行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直播中主持人的情感表达,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者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一经爆发,冲击当头,各种利益链条瞬间断裂。核心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受损的情境下,质疑、恐慌、愤恨情绪迅速蔓延。这不仅考验着政府和社会,也考验着新闻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互动是网络媒体的优势,更是网民形成媒体粘性和依赖的主要原因,BBS又是网络互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受众触网越多,互动交流越频繁,论坛造成的社会影响就越大。而突发事件来临时,论坛版主更面临着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正突发事件往往是短时间甚至瞬间以内,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例如,影响较为重大的非典、"9·11"事件、汶川地震、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等。突发事件,不仅考验了党和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考验着新闻媒体的应变能力,也考验着身处新闻报道第一线记者的社会责任。及时准确是第一抢点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不能无动于衷,从一定意义上讲,对突发事件能否予以及时、准确、全面的报道,是对新闻媒体能力和水平的检验,也是媒体第一抢点。  相似文献   

12.
王威 《青年记者》2016,(6):96-97
2015年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天津港爆炸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情况,强调要及时准确、主动发布事故及其处置权威信息,有效沟通回应社会群众对突发事件的关注,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持续不断发布事件的权威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但是突发事件的信息建构要遵循有益的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理解和建构风险信息,以便受众迅速理解风险发布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不仅包括伤亡通报、救援进展等信息,更需要关注受众理解相关信息的能力、突发事件引发的高强压力状态下受众情感方面的潜在问题.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增强我国政府部门突发事件信息的建构和发布能力.本文主要分析梳理美国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原则.  相似文献   

13.
结合突发事件直播报道的特点,从突发事件报道的应急能力、突发事件报道的表达能力及突发事件报道的全方位把握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新闻节目主持人驾驭突发事件直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突发事件以其强大的感官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闻媒体作为受众了解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自然而然也成为关注对象,哪家媒体传递信息真实可信,哪家媒体播报内容及时准确则成为公众在关注突发事件的同时所谈论的主要内容。地方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过程中如何赢得受众,应该是广大媒体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秉持理性,为受众负责是媒体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媒体工作者在报道突发  相似文献   

15.
重大事件从字面上理解是发生的事件本身超越了一般事件,其重要性已引起受众的极大关注;而重大突发事件则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性质带有不确定性,是在受众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不期而至。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易造成受众心理恐慌,社会层面随之产生波动。当前新的传播语境与新的传播格局,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党报如何在提高快速反应中准确把握导向,已经成为当前提升党报传播能力与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命题。快速反应,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把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对重大的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不仅能体现出新闻媒介的公信力,也考验着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电视新闻记者是否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就看他能否在突发事件现场,有效控制局面并整理思绪为受众播报新闻,把握好舆论导向,切实担当起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杨振浩 《新闻窗》2011,(5):83-84
电视新闻直播带来新闻传播全新的时空观念,"正在发生"使电视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独具优势与魅力。从分类上讲,电视新闻直播可分为演播室直播和新闻现场直播。前者仅仅从制作手段完成了播出与受众收看的同步,受众看到的消息大部分是事先制作完成;而后者,却是对新闻事件现场的同步传播,受众看到的就是事件正在发生的”那一刻。因此面对突发事件,直播是最快最有效的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温莉 《声屏世界》2009,(7):22-23
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的必要性 在突发事件面前,特别是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任何媒体,尤其是代表政府的权威的主流媒体,面对公民素质和权利意识日益提高的受众群体,面对域外和境外媒体的激烈竞争,有责任有义务向社会和受众客观公正及时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的设备越来越完善,在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方面也越来越及时迅速。而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记者的采访报道能力也决定着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所以在突发事件爆发时,新闻信息要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递,抓住事物瞬间变化的短暂"定格状态",并将完整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准确的判断力,对于采访领域的熟悉程度和必要的专门知识,对记者能否及时抓住信息也同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播节目由录播转变为直播,是广播改革迄今为止迈出的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步。目前,广播中的直播节目已达到相当数量,提高直播节目的质量便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提高直播节目的质量,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四个要素:一、节目策划重在定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办节目也是如此,节目如何办,如何使节目更有吸引力等,都需要统筹考虑,也就是常说的策划。广播策划最主要的内容应该是节目定位,定位准确才会吸引听众。直播节目的定位重点应该把握三点:一是对象定位。要分析节目所面对的是哪一部分听众,他们关心什么,有什么需求,据此设置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