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科普教育的功能和特点日趋显现。博物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自身的陈列藏品和相关资料及相关社会资源,灵活多样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交流,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本文在简要介绍博物馆的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当代自然博物馆科普活动的特点,以及自然博物馆科普活动与其他科普活动的区别,找准自然博物馆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国际图书馆界已有研究探讨当今时代馆员的多元文化观,指出馆员具备多元文化能力的迫切性,特别是在移民渐增的现时社会,图书馆馆员要面对本国既有少数民族族群,还需面对跨国移民、难民等外来族群,多元文化能力便成为提升服务技巧与层次的关键。限于国内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在此领域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文章以国内外文献探讨方式针对馆员多元文化能力的内涵进行列举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培养内容与学习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作为传播科学、传承文明的载体,担负着为社会提供科普教育的责任;如何让更多的人观看到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学习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博物馆人应该不断研究和思索的。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不遗余力地搞各种营销活动;营销活动如何能够吸引顾客光临,需要有创新的活动形式来增加营销活动的吸引力。如今社会形态多元化的发展,新鲜的题材和元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各种文化符号相互交融,“跨界”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冲击着传统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近年来大连自然博物馆与国内多个著名商家跨界合作,陆续推出了多个在商场内举办的临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博物馆如何与商家跨界合作,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商场临展,并将科普教育融入商业活动中,需要我们博物馆人认真地研究和思索。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科技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为例,分析通过资源联动、整合、再塑是如何提升科技馆活动的品牌价值和公众吸引力,从社会化多元联动促进品牌增值、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基层科普资源配置、嵌入公众社会生活并营造科技馆文化等角度推动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创新和发展,提出建立联动共享资源平台的新路径,以促进科技馆活动价值延伸,形成良好的科普生态。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作为新兴的科普教育模式,在增强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进程中为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生动活泼的非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馆”效应慢慢变弱,新鲜感逐渐消失,展品损坏更新维护跟不上等问题凸显。到科技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与体验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如何保持人气乃至聚集更多人气,更好地利用科普资源,达到预期的科普教育效果并真正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等问题,成为科技馆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概述科技馆展品教育内涵,然后从展品、活动形式、活动辐射范围、信息化建设四个角度对如何提升科技馆展品教育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博物馆与社会的新关系正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角色与经营方式受到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人文价值、创意产业价值等面向的影响而转变。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文化的同质性正快速发展,但正因如此,多元文化个体性的不同价值更受到肯定,而由消逝的文化元素中粹取新的创意智慧是必然的途径,因此,保存文化的场所将成为大众重要的终身学习环境。今天博物馆的角色由保存文物发展到诠释文化、由静态陈列物品发展到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域,博物馆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已成为主导群众教育、休闲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之要素。博物馆面对社会的新关系,博物馆是观念的传递媒介,对地方与国家认同产生相当的作用,因而受到政治圈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博物馆的转型必然面对许多问题,博物馆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学界应如何重组博物馆的专业教育与课题内容?应如何在不同教育层次与不同的大学学系开创有关博物馆学与管理的课程,使博物馆的经营人才展向多元化,亦可由多元专业族群共同开发广大的博物馆产业市场,带动消费需求与促进博物馆文化的发展,这是近年博物馆学教育界的课题。本论文内容针对上述的博物馆现象,讨论当前博物馆的管理趋势、问题、在社会的处境与国际博物馆专业人才训练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小雪 《大观周刊》2012,(51):241-241
随着大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时尚文化、网络文化等文化理念与大连原有的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和区域性文化相互冲击、融合,使大连逐渐形成多元的城市文化背景。多元文化的渗透和传播,直接作用于大连地区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从对各种文化的认知,到行为选择与人格发展,都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多元可能导致青少年文化认同的迷茫、价值选择的迷茫、价值观出现扭曲或行为偏差。因此,基于多元文化的背景,研究和分析各种文化的走向、以及对青少年群体文化的影响,对于纠正不良行为、培养正确价值观、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媒介环境学派认为,在人类历史各个阶段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不同媒介有着各自的偏向。语词自书面文化起成为一种技术,随着媒介技术的变迁,族群的历史记忆与认同也被反复形塑。泰雅族作为台湾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经历了从原生口语文化到次生口语文化的转变。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其部落文化规范的传播方式不仅考验着族人们的族群认同,更被裹挟着卷入台湾历史记忆重构的争议之中。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是面向大众的社会性科普教育,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仅催生了多元化的科普形式也加速了科学普及与传播的速度。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定位和视角,在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下,通过多元的科普载体形式构建全新的教育实践形式。从激发受众的兴趣到拓展创新思维,从提供广泛的创意交流空间到释放参与者的创造潜能,从被动式带入到主动式参与,从多个角度构建博物馆的“创客空间”式教育。本文以大连自然博物馆为例,依托于立体科普信息窗口、特色教育课堂以及创新体验式的科普活动,努力尝试打造自身“创客空间”式的教育实践形式,为未来的教育活动研发与实施打开新思路,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面向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普阅读服务是指图书馆对丰富的科普资源进行选择和深度加工、组织,向大众有效传播与事件相关的科普资源并对其开展相关服务的过程.该服务具有情景性、时效性、针对性、挑战性等特点,可体现图书馆的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以公众科学知识、安全知识、心理知识为导向的科普阅读服务既是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有效举措,也是有效消除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利器.此外,多元的科普服务主体、公众科普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科普资源、平台及产品等与突发公共事件融合构成了动态的科普服务模式.同时,提出加强馆员自身科普服务能力、深挖科普服务资源、形成科普服务联动机制等提升图书馆科普阅读服务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当中,受到家庭、校园、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影响,其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度、兴趣度以及理解程度等都将深入化的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力、发散力的拓展。科普期刊作为小学科普体系构建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创新与管理将对小学生科普认知的深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科普期刊是教育的基础形式,科普期刊将进一步地影响着科普教育的成效,并对青少年的认知系统造成深入的引导,从而影响着他们的科普认知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一、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看待新问题 1.关注“第二课堂”的社会效应 自然博物馆是面向公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传播科学思想及方法、宣传科学成果及其作用,举办科普教育类型的展览及相关活动,引导公众走进自然、解读生命、培植生活情趣的公益事业部门。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与中小学进行合作,可以创新科学学习的模式。本文在利用博物馆现有的资源,把小学学习课堂搬进博物馆,编排科普剧、讲解生态知识、组织爱鸟周活动等实例的基础上,讨论了博物馆的学习程序和特点,探索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出版高等教育至今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总的方面看,尚未形成一个结构健全、布局合理、体制较为完善的出版教育体系,高素质人才匮乏现象依然严重。而且,对于如何办好出版教育,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笔者有幸在年初与台湾南华大学出版与文化事业管理研究所的师生交流,对台湾地区的出版教育有了一些了解,发现台湾出版教育起步虽晚,但仍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本文拟对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出版教育做一些初步比较,以加强对大陆现行出版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自然博物馆承担着通过植物展览向大众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角色。随着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传统的展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因此如何创新性地做好自然博物馆的植物展览与科学教育是植物科普工作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自然博物馆植物展览与科学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大连自然博物馆植物展览和科学教育实例,分析了举办高质量展览及开展科学教育的方法,并结合经验提出了相关的创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知识服务作为智慧体育教育出版的重要组成应提质增效。目前,体育教育出版在知识生产方面,缺少与技术匹配且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在知识传播方面,多元主体应用及交流的主动性不足;在知识接受方面,缺少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结果反馈。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体育出版知识服务的转型路径:提高体育知识生产的内容质量,服务多元体育教学场景;强化体育知识传播过程的用户关联,营造多元主体积极互动的传播生态;注重体育知识接受的结果反馈,提供个性化的体育学习方案。  相似文献   

17.
提高自然博物馆讲解员素质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博物馆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自然博物馆通过展览面向社会传播科学知识。讲解员的作用则是在展览与观众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帮助观众理解展览要表达的思想,促进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相互沟通,最终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作为实施校外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一直在努力探索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的手段和路径。多元智能理论为博物馆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上海自然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了“一平米博物馆”科普教育项目,构建了“情境-任务-创造-反馈-持续”的教育模式。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多元智能视域下“一平米博物馆”教育项目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路径,探讨博物馆科普教育实践的创新经验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的学理与实践作出简要叙述,并在与台湾地区的比较中表明:在学理方面,大陆胜于广度但研究群体稍显分散;台湾地区则胜于深度,并且有较为成熟的建制化研究机构。在实践方面,大陆地区政府部门积极参与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尤其重视青少年教育;台湾地区则更加依靠社会团体的力量,教育对象延伸至其它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20.
《西藏一年》运用参与观察的田野方法从影像民族志的视角解读了藏区社会变迁中的文化形态和人物命运。文化多样性是各族群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的形式,多元文化建构的影像元素使得西藏文化多样性的地域特质通过文化演示的方式得以多维呈现和传播,而这部民族志纪录片也赋予了外宣片与以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