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进行公益广告的创新,加强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从而有效发挥公益广告的社会和谐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令人关注的课题。本文聚焦于目前处于传播劣势的广播公益广告,针对广播的特殊传播方式,扬长避短,从主题创新、表现形式创新、编排创新等方面讨论了新时期如何有效发挥广播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此外,也讨论了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广播与网络的结合将创造广播公益广告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郑金诗 《传媒》2023,(8):48-50
广播媒体公益广告是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发展稳中有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广播公益广告发展呈现出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音频公益广告融合传播得到进一步探索、公益广告播量再创新高、所开展评选活动丰富多彩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广播媒体公益广告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海霞  李娜 《河北广播》2006,(C00):82-84
公益广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精神、引领文明风尚的有效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公益广告将在塑造健康的国民文化性格,创造全新道德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刊播公益广告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同时,公益广告也提升了受众对媒体的认知度,加深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亲和力。广播相比于其他媒体的优势之一,是声音之美。广播媒体播出的公益广告,不仅可以淡化商业广告给听众带来的听觉负担,而且在给听众带来思想启迪和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树立起了广播媒体自身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声音是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回到声音的原点、回归声音的优势,才能做出好节目,也才是广播的生存之道。获得2014年亚广联奖公益广告类大奖的《人生搀扶》,深入挖掘声音中的真善美,充分发挥声音的想象力,使短短60秒的作品听起来就像一个微型广播剧。本文从创意、演播、录音、制作的全过程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时代,广播公益广告要想"先声夺人",取得良好的预期传播效果,就必须结合实际进行不断创新。本文在简要阐述广播公益广告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广播公益广告创新的意义,并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其具体的创新要点,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有益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广播公益广告中的声音元素是广播中最精华的部分,广播声音元素分为语言、音乐和音响三类,这三大类影视声音元素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声音是构成广播的唯一的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广播声音结构,一般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在传播中处于主体地位,其作用是难以替代的。然而,在广播声音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类语言、音响、音乐等非语言传播因素。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符号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力求揭示非语言传播在广播中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播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媒体,主要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感染听众,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正是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造就了独特的艺术气质。其中,广播里的公益广告五花八门、类别丰富,今天想要重点讨论的是政府工作、大型会议的宣传解读及公益广告的撰写、创新和编排。面对各类新闻事件、会议追踪,我们宣传公益要做到先发制人,创造出独特发声,打造龙广独家的声音标识。  相似文献   

9.
程磊 《新闻窗》2012,(4):106-106
广播公益广告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为了特定意识和主张,向公众输送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广播广告。她以其受众面广,通俗易廑,亲切自然等特点,成为公益广告界的一朵奇葩。结合自己多年的业务实践,就音乐、音效在广播公益广告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朱巧玲 《视听界》2012,(4):99-99
电视公益广告作为现代传播与大众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社会教育效应和电视媒体宣传的特点。宿迁广播电视台扎实开展公益广告的制作与播出工作,履行地方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职能,提升公益形象。  相似文献   

11.
陈钇汐 《声屏世界》2014,(12):50-52
<正>我国应急广播体系虽然是边搭建边运行,但在屡次重大突发事件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应急广播的内容是突发事件,公益广告这种短小精悍的形式,正好符合突发事件的广播报道。盘点日常所听到的广播公益广告,不难发现,公益广告传播内容具有普适性,受众可以来自各个阶层。如孝老爱亲主题、热爱祖国主题、保护水资源主题、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等等,这些公益广告主题融入百姓生活,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精小简短地传达公益诉求,旨在倡导文明风尚,激发社会正能量。而应急公益广告作为公益  相似文献   

12.
正广播媒介的优势与独特价值,是由它的声音传播、听觉接受的特点决定的;广播诉诸听觉器官的媒体特性——伴随性,是广播独特的媒介价值的本质体现,因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健康媒体"、"绿色媒体"。在全媒体传播大潮之下,重新认识广播媒介的本质,增强广播的关系媒介属性,对于把握广播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极有必要的。一、广播的本质特性赋予其独特的媒体价值广播媒体产生之初,对其媒介特性的研究就已开始。早期研究即注重广播的内在声音属性和传播符号功  相似文献   

13.
政府部门与广播合办节目的形式主要有: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民声热线"、以传播资讯为主的公益广告等方式,而广州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部经过认真研究,探索出合办广播节目的一条新模式,并获得成功。总结新模式,可以为合办节目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广播公益广告是广播广告表现类型的一种,是致力于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为公共事业竭诚服务的一类广告。广播公益广告应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并直接服务于社会,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及社会价值,可以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对广播而言,发布非赢利性的公益广告,对树立自身良好的媒体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创作广播公益广告作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声音是构成广播的唯一的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广播声音结构,一般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裁体,在传播中处于主体地位,其作用是难以替代的。然而,在广播声音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类语言、音响、音乐等非语言传播现象。长期以来,由于人  相似文献   

16.
广播以声音传播新闻,广播是声音的艺术,作为载体呢,声音对广播来说是第一位的,是广播传播信息的唯一手段和最终途径。听到、听清、听懂都源于声音的传播,为听而写是对电台记者的一个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7.
竖起你的耳朵──广播写作中的通感运用刍议李学愚众所周知,支撑广播传输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符号是声音。广播中的一切情节、情感、场景、事实都必须借助声音来实现其传播目的。广播传输的这种特殊性,要求从事广播写作的记者编辑,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熟悉声音符号特...  相似文献   

18.
与报纸、电视的新闻传播手段相比,广播新闻的传播手段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靠声音传播信息,也主要靠声音来刺激、吸引受众。这就为广播人提出了一个话题:广播新闻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一、广播新闻应追求“视觉化” 即通过采访,运用音响和写作艺术,想方设法地获取感性的画面,把听众“带进”新闻现场,唤起其思维和想象,进而形成事物的立体感、画面感和活动感,感知事物形象,从而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中,从传播内容和信息的媒介与符号看,报纸靠文字、照片、图表、线条,电视靠声音和画面,广播靠声音。很显然,相比较,广播传播手段单一——只能靠声音诉诸听觉。既然这样,说“广播,不能忘记声音”,岂非废话?不然。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因为不少广播媒体近些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甚至忘记了对声音的关注。 一般说,广播声音由三部分构成: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声音,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声音,文艺性节目中音乐、曲  相似文献   

20.
杨丽雅 《传媒》2016,(24):34-36
广播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受众参与广、声音感染力强等优势,一直在公众生活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5W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五个层面,系统地探讨现阶段复杂媒介环境下地方广播在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升地方广播媒体信息传播力的有效路径,对地方广播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