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精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青年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新形势下,依托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和努力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洗礼的重要文明传承文化内涵深厚,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可以进一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开展,利用教育实践、教育管理及教育内容创新,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得以与新时代教育发展目标有效契合。将民族意识植入大学生内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有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而且有利于加强育人实效。延安精神是党在陕西延安形成的伟大精神,作为重要的历史财富,它是在百年变局之下坚定青年学生爱党爱国政治站位、矢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宝库。本文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例,一方面阐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另一方面从加强顶层设计、衔接教学内容、优化教师队伍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紧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要求与使命,研析当前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问题,结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等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从多位一体队伍建设、依托智能化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精准思政”、强化学生工作机制保障等方面,创新优化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在校大学生能够全面认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学形式满堂灌,教学内容着眼点窄以及工厂标准化式教学风格等缺陷严重影响思政教育效果。还有诸如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甄别和自我把控能力有限、原有思政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受到挑战、思政教育缺乏统筹全局等问题困扰思政教育开展。为此,在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提出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从线上线下教育环境、传统课堂教育理念、教育支持服务平台、教育现代化模式、教育多元评价等方面着手,结合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构建适合的教育体系,打造出教育新聚力,以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全面有效的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思政教育的开展中对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结合有其内在的契合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穿越时空。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在现代经历了东西方碰撞、自我反思,愈加呈现出耀眼的光辉。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尤为重要。思政教育工作中可通过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充分发挥两者互补的优势,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本文使用大数据技术对"00后"大学生群体进行画像描绘,发现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与规律,以学生群体的共性与个性研究思政教育为路径,理性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探索其守正创新的方向.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情感倾向与极端化的行为进行及时追踪和预测,寻找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精准的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主动性,更加具体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更加高效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和精准供给的模式,从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修养建设指明了方向。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着诸如课程理论性较强、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历史教育。不良社会风气、高校课程设置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束缚着历史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突破制约历史教育发挥作用的瓶颈,需要鼓励大学生养成读史书的习惯、改革高校历史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校园建设也要注重利用历史元素。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首要任务。目前,"90后"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特殊的成长背景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性格特征,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收效甚微,甚至不被"90后"引起重视。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认识到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长性需要缺失现象,只有将激发这一群体的生长性需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被动化"困境才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赓续红色血脉,健全当代大学生精神品格,需要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精神力量育化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大学生成长成人过程中,“精神成人”是指其精神修养同物质生活、法定年龄与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过程,随着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经济发展和物质丰盈,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成人”进程中呈现迷茫厌学、理想淡漠、自私功利等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创新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新时代大学生拨云定力,健全精神,便成了思政工作的重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西迁精神与大学生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西迁精神是交大青年师生西迁实践的精神意涵,是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本,从扎根西部的勇毅实践凝结出丰硕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推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笃学求知、坚定理想信念和弘扬家国情怀三个维度上实现其“精神成人”,并从历史承继、引导认同与优化环境三个方面探究其契合的实践路径,达到以彼时之“青年”德育当下之“青年”的效果,为西部地区发展以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提供创新范本和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积极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内容、方式和方法,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去,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延安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党和人民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力量。新形势下,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不断开拓创新,同时延安精神也赋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延安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将延安精神树立在大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千年历史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来源。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国民对传统文化的潜在认同以及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使其能够适应当前思政教育的需求,二者融合能够更明显发挥引导思想政治认知、培育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因此本文辨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三个维度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的融合教育,肯定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为教育融合实践路径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面临诸多新形势、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而作为校园文化集中体现者的大学生社团则成为新形势下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切实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团文化建设,树立大思政观念,充分挖掘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的契合点,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和社团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本文重点以延安精神这一革命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地政治方向,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述,从而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步伐.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是主要力量,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文章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重逻辑角度阐述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新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对于迎接全球化趋势的挑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个人等各方面的作用,实现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90年代出生的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体,如何让思政课形式上创新符合这一群体的特征是思政课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近现代爱国歌曲"这一历史宝库如何结合运用到《概论》课堂,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在全国高校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动榜样,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典型教材.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舆论阵地建设为抓手、以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引导,以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目标.探讨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操、创新意识、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是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依托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使之成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助推者;指明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师资建设增强教学有效性;构建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提供体制保障。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