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语言中最深奥、最微妙的只能在连贯的言语中为人感觉到或猜度到。"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认为,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形式外衣",语言"内面是思维的模式",是精神的活动,"观念在语言中占统治地位","轻重"、"快慢"是内心的冲动和感情的表达。法国语言学家卢梭则认为,语言起源于"精神的需要,亦即激情"。  相似文献   

2.
《人大代表张银莲敢说真话》,是一篇反映社会主义民主的好新闻。一位山区农村代表,能深入调查,把了解到的情况如实向省长反映,这种敢于说真话的精神是应当大大发扬的。消息写得较生动,写出了人的行动,人的语言。通过主人翁的行动、语言,反映出这位人民代表的精神境界。导语也写得好,把最能揭示实质的一句话放在导语里,既突出了主题,又使导语生动,富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刘云山同志强调,改进新闻报道文风,关键是"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善于从群众语言中汲取智慧,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总之,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达民情诉民意,更好地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是传媒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这一职责,回归新闻主航道,找寻新闻最本质的能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出版竞争的十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建章先生是出版界的老前辈,他的文章语言朴实、形象,事例典型、生动,希望他的智慧能点燃您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从“媒体表情”看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情"作为非语言符号的一种,当属其中最生动、最有感染力的.它所代表的都是被外显化了的内部情感,总是时刻伴随着主信息--言语在信息交流中传递着主体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在现存的《荔枝记》、《荔镜记》剧本系列中,嘉靖本《荔镜记》问世最早,包含丰富的戏曲文化信息,对后世影响甚巨。本文认为嘉靖本《荔镜记》最值得重视的是:人物形象的独特性,语言的包容性,曲调的多源性。五娘形象最突出的是"婚姻由己"的高度自觉,以及她对陈三反反复复、慎之又慎的试探和考验。陈三形象最突出的是为了追求爱情不惜"锦袄换镜担","镜担换扫帚"的智慧与果敢,以及"是我甘心,恨谁得是"的无怨无悔。《荔镜记》语言通俗,具有潮泉风调。又从《小学》、《昔时贤文》、《明心宝鉴》等流行书籍中汲取"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俗谚俗语,体现出"海滨邹鲁"的文化特色。其曲调远源于宋词及里巷歌谣,近源于南戏,又有自己的创造,本文论及粗曲、细曲及【尾声】、【余文】等具体问题,时或以其他版本《荔枝记》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7.
大量"走基层"作品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百姓语言的运用是体现新闻接近性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体现群众观点的有效手段,是新闻表达沟通、影响读者的快捷途径,是体现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新闻文风的具体表现。百姓语言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新闻主题的表现,有利于准确表达群众的意愿,有助于突出人物特色和新闻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改文风"的关键是把好"语言关"。只有报纸语言生动、丰富了,才能激活并改进文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其中"走"是手段,"转"是关键,"改"是目的。对于基层党报而言,"改文风"的关键是要把好"语言关"。只有报纸语言生动、丰富了,才能激活并改进文风。南通日报作为一张地市级党委机关报,通过半年多的"走转改",积极组织并鼓励记者、编辑深入最基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媒体加强内部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广大新闻工作者扑下身子接地气,挽起裤腿抓活鱼.在活动中,记者与新闻同行深切感受到,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生动的语言在基层.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闻语言",就是运用最鲜明、最生动、最准确的文字.报道最丰富的新闻内容.顾名思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语言是音义统一的全民交际工具.新闻语言具有表达事实传播信息客观、确切、简洁和通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说文解字》曰:题,额也;目,眼睛。眼睛是否闪现灵气,是给予受众的第一印象。 新闻标题是根据新闻事实对主题思想提炼浓缩后,以最简捷明快和生动形象的文字,给新闻稿件起的名字。 自述标题是以最简洁的"关键词"直接浓缩新闻事实和主题,而为新闻稿件起的名字。在体现"准确"、"鲜明"和"生动"这3个要件上,突出强调的是"准确",但也十分强调"鲜明"和"生动",从而问世了许多凝聚着记者和编辑的智慧,迸发着人类思维灵感的"幽默标题"。 一、"幽默标题"与一般标题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正>3月21日下午,第五届CCBN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号展馆前隆重举行,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分获"最佳创意设计大奖","最佳主题表现奖","最佳视觉冲击奖","最佳空间布局奖","最佳科技应用奖","最佳绿色环保奖","最人性化设计奖"及"最佳户外广告大奖"。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导语智慧社会的全面建设与推进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治理新的发展方向,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构成了智能时代社会治理的三层结构,智慧政府是整个智慧社会系统的管理核心,决定着智慧社会治理的方向、效率和水平。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教授认为,智慧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要体现人的五种感受,即便捷感、安全感、获得感、公正感、幸福感","便捷感"是智慧政府最基本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而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政府各部门协同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电视而言,最核心、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精确、生动的画面语言。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只有具备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电视画面才是其优势的核心体现,其中典型的画面细节又往往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发挥电视优势,让画面语言更好的传情达意?作者将从细节、视觉逻辑和现场捕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灵活运用电视新闻细节,以使电视画面语言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曼 《新闻传播》2012,(9):185+187
一个合格的编辑,首先必须是名合格的记者,绝不只是面对电脑,编编稿子,组组版子,更应该"走转改","三贴近",这样对自身从事的编辑工作百益而无一害。从事多年的编辑,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基层蕴藏着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资源,到了基层,就有了报道的素材,更有了编稿的底气。一、只有"走转改",编稿子才有底气作为编辑,因为工作所限,往往都是坐在办公室,面对电脑来了解社会,对于社会的脉动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感受,不少有价值的好新闻也常常因此被忽略。  相似文献   

16.
当前,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主要有十大表现:"裸文化",暴力文化,"偷文化",鬼神文化,"泛娱乐"文化,"不良语言"文化,"炫文化、星文化、门文化","洋文化","假文化","丑文化、贱文化"。对"三俗文化"的界定要本着谨慎宽容、辩证的、历史的原则。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抵制"三俗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报端那些公开发表的报道和言论,还是读者和外界所能看到的"前台"展示,那么以同人刊物为中心的内部谈论,则成为大公报同人自我疏解、凝聚共识的"后台"告白。董桥写过一篇文章,谈老大公报人的铮铮风骨。开篇引述唐振常追记王芸生,特别是1944年到成都他所就读大学的演讲,内容是说做新闻记者要为人民代言,敢于说真话,不怕杀头。王芸生当时用生动的语言说:"抓到刑场,揪住小辫儿,钢刀一举,咔嚓一声  相似文献   

18.
吴彬 《新闻爱好者》2012,(11):73-74
细节可以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深化主题,是电视新闻语言构成和应用的重要手段。但生活中有大量生动鲜活的细节,记者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全部录下,而必须从围绕表现主题着眼,从揭示人物内心入手,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去抓取那些最有感染力、最能触动人心扉、最能揭示主题的"典型细节",再通过适当的角度、方法将它处理过之后强化在屏幕上。  相似文献   

19.
社区新闻是社会新闻的延伸,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一年多来,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开展的"城市第一线"栏目用事实证明,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语言来自基层,社区新闻是个"富矿",社区新闻是一片亟待完全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20.
吴彬 《新闻爱好者》2012,(22):73-74
细节可以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深化主题,是电视新闻语言构成和应用的重要手段。但生活中有大量生动鲜活的细节,记者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全部录下,而必须从围绕表现主题着眼,从揭示人物内心入手,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去抓取那些最有感染力、最能触动人心扉、最能揭示主题的"典型细节",再通过适当的角度、方法将它处理过之后强化在屏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