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恐慌是指因大众媒介传播所诱发的社会恐慌现象。笔者以媒介产品为样本,探讨了引发社会恐慌的原因、影响;并就当前如何规范媒介行为,避免因不恰当传播给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论受众媒介素养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大众媒体法治意识淡薄、职业道德低下、传播内容低俗,为传播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但污染了受众接受信息的环境,而且误导了受众的价值取向。因此,受众的传媒素养培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从让受众充分认识媒介、加强法律规范的引导、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深化民族道德体系的培育4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志杰 《中国编辑》2023,(Z1):37-41
智媒环境下,用户在线时长成为衡量媒介产业价值的重要指标,时间竞争在推动媒介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媒介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媒介产业对用户时间的“虚耗”和“霸占”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编辑要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把关人的作用,担负起媒介内容时间优化的新使命,做好媒介内容与用户时间的适配优化,构建媒介内容的时间评价指标,平衡改进算法的传播分配机制,扭转媒介内容收割用户时间的错误发展倾向,推动媒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媒介传播中的低俗不雅现象向来是对社会道德风气和人类文明的一种威胁,打击和制止传播中的低俗不雅现象,一直是各个国家对媒介进行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媒介传播中的低俗不雅现象主要是指那些格调低下、不符合社会正常思想道德规范的内容,其最极端和最严重的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5.
李挺  李海瑞 《新闻世界》2010,(8):193-194
动漫以其夸张的人物设计、超越现实的表现手法,成为视觉传播的重要形式,备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但动漫给儿童呈现视觉盛宴的同时,其对少年儿童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对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我国有关媒介与儿童权利保护的法规政策。全文分为四个部分:1.儿童使用媒介的权利;2.媒介产品和儿童权利的保护;3.新闻报道与儿童权利的保护;4.制定媒介与儿童权利保护法规、建立媒介监督机构、媒介暴力标准和采用媒介内容分类制等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对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媒介传播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审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更有效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机制,以利于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米惠惠 《新闻世界》2014,(4):129-130
在网络传播时代,多元化的传播者代替了传统媒体中专业化的传播者,对于一些社会敏感议题的以“人肉搜索”为主要方式的逼视给报道对象甚至传媒业本身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何在网络传播时代规避媒介逼视,建构媒介伦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微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媒介融合产物,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种产物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大的优势,下面文章就媒介融合环境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针对其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质教育与中国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媒介素质和媒介素质教育是国际传播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领域。媒介素质即能用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 ,能建设性地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其初期的抵制、抗拒大众媒介的负面影响 ,发展为对媒介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媒介素质教育不仅应与传统学校教学相结合 ,而且是民主社会中公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我国实施媒介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0.
高臻笛 《青年记者》2016,(23):114-115
网络群体传播时代的到来大大促进了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不论是创作内容还是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借助于互联网传播平台,电视剧的传播和营销得到不断拓展,其创作和发展也获得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其特殊的传播特性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低俗内容和有拜金倾向的电视剧在网上播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行业规范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新著《媒介与儿童教育》一书 ,最近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 2 0 8万字。本书内容丰富 ,共分六个专题。一、声音。儿童的声音将改变世界 ;探索儿童的声音。二、权利。认识儿童的权利 ;媒介与儿童成长的权利。三、指导。了解儿童的媒介使用 ;如何指导孩子使用媒介。四、阅读。阅读对于儿童的意义 ;不同年龄的孩子读不同的书 ;怎样帮助孩子热爱读书。五、网络。网络与儿童教育 ;网络对儿童的积极或负面影响。六、性别。传统性别教育透视 ;媒介一定有性别 ;如何改变传统角色定型。本书着重探讨了…  相似文献   

12.
刘兢 《当代传播》2013,(1):30-31,35
本文试图以《媒介规范理论》为视角,反映当代西方媒介规范理论的若干变化.该书先回顾《报刊的四种理论》以来媒介规范理论的变迁,再提出规范理论具应然性、其主要功能是“合法化”公共传播等观点,并从规范传统、政治制度、媒介角色等层面对媒介规范理论作了系统剖析,还将重建公共传播对民主意义的希望寄于受众的自发传播.该书给我们的启示是,媒介规范理论不仅与大众媒介相关,更与社会媒介相关.  相似文献   

13.
郝雨  吉敏 《当代传播》2020,(2):41-44
智能化媒介条件下,网络舆论时常发生非理性暴涨。而对这种隐含社会风险的舆论加以引导及有效控制必然要依赖相应的技术。道金斯首创模因概念,称其为文化的"复制基因",采用模仿与复制等非遗传方式将一些观念、想法加以传播。高速、匿名且能存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成为模因传播的首选媒介。在网络模因的传播机制中,需要经过信息同化、记忆、表达与交流传输四个阶段。由于在传播形式、内容和机制上都具备高度相似性,模因常常充斥于非理性的互联网表达中,助长了负面的舆论影响。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模因传播机制切入,对如何控制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播技术也日趋完善,网络媒体更让传播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受社会现实、市场经济和媒体利益的驱动,跨文化传播及受众心理需求的影响,我国电视新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出现娱乐化趋向,对电视新闻传播效果产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电视媒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保证电视新闻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一个中枢,对社会整体及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媒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很容易引发令人不安的后果:媒介的传播表现对大众造成感官、心理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而这一表现的主要方式即暴力新闻。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西北甘肃省兰州市都市报的暴力新闻内容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该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状态。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提供娱乐的同时,也存在着"把人变成丧失辨别能力和顺从现状的单面人"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著名报人邹韬奋批判性地解读媒介、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国内外媒介等史料的搜集、整理,试图回归历史,寻找那个时代中一些非自觉状态①的媒介素养教育因子.希望能为当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杨智 《中国广播》2013,(2):77-78
目前,一些电台的儿童广播节目童年概念消逝。究其原因,其一是成人化理念;其二是消费化理念;其三是媒介空间的缺失。守卫儿童媒介空间,补足儿童媒介空间的欠缺,一要完善媒介体制和体系;二要按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更加细分节目内容;三要提高儿童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传媒的观察视角,对西方备受关注的视觉文化时代下的媒介特征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探讨文章认为,视觉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新形态,其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影像“而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正是影像的主要缔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在视觉文化时代,媒介在传播理念、传播体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上都表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文章着重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其全球性、隐蔽性、匿名性使得色情、凶杀、暴力等内容大肆传播并泛滥于网络。"儿童邪典视频",出现在中、美、英、韩、泰等多个国家。制造商罔顾社会责任、自媒体无节制追求流量、视频平台缺乏监管责任,违背网络传播伦理。"儿童邪典视频"含有淫秽色情和凶杀暴力内容,违反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违反网络传播法律法规。通过对"儿童邪典视频"进行分析,以期还儿童一个健康的媒介接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刘毅 《新闻世界》2011,(9):96-97
在电视选秀节目中,一些儿童在表演内容和语言沟通上均体现出的成人化气质,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重的。广大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应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要善于调和媒介传播机制同社会文化之间的矛盾,积极鼓励儿童流露真实情感并大胆展示才华,从而巧妙地引导和培养成人受众欣赏儿童世界独有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