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电影"作为新兴的媒体艺术形态已经成为了全媒体时代影像文化的先锋。微电影之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的特性优势为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思路。微电影强化理论观念和技能操作的结合,能实现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复合型"影视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2.
微电影指主要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微电影对教学、科研和传媒产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有学者所说:"微电影开创了高校影视教学的‘新模式’,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和传媒产业的‘新业态’."[1]可见,微电影的出现给提升中国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加快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相似文献   

3.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传播形态,显然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热点,然而在新疆目前拍摄微电影的人寥寥无几,如何创立科学可行的行业标准,如何让微电影有利于提高影视教学效果、如何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让新疆微电影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应当成为一个需要思考,探索和教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以来,随着《一触即发》、《再一次心跳》等作品的成功,微电影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微电影借助自身的"微"优势及电影特有的情感体验模式,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喜欢。各种微电影节的相继举办,又给微电影创作创造了更佳氛围,尤其为高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影视院校纷纷探索两者结合的理想途径,以期对学生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一、微电影的繁荣微电影是微时代的产物,它用自己丰富的形式承载这个时代多样的需求,参与社会的分工。微电影节的出  相似文献   

5.
李万军 《视听》2016,(7):64-65
网络微电影是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弥补了传统电影的不足,拓展了艺术审美领域,完成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其艺术特性根据受众的接受习惯,倾向于文本碎片化、叙事微型化、创作精确化、传播指向化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给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发展思路与实践创作路径,使微电影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并能传播更多的艺术及经济价值。网络微电影的艺术渲染力也将逐渐充满文本,作为弥补传统电影的角色,开始影视艺术的"文艺启蒙"。  相似文献   

6.
王振兴  代湘云 《今传媒》2020,28(5):128-130
微电影的诞生及发展是在经济时代下产生的,在当前世界经济新形态下微电影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在新阶段中产生的经济形态也有所变化,可称之为"后经济时代"或"后工业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面临微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变化,这也是作为艺术的一种范式。作为视听艺术的微电影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形态的影响,其自身的艺术形态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反映着该时代下艺术形式的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后经济时代"经济形态的变化角度探索微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以此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展现国际影视创作的未来趋势和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追求,鼓励大学生用微电影的形式,探索多样化的原创影像,培养自身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世界各国大学生在微电影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韩国清州大学协办的"2012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于2012年7月在北京启动,"颁奖盛典与高峰论坛"于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日益普及,用户可以随时上网浏览各种资讯观看各类视频,这也推动了影视产业中一支“新军”——“微电影”的发展。有人说“微电影”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生事物,也有人说“微电影”是未来影视艺术的发展方向,凡此种种无一不说明了“微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今受欢迎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通过“微电影”涉足影视行业,可是他们大多又铩羽而归,这其中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文试从“微电影”的前世今生,来剖析当下的“微电影”热,以期帮助广大影视爱好者和从业人员一起寻找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中国社会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已经成为"微时代"重要标签之一,其以短、快、精、互动性强、平民视角的特点受到年轻观众的热捧,符合了当前大众的心理需求。微电影在创造文化产品、传播大众文化的同时,也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在微电影风起云涌的大潮之中,江西省的广大影视工作者也是弄潮儿。2014年5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相似文献   

10.
赵海峰  闫芬 《东南传播》2014,(12):91-93
本文立足于当下微文化的发展实际,结合影视、城市营销相关理论,以微电影营销较为成功的城市为例,论证微电影城市营销的可行性、优势。同时重点探讨枣庄城市微电影创作、发展微电影文化的必要性、措施及文化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字网络和无线通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以微博为首的"微文化"异军突起。与此同时,当下人们生活、娱乐习惯的转变也催生了巨大的影视消费需求,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微电影得以诞生,并迅速发展为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本文将针对微电影的产生原因、演变、基本属性等进行分析,用别样的视角去界定微电影。  相似文献   

12.
盖伟 《传媒》2014,(20)
正微电影以"微"区别于普通电影,体现在微时长、微制作及微投资,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微电影的专业制作机构,使得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展壮大,成为商业、艺术及传媒领域的时代宠儿。《2013年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指出,据估算,未来五年内,微电影行业产值可达数百亿元以上。《泡芙小姐》《11度青春系列》《老男孩》等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在网友中产生巨大反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并带来巨大商机。微电影之所以具有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很大程  相似文献   

13.
微电影的出现是互联网和影视技术发展的必然,它短小精悍,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互动性强等特点,契合了当今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微电影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它是依托新型传播平台——互联网而形成的新型电影艺术形式。微电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影视艺术叙事模式,它在叙事人称、视角,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空间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电影,形成了一个自由的叙事艺术体系。本文即对时下热门的微电影叙事艺术中的核心元素——叙事时间和空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金晶 《东南传播》2013,(7):88-89
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伴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电影是"微文化"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艺术形式,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开创了全新的营销模式。本文就微电影营销中出现的新特点、营销模式和传播内容等进行分析。在肯定微电影自身优越性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的普及,微电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微电影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三微"特点也被业界所认可。本文将围绕微电影的起源来对其进行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琪  王军 《传媒》2016,(4):92-94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的剧作手段、画面造型手段、声音造型手段、叙事手段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在传承和发扬传统影视的基础上发展出自身特有的艺术手段,希望能对微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媛 《东南传播》2013,(6):90-91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电影"这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开始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娱乐中。在经历了出生后的辉煌以及成长中烦恼之后,被过度消费和商业化的微电影像一个迷途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微电影面对竞争激烈的娱乐消费市场,如何才能良性发展?如何达到影视艺术与广告在文化发展间的平衡?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代靓 《新闻知识》2012,(9):81-83
在"微"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借微博之力迅速发展起来,是电影艺术与品牌传播的一次完美结合,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本文从社会传播环境、市场竞争、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论述了微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进一步从创意、内容建构、制作要求、商业模式、监管机制五个方面深入探讨,挖掘微电影现实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周鑫 《新闻前哨》2021,(3):120-121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一举优化了影视行业的运营模式,“微电影”以一种崭新的形态出现在公众眼前。在这种背景下,影视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像微电影就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合作能力越强,各用人单位越重视。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微电影的独特性,讨论合作能力在微电影事业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学校微电影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新形势下微电影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