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立萌 《视听》2018,(11):79-80
本文通过对费穆导演的电影作品与理论研究进行剖析,试图总结出其在中国影像本体现代性探索上得到的宝贵经验与遗产。费穆是中国最早强调电影与戏剧分离的导演之一,先锋性的旁白与独创性的"空气说"都使其在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费穆的电影美学进行探究,对当下的中国电影创作具有深刻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上,韩国电影再次引起关注。金基德以《撤玛利亚女孩》夺得柏林最佳导演银熊奖,朴赞旭的《老男孩》获得戛纳评委会大奖,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博得观众的赞赏。  相似文献   

3.
脱胎于社会题材,借助于影像与媒介的传播,韩国导演李沧东一贯善用高度诗化、意象层叠的电影语言表达现实的冷峻与暴烈。本文以作者论为观照视野,从李沧东影像作品序列的个人标识、深层结构和呈现方式角度切入,系统探讨了其作品的传播内核与意义。影像主体上,"失意人物"贯穿其作品序列,成为李沧东导演的个人标识;影像内核上,存在与阶级的变奏形成其影像中近乎不变的深层结构;风格表征上,诗化的电影语言、多义的隐喻文本及反类型叙事共同构成电影的诗意呈现形式,其中诗意为表,实质在于幻象背后的潜流。李沧东通过诗意幻象来传达现实社会的双重母题,实现了现实与影像的连结。  相似文献   

4.
作为导演。他一直游离在大众视野之外,其作品却是惟一毫无争议地得到所有导演的尊重和好评的。他迄今为止说过的最豪迈的一句话.大概就是80年代末的那句玩笑“我为21世纪的观众拍片”  相似文献   

5.
李安是世界上极富声望的著名导演之一,其所导演的电影并不简单是对一个故事的讲述,而是注重挖掘其内在价值和内涵,让其中的深意融入到人们的思想之中.尤其在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与众不同之处之后,更使电影富有魅力,让观众在对其电影进行观赏的同时,对电影中所展现的中西方文化不同予以深思.基于此,本文就李安电影中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进行分析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余鸿康 《新闻世界》2014,(4):241-242
在中国“叛逆与反思”的第六代导演中,娄烨无疑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导演,他的几部“地下电影”均是以爱情为主线,也是其力图探讨的中心话题之一,情感的匮乏与渴求是他的摄像机抓捕到都市情绪的内核。他镜语下的爱情主题都是借助身体这一载体与外界的他者、社会和世界进行沟通交流。也许爱情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表达出更加直接的是“性”,又或者导演只是寄托于爱情的嫁衣上,诉说着主人公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是在追寻绝对的精神自由。这就是娄烨镜语下的爱情,也是本文极力所要探析其独特的核心及其叙事表达。  相似文献   

7.
随着更具意义的理论方向的推进,电影创作中的女性观念视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演们更重视的是重新评估女性被社会化所左右的程度。文章通过对王全安导演的电影《图雅的婚事》作为个案分析,试图说明女性观念与社会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8.
雷雯 《传媒》2023,(24):52-55
是枝裕和是近年来活跃在世界影坛中独具个人风格的一位日本导演,其电影风格质朴,注重内省,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其作品中的“生成”模式,在导演技法、叙事手段、呈现方式上凸显出电影美学观念的具体探索和实践,为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成”所包含的偶然性、阵发性和不可复制性,将现实生活揉入剧情片创作,又在剧情架构下渗入大量纪实主义风格创作手法,契合了是枝裕和对电影本质的创作追求,给当下我国电影创作带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翻开李歇浦的人生档案,可见一束束耀眼的光芒闪现:1942年出生于上海;初中和高中均在上海徐汇中学就读;1962年考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导演系,毕业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助理、导演,亦曾担任过创作室主任、副厂长。他担任过张骏祥总导演的电影《大泽龙蛇》的执行导演,其处女作为《御马外传》,导演过《小金鱼》《车轮四重奏》《断喉剑》等多部故事片o1991年,导演重大历史影片《开天辟地(上下集)》,获得多项大奖——浓缩了一个电影人的生命光华,凝聚着一个导演的艺术追求。2015年7月炎夏,笔者摁响了李导演寓所的门铃,走进他的人生,聆听他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李少红、陈凯歌、关锦鹏、管虎、吴子牛,这些曾经是一个年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纷纷投身电视剧,电影市场的不景气,叫好却不叫座的现象屡屡让这些艺术家受挫,相对而言,电视剧的回报更快更简捷。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开始投身电视,大有电影导演纵横荧屏之势。  相似文献   

11.
孟欢 《新闻世界》2011,(5):201-202
2010年,女性导演的创作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在逐步扩大创作视野的同时,关注情感与社会现实,更多地走向生活,融入宏大的社会,追求更加丰富深刻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生命的关系,其电影语言也极具个性,感性而鲜明地折射出女性导演充满张力的文化姿态和艺术个性。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女性导演继续保持着活跃的姿态,证明着自己的使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5):42-46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作为当代伊朗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其独特的写实风格越来越受到世界影坛的瞩目,其电影的写实风格主要表现在:1.在镜像话语上,大量运用长镜头、同期声;2.在叙事结构上,倾向于故事的叙事非因果化、故事的情节生活化、故事的结局开放化;3.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让演员表现生活中的自己,形成了原生态、客观再现的表演风格。阿巴斯这样的导演艺术,直接影响了他的电影形态,形成了写实主义的电影风格。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对好莱坞压力的反应,也出于东方民族电影生存出路的寻求,亚洲国家在亚太文化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亚洲新电影"现象。由于亚太文化圈和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亚洲新电影导演从时代背景、生存环境、影片风格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文章从对"亚洲新电影"的释义入手,以亚洲新电影导演及影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亚洲新电影导演的文化语境,论述亚洲新电影导演的共性风格、文化表征和艺术追求,并探讨"亚洲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姜滨 《东南传播》2014,(2):109-112
中岛贞夫是日本著名的黑道电影、任侠电影导演,他也是东映最后一代契约制导演之一,在他的电影中,突出表现的不仅仅是时代性的人间悲喜,还暴露了日本当代文化积垢所带来的意识危机。而且,因其在作品中融入的个性鲜明的情感认知和社会价值观,也形成了与同时代电影导演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导演风格。  相似文献   

15.
欧阳丽花  黄楚新 《传媒》2023,(22):32-34
新时代,电影导演立足于时代需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对英雄人物敬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担负”为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传得开、留得住的人民电影。其创作不仅呈现与时俱进的人民性表达,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是“文化强国”赋能下的电影表达。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导演,千万别把自己当艺术家,因为你本身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艺术工作者,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把一个故事讲好,希望观众爱看,就这么简单。导演可以讲故事,正是这个简单而直接的理想支持高希希一直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17.
罗治林 《视听纵横》2005,(1):100-101
李少红、陈凯歌、关锦鹏、管虎、吴子牛,这些曾经是一个年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纷纷投身电视剧,电影市场的不景气,叫好却不叫座的现象屡屡让这些艺术家受挫,相对而言,电视剧的回报更快更简捷。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开始投身电视,大有电影导演纵横荧屏之势。他们用拍电影的方式拍电视剧,这种做法不仅吸引了更多行内人对电视剧的兴趣,观众看节目时也会有新鲜感。  相似文献   

18.
都说台湾电影是小众电影,导演都是“艺术至上”,只想拍给认同他们的那一小撮人看。这种说法以前或许有几分真实性,但最近这两三年已经越来越不正确了。如今能在台湾拍电影成功的导演,几乎没有不想赚钱的,只是不一定能赚到自己手而已。然而,还是有一个“死硬派”的新导演林靖杰,他编导的《最遥远的距离》不仅坚持艺术,甚至称得上是“情义至上”,根本只想拍给亡友陈明才一个人看。  相似文献   

19.
正在当今的中国电影研究中,专门的导演研究已不多见。在这种学术语境中,向宇的《跨界的艺术:论李安电影》一书专论李安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但考虑到李安在当代世界影坛的影响力,"特殊对待"也不为过。导演研究看似目标明确,实则难度不小,尤其像李安这样的导演。李安电影题材广泛、风格多变、语境复杂,如何把握重点、挖掘神韵,是需要费一番心力的。况且,海内外关于李安电影的评论研究复杂繁多,怎样推进挑战不小。读者只需稍稍翻阅该书"海内外李安电影研究现  相似文献   

20.
虽然女性导演在中国影视界是极少数的群体,但胡玫、李少红等这些中国女性导演群体中的佼佼者的鲜明的创作风格与取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从她们在大传媒背景下的电影创作经历,大体也可窥见中国整支导演队伍的相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