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前后,穆青同志提出,新闻写作要打破新华体那种比较呆板、比较枯燥的方式,要用一种新闻散文化的方式来表现。 新闻作品散文化,或者说使用散文写作的某些手法写作新闻作品,不仅可以把新闻写活,更重要的是这样写,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效果。而这一点,正是新闻走向散文化的原因所在。那么,"新闻散文化"或"散文式新闻"都具有哪些特点,如何把握呢?  相似文献   

2.
新闻文风指的是写作新闻作品的风气。它既包括新闻工作者报道写作新闻的态度、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包括新闻作品的风格、格调和风尚。好的新闻文风可体现在以下方面: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古人云:"修辞立其诚"。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没有事实依据就构不成新闻,这就决定了新闻作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往往反映的是百姓身边的事,电视民生新闻写作中既要注重导语和结尾的写作,熟练运用导语和结尾写作的各种手法,也要讲究叙事方式,注意"闲笔"的运用,以达到吸引观众、留住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智能语音技术的助力下,新闻采访将在策略性、准确性与时效性上得到提升,新闻写作将在口语化文本的冲击下逐渐泛化,新闻编辑与记者职能的一体化、新闻呈现方式的"可听化"将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全能记者"的呼声。  相似文献   

5.
中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往的传统新闻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新闻写作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新闻写作在传统媒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新闻写作能够将新闻更有效地传播出去。随着媒体技术的变革,传播新闻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新闻写作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力图找出突破方法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文体更注重于对视觉化的呈现,新闻体裁混合化、价值取向娱乐化、"梨花体"式叙事扩大化、"标题党"行为中性化都使得新闻文体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写作将互联网技术与新闻报道方式结合起来,为新闻文体创新提供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吴秉勋 《今传媒》2022,30(1):111-113
"软新闻"和"硬新闻"是现代新闻报导的两种方式,两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这些词汇,但以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为例,其在内容上即已出现了很多类似于今日"软新闻"的写法。司马迁认为其撰写《史记》的目的之一是"通古今之变",从这个观点出发,汉代的史书笔法和现代的"软新闻"写作,确实出现很多可以互相参照之处,对于现代新闻工作者而言,也能借此以古鉴今,让新闻类型的写作能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界对于大特写文体的界定,至今没有定论。有专家学者将其定为大篇幅的特写,一笔带过。比如蓝鸿文在《绚丽多姿的新闻新样式——三中全会20周年新闻写作回眸》中谈到"新闻大特写"时,只是说:"特写前冠以‘大’字,大概是相对‘小’而言。"1有的侧重其特点,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的张焱认为:"‘大特写’是运用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具有明显深度报道特征的一类通  相似文献   

9.
朱学谦 《记者摇篮》2012,(12):15-16
新闻节目如何吸引受众,对于以"新闻立台"的国内电视媒体而言,一直是一个涉及发展根本的研究课题。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和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破解这个课题,更需要正本溯源,回归新闻本质,用新闻语态纠正当前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这里所说的"新闻语态"是一种符合新闻规律的表述方式,这种表述方式不仅仅是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认真分析通讯员在新闻写作中存在的四种误区的基础上,重点就企业通讯员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写作,如何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新闻写作的有效性,以及把握"三言"要求,提升新闻写作质量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作导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麦尔文·门彻的这句话说明了导语写作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极有造诣的资深记者,还是权威的新闻学者都认为,导语不仅是新闻重要的部分,其写作也是新闻写作最难的部分。如果记者在写作消息导语时做到了在三言两语之中感染了读者,把新闻主要内容传递给了读者,那么他的消息就写好了一半。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却屡屡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新闻特有的采访写作规律,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的一个奋斗目标.刘保全先生从事新闻研究几十年,撰写了大量的新闻专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新闻从业者的好评.他在几十年的新闻研究中,尤其是从全国新闻奖和第1至17届"中国新闻奖"众多新闻精品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后,发现它们在新闻采访写作中遵循着一些潜在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新闻采访写作,对于打造新闻精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传统的写作模式以及传播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当前信息获取的需要。因此需要新闻写作积极顺应新媒体的需要,改变写作方式。本文就新媒体新闻写作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推动新媒体下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新闻特有的采访写作规律,是每个新闻工作者毕生追求的一个奋斗目标.刘保全先生从事新闻研究几十年,撰写了大量的新闻专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新闻从业者的好评,他在几十年的新闻研究中,尤其是从全国新闻奖和第1至17届"中国新闻奖"众多新闻精品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后,发现它们在新闻采访写作中遵循着一些潜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新闻更加生动鲜活,已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故事化新闻写作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写作形式,一出现便吸引了诸多记者采用,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体也对其赞赏有加。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写作方式,我们对故事化新闻写作方式的弊端尚未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是  相似文献   

16.
杨名宜  吴海荣 《视听》2016,(11):131-132
"机器新闻写作"是新闻界技术革新的产物。建立高瞻远瞩的统筹规划,树立正确的战略思维是目前面对方兴未艾的"机器新闻写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发展背景、目前现状及未来趋势三方面着手,探讨大数据基础上迅猛发展的"机器新闻写作"新技术,介绍目前国内外开发的人工智能新闻写作系统,分析机器新闻写作的五大优势及核心竞争力,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高发照 《青年记者》2012,(23):26-27
教育新闻写作首先要揭示教育领域新趋势并提出新问题;其次,教育新闻的写作语言带有浓厚的"专业性"、"科学性"与"知识性"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教育新闻与人文精神传播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要想更好地促进人文精神的传播,就要在教育新闻的写作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媒体的创新和融媒体时代到来。这对传统新闻写作带来了很大冲击,传统新闻写作的方式较为单一,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面临诸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写作方式,创作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闻,得到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学上,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新闻文风的范畴,指的是在新闻写作表现方式和技巧中要准确地表达和描述新闻事实。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一项基本原则。美国著名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新闻记者》一书中说新闻"准确性高于一切"。准确的信息能够帮助人们正确了解、认识和适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各种传播方式进行综合的运用,影像、文字、通讯等多种手段联合进行新闻传输,这就使原有的使用单一文字进行新闻写作的方式不再适应目前的发展趋势。一种能够适应目前新闻传播方式并具有较强的融合能力的新闻写作呼之欲出,让新闻写作的艺术魅力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更加地璀璨夺目。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写作实践有了质的飞跃,而新闻写作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的新闻写作呈现出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状态,并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笔者将结合在新形势下从事新闻写作的感受以及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经验,讨论一下目前新闻写作的状况及其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