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那么多支离破碎的私人碎片,经由互联网等新舆论平台的整理,完成了一个人对于自己心灵和人格的不再自欺的坦白交待。  相似文献   

2.
陈烨熙 《视听》2016,(7):112-113
王家卫的电影,可以说实现了香港电影在艺术方面所追求的梦想,这也使得他本人成为香港影坛的一颗耀眼明珠。王家卫的电影在摄影上有很多独到的地方,比如手提摄影镜头展现了人们的动荡和不确定感、超广角镜头刻画了人物的冷漠和抵触、长镜头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结,这些都使他的电影有着一套独特的符号体系。本文从摄影的角度对王家卫电影风格进行研究,通过剖析他的几部电影作品,来展现其独特的摄影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
论王家卫电影的时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东南传播》2015,(3):48-49
香港电影在华语电影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不同风格的导演们共同构成了香港电影的广阔蓝图,而王家卫则应该说在其中独树一帜,风格也是最具鲜明的。电影作为一门表现时空的综合艺术,时间和空间是其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交错和影响,体现了电影的特殊魅力。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时空关系和结构,他的电影时空观是后现代的,时间和空间的表现力大大加强,突出了现代都市人们的焦虑,孤独和无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王家卫电影的时空表达呈现出十分风格化的特质:在对时间的处理上,以大限式时间提示生存焦虑、以数字化时间定义现代情感、以记忆对抗时间的流逝;在对空间的处理上,以开阔空间表征荒芜孤独、以流动空间表达漂泊无根、以封闭空间对应自我隐藏.这种时空意涵的表达,对应着都市人的生存感受,更是"九七"之前港人心态的映现.  相似文献   

5.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作品在中国影坛始终代表着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大胆的剧作逻辑,浪漫的情感表达,令香港乃至全世界为之称奇称赞。在王家卫的电影作品中,通过独有的影像表征展现了香港都市人的情感孤独。本文就王家卫电影作品的情感主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理解,并对某些作品中有意味的形式作出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在商业气息浓厚的香港电影时代,王家卫是一个文化艺术的个性代表,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反时代潮流的各种手法被广泛应用,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基于此,针对王家卫电影的后现代艺术文化策略做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使受众更深刻地领略王家卫电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黑镜:潘达斯奈基》自面世以来,互动电影的讨论热度不减.文章通过多部互动电影,讨论互动电影的叙事模式,进而展现互动电影在叙事模式中的创新特点与发展困境.最后,通过现有的互动电影分析其叙事模式的优缺点,为互动电影叙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家卫在香港类型片的突破上,首先体现在对电影的叙事上,然后才是主题的选择。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现的正是王家卫电影的特质:一种情感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9.
付林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232-234
在香港影坛能够被人们津津乐道并且有固定观众群体的有两个人,一是周星驰,二是王家卫,周星驰用他的搞笑来颠覆传统,而王家卫用他的唯美创造出了充满技巧和幽雅的另类世界,王家卫喜欢用烈酒加可乐来调制出浓烈的长岛冰茶,在这种混合之后的多种色彩和多重口味当中让人们处于一种微醺和迷醉的状态,这正是王家卫电影的诱惑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0.
王家卫在香港类型片的突破上,首先体现在对电影的叙事上,然后才是主题的选择。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现的正是王家卫电影的特质:一种情感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1.
审美表述形态是多元的、个性的,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一种独具个性魅力的审美创造活动.为了实现审美价值的合理表述,提高新闻作品的审美感染力,它要求审美创造者即新闻记者,要敢于在传播形态与手段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亲历式报道就是很好的例证,它以审美主体亲身经历事件或直接介入事件的全过程为体性特征,要求新闻记者能够近距离地感知、接触和体验被报道者,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让受众在阅读中达到情感共鸣的意境.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传播手段和强势的传播效果,它从一出现就为社会所关注.仔细阅读那些成功的亲历式报道,受众感受到的是记者对生活原生态的理性观察与理解,是对审美对象深层次的情感挖掘,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作品要传递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所有形式的信息传播都可以当作叙事来理解."曲艺式新闻"是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一种颠覆.本文探讨的是当前"曲艺式新闻"在叙事上的建构及其错位.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图书阅读的方式也在微妙地发生着变化,其过程变得随意、简单、偶然、点滴,从而在我们的书香社会中产生"碎片式传播"概念,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碎片式传播"的典型举例,证明"碎片式传播"的潜移默化给广大读者带来的好处及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韵莟 《青年记者》2021,(12):82-84
近两年,观察式综艺节目跟风成潮,扎堆制作,使节目陷入了叙事内容重复和叙事模式固化的困境.改革节目的叙事内容,秉持创新精神讲述本土化故事,是此类节目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张怀强 《东南传播》2014,(10):110-112
王家卫电影众说纷纭,神秘莫测。笔者在对其电影进行了纵向阅读后发现,记忆及其变形是王家卫电影里的超稳定存在,王家卫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揽镜自窥中形成了极具个人风格的影像体系。记忆(身份/乡愁)态度的逐渐转变以及镜头语言的日趋成熟让王家卫有了尝试新内容的想法。从"自我"迈向"众生",《一代宗师》是其创作生涯的节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思想意味方面评析了王家卫电影中流露出来的浓重的现代主义气息,以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来解读王家卫电影的人物处境,将其置于失去家园的异乡人角度分析,从而寻找王家卫电影的一种吸引观众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现代人的阅读现状,提出相对灵活的碎片式阅读推广新模式,通过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最终总结出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驿动着后现代意识的导演,王家卫主导的影片以"找寻与拒绝"的主题书写、平凡人物的形象塑造以及碎片化的情节叙事来结构影片的叙事框架,影射特定时代港人的生活意象、情感状态与审美追求,及其背后强烈的后现代表征与文化意义,某种意义上也诠释了现实生活与艺术真实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政钰 《今传媒》2022,(8):91-94
本研究以《上甘岭》《奇袭》《英雄儿女》《金刚川》《长津湖》作品为考察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探析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英雄叙事的通常策略,并从“神化—日常”“叙事—奇观”两组关系切入,辨析该题材电影叙事策略嬗变的利弊,以期助力主旋律电影更好地实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早期中国电影,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成为必然趋势。文章论述了中国电影产业跨进了一个打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中国式大片时代,在叙事转型的过程中,国产影片急需紧扣时代重要话题的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