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内容的生产者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的垄断,普通的受众也成为了媒体内容的生产者。普通的受众成为了生产者,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在网络出现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媒体能够聚集群体智慧,使新闻具有了草根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前传统媒体的发展运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具体到新闻编辑的微观层面上也是如此。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使得新闻编辑工作在信息占有和稿件选择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借助网络传播的假新闻也成为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定时炸弹”。流传网上的假新闻如何形成,有哪些特点,如何对其进行甄别和防范?这些都是现代新闻编辑工作者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出现的"纸馅包子"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假新闻的特别关注。假新闻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自然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譬如新闻队伍结构和心  相似文献   

4.
网络假新闻的法律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瑛 《新闻记者》2002,(3):50-51
近 年来 ,传媒界打击假新闻的呼声不绝于耳 ,然而从2001年下半年以来 ,细心的读者与业内人士还是发现 ,许多荒唐至极的假新闻走马灯般地见诸报端 ,流传于网际。从7月份的“换头术” ,到10月份的“大活人两肾被偷”以及11月份“19岁中国女孩打破牛津纪录” ,一时间 ,读者与网民置身于猎奇与猜疑的漩涡中。到真相大白 ,人们大呼上当受骗之时 ,有识之士担忧媒体的公信力正在随着假新闻的传播而滑坡。在这些广泛流传的假新闻中 ,有的是首先在网络上发布 ,经过传统媒体的转载而扩大影响的。也有新闻源来自传统媒体 ,一登陆网络 ,便被…  相似文献   

5.
孙藜 《新闻记者》2002,(8):29-30
《新闻记者》2002年第1期推出《2001年10大假新闻》 ,在新闻界以及社会公众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不幸也坠入假新闻“传播者”之列 (笔者主持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性杂志《视野》的编务工作 ,2001年7月号上也刊登了被评为“最能满足国人虚荣心的假新闻”———《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 ,在认真反思对假新闻把关失败的同时 ,笔者考察了媒介运作常规(Routines)对把关人的影响。客观性原则是把关基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任何一家大众传媒都在不同层面的新闻资源争夺上面临这样一个矛盾 :如何既能为受众提…  相似文献   

6.
网络假新闻层出不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新闻资源,更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削弱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假新闻的现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试图寻求一条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婷  江昕远 《报刊之友》2011,(8):156-156
网络假新闻层出不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新闻资源,更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削弱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假新闻的现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试图寻求一条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编辑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其媒介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媒介质量和用户的媒介体验。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需要得到相应提升。本文分析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征,探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的职能定位及媒介素养新要求,阐述提升网络编辑媒介素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传播学视阈下“网络暴民”成因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由网络事件凸现出来的“网络暴民”现象也成为当前网络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网络暴民”现象的成因,把握“网络暴民”现象的实质,以期找出规避“网络暴民”现象的措施,为净化网络传播环境、建立网络良好秩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2010开始,各大网站纷纷开始试水网络剧的制作,结果还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正因为此,更多的网站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新的产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网络自制剧的成功之道为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者、受者、传播内容和载体是一个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元素,要想去探究网络自制剧热播的原因,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这也是本文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新闻自诞生到现在,假新闻和真新闻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时不时地要出来露露脸。对此,新闻界内外都是深恶痛绝。在假新闻家族里,假新闻照片更是防不胜防,很容易迷惑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网络用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而层出不穷,其传播速度与广度可谓空前.像“神马都是浮云”、“不给力”、“你懂的”、“羡慕嫉妒恨”、“鸭梨”、“杯具”等,已经从网络世界渗入到生活层面.这些网络用语亦庄亦谐,深人人心,流传度极高.网络用语的出现及飞速流传印证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成为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典型案例,其迅猛发展契合了受众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与假新闻就像一对兄弟,没有网络之前,假新闻虽然存在,但是没有发挥他全部的影响。当有了网络之后,假新闻找到了他最亲密的战友,网络用它快速传播的特质为假新闻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网络正在用它特殊的力量制造着,传播着各式各样的真假新闻。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网络真正进入了Web2.0时代,网络话语权不再单纯地掌握在各大门户手中,SNS和博客的兴起使得广大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假新闻产生的根源、社会危害,以及如何防止假新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快速的通道,但同时也为假信息提供了温床,而随着微博等新兴信息传播方式的产生,使得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在网民数量日益庞大的今天,网络和群体性事件也产生了交集,本文从网络中越来越多的假新闻入手,结合这些假新闻所引起的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解释此类事件在网络中的生成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丽敏  刘娇 《新闻窗》2012,(5):54-54
由于假新闻的泛滥,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降低,这是一个极为严峻的事实,应该引起新闻界足够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解决。笔者认为,假新闻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传播学视角探讨了纯网络杂志的特点,包括其编辑出版人员的社会角色、传播内容特性、传播主体特征、受众群体特点及传播效果特征等,以期明确纯网络杂志在传播学中的地位及其传播特性,发现纯网络杂志作为新型网络传播媒介的优势与不足,促进用户对纯网络杂志资源的了解与利用,进而促进纯网络杂志及整体网络出版业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网络推手出现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媛  张曼玲 《新闻界》2008,(3):26-28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推手"出现的必然性作了细致而透辟的论证,同时也对网络推手的理性嬗变趋势作了简单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微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之时,其“把关人缺失”的特征,也使它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谣言传播的加速器和放大器。2010年不少轰动一时的假新闻,细察之下,背后都有微博的影响在。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不少学界和业界人士的关注。那么,微博假新闻有何特征?其传播机制如何?该如何防范或化解?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以来真是假新闻不断,堪称一个假新闻泛滥的季节,炒作公司香水女孩被逼退学的假新闻、80后女拒让座遭愤怒男钞票猛抽耳光的假新闻、李湘怀上双胞胎的假新闻、浙大女狂骂浙大教授的假新闻、女大学生脚踢孕妇的假新闻.高频率出现的泛滥的假新闻极大地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如今公众看到一个稍显反常、很吸引眼球的新闻,就会在心中本能地问一句,是否又是一条媒体炒作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