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客既是博主的网络私人日记,又是博主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平台。博客传播就是博主进行自我呈现的过程。其中,自我表露是博客传播中自我呈现的基本方式.自我隐瞒是保护性方式。同一位博主在不同信息上的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博主间的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水平因为性别、拥有博客的时间、博客更新的频率而存在差异.而且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之间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丹丹 《大观周刊》2011,(29):87-87,89
本文主要分析使用同一种语言、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男女之间出现的跨性别交际失误。通过探究男性语言与女性语言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由语言性别差异引起的跨性别交际失误类型及原因,并指出跨性别交际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余婧 《新闻世界》2014,(3):161-163
微博作为当下最活跃的网络社交工具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微博以其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匿名性、自主性传播的特点,大学生愿意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意说、或不好意思说的话通过微博平台表露出来。本文通过对合肥大学生微博用户在微博中的自我表露的实证研究,探究大学生微博用户在微博中如何进行自我表露,自我表露行为的动机,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大学生心路历程、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信任是影响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网络人际信任,构建了社交媒体信任影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501位社交媒体用户的媒体使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并无显著相关性;2.社交媒体信任负向影响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3.社交媒体信任正向影响用户的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对于理解社交媒体信任影响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解释机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何佳 《新闻世界》2014,(2):155-15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限制,借助网络(如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向他人表达内心情感情绪或态度观点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网络空间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建立或维护人际关系的一个新平台。本文主要以国内发展较成熟的SNS网站——人人网为例,对其人际传播中个体自我表露的主要途径和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量化研究方法,以微信朋友圈使用者为研究对象,发现性别、年龄和职业不同的微信朋友圈使用者在感知风险和自我表露上存在差异,并针对这些发现探析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之间相关性的原因及社会表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18年网络视频议题的梳理、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出2018年四大网络视频议题发展趋势:网络趣缘群体愈发分层、壮大,助兴偶像经济的发展;"土味"文化开始自我更新,找到更具价值的表达途径;性别议题愈发成为诸多网络视频的核心议题,女性的自我赋权、突破二元对立思维惯式的性别理念进一步得到探讨;媒介啮合与裂变式传播依然是网络视频议题发酵的主要途径,融媒体跨屏交互、网友对不同信息的重组加工使网络视频的意义不断繁殖、转化、扩散。  相似文献   

8.
LGBT社群包含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YouTube是美国一家以"秀出你自己"为口号的视频分享网站,它允许用户自由地上传视频,使LGBT群体获得自我表达的公共空间,如今LGBT社群已经具有一定的形态和规模。#ProudToBe是LGBT社群在YouTube上发起的一个代表性活动,其视频主题、表现形式、立意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LGBT社群的网络视频形象。  相似文献   

9.
自我表露对于人类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SNS的兴起,网络对自我表露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和深度访谈方法,深入调查用户在SNS中自我表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跨语言综合搜索引擎设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当前网络上信息分布的特点, 对目前相关的技术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个解决网络搜索过程中语言障碍的系统——跨语言综合搜索引擎。  相似文献   

11.
已占"半边天"的学术期刊女性编辑,依然未能挣脱性别刻板印象的窠臼.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形象表现为:惯常定势的按部就班者、敏感脆弱的自信缺乏者和自我发展遭遇瓶颈的职业倦怠者.在探析其成因后,提出重塑女性编辑形象的路径:普及社会性别观念,真正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女性编辑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做到自我认可和自我平衡;挖掘女性编辑气质特征,发挥独特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但从社会性别看,男女关系是不平等的,这不仅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也表现在影视剧中。本文运用批判性话语从性别关系角度探讨电视剧《咱们结婚吧》是如何表达性别并建构性别文化的。从男女不平等关系,男权话语下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对女性自我的"他者"批判三个角度,分析电视剧中隐含着的性别观念乃至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3.
张雨蒹 《新闻世界》2013,(7):204-206
【摘要】以往女性商品的广告,多由女性担任代言人,可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审美观的中性化以及男色消费的崛起,媒体上所呈现的男性形象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许多女性的阴柔特质。本文从消费者心理需求及品牌延伸理论出发,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男星跨性别代言女性商品的现象。以彩妆产品为例,阐述了此类型广告兴起的原因、产品性别定位的发展及此类广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蒋锐 《今传媒》2013,(4):43-44
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自我展演的个人不在少数,而他们区别于网络的线下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却鲜有人去关注,为此,笔者采用深度访谈法与运用 youtube 进行自我展演的个人进行深入交谈,旨在了解他们隐藏在电脑屏幕背后的真实状态.本文就是基于笔者与访谈对象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访谈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论述女子大学的文化氛围具有明显的性别文化教育作用以及图书馆如何在这种性别文化教育中发挥作用.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6.
包含性别议题的事件总是容易得到人们的关注,性别议题也越来越容易成为某一事件中人们讨论的核心。由于me too运动的影响、现代女性的自我觉醒以及并不外显的男性焦虑,一些女性非常容易从社会事件中看到结构性不平等的蛛丝马迹,而部分男性则指责她们是"田园女权"。本文试图探讨,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性别关系,而面对网络上日益凸显的性别矛盾问题,又当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钱伟浩 《东南传播》2020,(5):99-102
大学生感到孤独是高校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探究微信使用中的陌生人社交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有何影响。研究发现,微信使用开拓了大学生与陌生人交流的渠道,与陌生人社交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的排解具有一定作用。大学生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通过自我表露来排解孤独感,但是大学生的自我表露水平不高,所以对于自我表露不强的大学生来说,此方式对其孤独感的排解没有太大作用。大学生孤独感的排解主要是通过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而网络上的人际关系对于孤独感排解只起到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对女性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而传媒工作者的社会性别观念认知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该媒体的社会性别导向,从而影响着公众的社会性别观念。 社会性别观念就是指在承认两性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对男女两性具有同样的人格、同样的尊严、均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邬心云 《新闻界》2012,(7):45-48,59
由于博客同时具有个人性和交互性特征,个体在博客传播时的自我意识同时关注着私下自我、公开自我两个方面,关注度因性别、年龄、使用互联网和使用博客的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影响了个体在博客中的自我表露水平.私下自我意识和公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都会显著提高个体在博客中对某些信息的表露水平,从而有助于个体获得内心平衡、发展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立足Social gender theory,对男星代言女性用品广告现象频现原因进行分析,对跨性别代言广告传播策略展开深入的探讨,提出性别逆向代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须消除广告中性别角色定位的认识偏差,同时满足广告主、消费者和代言人三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