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南部乡村居民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电视是农村居民使用频度最高的大众媒介,居民使用电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娱乐、消遣时间,因此电视剧、动画片等类节目收视率最高。他们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较低,不关注的原因是媒介上传播的新闻距离自己的生活非常遥远,跟自己无关。使用率居第二的是互联网,居民安装宽带的目的首先是基于实用性:学习或寻找赚钱门路;其次是娱乐、社交。在调查的地区,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已经退出人们的生活,对村民生活没有任何影响。鉴于农村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日益"去集体化"和"原子化",笔者建议在乡村引进参与式传播,发展草根媒介促进乡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2019年全国居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数据,对当下我国居民媒介使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可以概括为:手机是全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介,接触率与使用频率均位列第一;微信是渗透于各种场景、能够全方位满足人们几乎所有需要需求的"超级App";晚间是媒介消费的高峰时段,而电视在晚间时段仍然保持着"第一媒介"的地位;信息类App的接触率在一天之中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娱乐类App的接触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与2014年相比,手机的全民娱乐和信息选择倚重度大幅增加,体现出移动平台日趋主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从最开始的一味热捧到冷静反思,从研究媒介融合的模式到研究媒介融合的规制,从媒介融合的现象描述到运用相关理论来作支撑,媒介融合的研究向广度深度拓展。同时,媒介融合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媒介融合研究缺乏系统多元的理论研究范式,缺乏媒介融合的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随着媒介融合研究的发展,这些问题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赵子毓 《东南传播》2021,(2):116-120
文章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的数据,运用有序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媒介使用与中国青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媒介接触中,空闲时间读书、读报纸和看杂志影响并降低青年主观幸福感,广播对青年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的影响程度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围绕媒介使用与中国农村居民的现代性这一主题,探讨在大众媒介愈加发达,尤其是网络等新媒介形态逐渐步入农村居民工作、生活的今天,媒介使用与农村居民的现代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对于中国农村居民的现代性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特别是上网相比其他的媒介使用能更好的预测当前中国农村居民的现代性。这给“传播与人的现代化”命题增添了网络时代的新的注解,充分地说明了在我国农村大力推广和普及网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外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媒介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电视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但电影的满意度高于电视,而书报与网站的使用频率与满意度较低.在媒介内容偏好方面,最吸引外国人的节目类型是新闻、电视剧与动画片.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4):57-65
网络化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本应是"扁平化"的,但是不同阶层的人群接受信息之时却又面临着数字鸿沟。考察新工人阶级利在使用新媒体技术赋权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既是考察"技术赋权"在社会中下层的具体反映,也能够从制度和社会结构层面剖析底层人群在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冲突和困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CGSS2017的调查数据,将人口统计因素、经济控制因素、社会交往因素以及媒介使用因素作为测量母亲角色主观幸福感的多个维度,建立有序回归模型后得出结论:母亲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主要受经济控制因素和社会交往因素的影响;在衡量主观幸福感的媒介使用因素中,报纸的使用与电视的使用对母亲群体的幸福感提升有着显著且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是选择、理解媒介信息和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而对媒介进行规范化使用是提高媒介素养的关键。本文以烟台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对象,以媒介使用规范化和媒介素养为核心开展调研,并针对学生规范化使用媒介的程度不高、缺乏对媒介相关概念的理论化认知及普通院校媒介素养课程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辛伟  徐雯 《东南传播》2016,(2):74-76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住宅结构的改变、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使得邻里关系日渐冷漠和隔阂,邻里交往意愿受压抑,邻里陌生、个体孤独、缺乏公共参与热情是当前邻里弱关系的表现,这与我国强关系发生效用的社会现实不符。社区媒介作为社区传播的信息渠道,理论上能够提高居民对公共议题的关注和讨论,促进人际沟通和交往,提高群体交流、群体归属和群体认同意识,从而改善邻里关系。然而,经研究表明,社区媒介并没有促进邻里互动和交往,对改善邻里弱关系问题作用不大。因此,如何发挥社区媒介的桥梁作用,改善社区传播状况,建立邻里强连接纽带,这是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信任是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其主要形态包括人际信任、社会信任和政治信任。大众传播媒介对信任的各种形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往关于媒介使用与政治信任、社会信任的影响关系的研究多有涉及。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试图探究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介使用和媒介依赖与信任评价内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就信任评价而言,较之社会信任、政治信任,人际信任目前依然在中国社会信任中占据主要位置;就媒介使用与信任评价而言,无论是对人际信任、社会信任还是政治信任评价,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对信任评价的影响远高于作为传统媒介的电视与报纸;但就媒介依赖而言,报纸、电视、网络、手机媒介依赖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变量各指标无显著相关,但是与政治信任呈显著相关。此外,对于人际信任和社会信任评价,媒介使用各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超过媒介依赖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而对于政治信任评价,媒介依赖各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远超于媒介使用。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3,(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对其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媒体更易促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状况产生消极评价,媒体报道量影响事件的知晓度;当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不充分,媒体关注度低于用户关注度时,人际渠道和自媒体的使用率会上升,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题结构会出现不对称,导致对事件的认知与态度因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以淮阳县董阁村作为个案来研究,调查对象为本村16-60岁的村民,以家庭作为抽样单位。2013年12月,笔者在对董阁村媒介生态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0份,有效回收率为86.7%。一、媒介种群接触横向比较在周口市各乡镇农村,电视依然是各家各户使用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其次是收音机,周口当地农民大多有通过收音机收听评书、戏曲的习惯;报纸、手机和互联网在不同年龄群体中接触情况有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了解受众对不同媒介产品的消费支出情况,本研究主要分析在微观环境下,受众的收入、对媒介的态度、媒介使用时间是如何影响媒介消费支出的。通过QQ的配额调查,获得基于广州市网民的1162个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三个自变量中收入与报纸、互联网的消费支出正向相关,而与杂志、电视、付费电视的消费支出无关。对媒介的态度,除了对电视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外,对其他媒介(报纸、杂志、互联网)的态度都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正向的。媒介使用时间全部与媒介消费支出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微观经济角度探索媒介消费支出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在微观环境下,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受众的收入、媒介使用时间、对媒介的态度是如何影响媒介消费支出的.通过QQ,获得基于广州市网民的1162个数据,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三个自变量中收入与报纸,互联网的消费支出正向相关,而与杂志、电视、付费电视的消费支出无关.在对媒介的态度上,除了对电视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外,对其他的媒介的态度都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正向的.而媒介使用时间则与所有媒介的消费支出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对上海大学生及其家长媒介使用情况与社会意识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两代人在媒介使用情况上的不同,以及由此展开的两代人在文化观、家庭观及职业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调查发现年轻一代的媒介使用特征是以网络为主的多媒体、多元化、且更国际化,家长则以传统和本国媒体为主;在社会意识方面总体来说比父辈更加开放和现代,但在从业选择、职业规划等方面则存在着很大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迷惘。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我国视障者的媒体使用与满足状况进行检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勾勒出我国视障者的媒介接触和使用状况,并对我国不同媒体的无障碍内容供给状况进行考察,发现需求与满足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其中媒体的无障碍供给不足是导致需求不能被很好满足的客观原因,包括:电视媒体尚没有提供给视障者影像描述服务;盲文出版种类单一、数量有限、发行渠道单一等因素直接制约了视障者对盲文出版物的使用;网络媒体无障碍建设跟不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媒体对视障者更多的是人际沟通工具,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无障碍建设才刚刚起步。与供给不足相对应的是受制于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媒介素养等的视障者低水平的媒介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民族志整体观视域下从作为物、技术与媒介的电视阐述托台村日常生活中的电视使用。研究发现,托台村维吾尔族的电视使用受到房屋格局、家庭经济状况、政策规定、自身利益诉求、族群文化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电视物理空间位置、家庭成员收视关系和电视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佳敏 《今传媒》2020,28(1):48-53
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提升了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危机传播对政府媒介形象具有现实的影响。本文以陕西奥凯电缆事件为例,运用案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形象修复的角度剖析西安市政府和奥凯公司在危机传播中的应对策略,探讨人为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应采取何种媒介策略化解危机并进行形象修复。依据研究结果,为政府面对危机传播、修复媒介形象提出了四点相关建议,以期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强化媒介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黄时进 《新闻界》2008,(6):54-57
本文运用“使用-满足”理论,通过基于对上海地区社区居民的实证调研,以揭示科学传播实践如何通过网络满足受众的需要:如何提高受众通过网络获取科技发展信息需求的满意度,以及解答受众通过“因特网”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比例相当的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