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前对幽默的解释,《辞海》(1979年版)是:“美学名词。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 人们的生活中就离不开幽默。在西方不少国家  相似文献   

2.
林顿·威克斯(Linton Weeks)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网站开设了“初态新闻”(The Protojournalist)专栏。作者认为,每个故事都是一个更大的故事的一部分,可以有多种方法来讲述。  相似文献   

3.
李峙 《采.写.编》2023,(11):11-13
新闻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不辱使命,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时代答卷。新时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就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4.
夏俊峰 《传媒》2007,(4):52-53
在当前,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在新闻报道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2006年明2日,腾讯发布了一组新闻页面,位于左上角一显眼位置的图片新闻,标题为"大学生四级未过跳楼自杀".其中三幅图片均可以较清楚的看到事发现场中当事人的头部血污,以及现场看客般的围观群众.像这类纯粹以吸引网民眼球为目的的标题和图片早已不绝于"网".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需求多领域的信息,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于是,不少新闻作品借鉴了娱乐化的表现方式。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该如何报道娱乐化新闻。  相似文献   

6.
梁红 《东南传播》2014,(7):150-152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新闻敏感性,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洞察事物发现新闻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新闻敏感性是一切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衡量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的标准。本文从什么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握新闻敏感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把握新闻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中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对社会生活产生突发性的巨大震荡力,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种种难以预测的冲击力甚至是破坏力。能否做好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是对新闻工作者职业素质的严峻考验。也可以说,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取受众关注、扩大自身影响、参与舆论形成、左右传播方向的重要机遇。因此,怎样以自身的角色定位,报道好受众所关心的突发事件新闻,做到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有机统一,是新闻传媒必须直面的课题。一、面对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就目前来说,是否注重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成为考量新闻媒体争取受众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8.
冷凇:很高兴能与阿巴斯先生相识.2007年我曾经采访了半岛电视台驻京分社社长伊扎特先生,两年过去了,很多读者都想继续了解"半岛"这个独特的"声音"以及新崛起的半岛电影节现状.  相似文献   

9.
时诚 《青年记者》2021,(3):94-95
《民法典》第999条、《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13条第5项规定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中使用自然人的个人信息须遵循以下条件:一是遵循个人信息使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新闻媒体的信息使用行为须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三是新闻媒体应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资源,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读取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如何让受众在短暂的阅读中准确把握新闻信息所要传递的内容是每一位新闻记者的本职,因此,在新闻报道中记者所选择的新闻报道角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培养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善用新思维以及新闻报道内容所要体现的时代精神风貌三方面来简要描述记者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捕捉最佳的报道角度,使受众能够准确把握新闻传播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即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容易受到伤害。未成年人的保护在全世界范围都受到特别重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事物都是普普通通的,普普通通的事物是没有新闻价值的,我们能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之处,就算找到了角度。所谓新闻的角度,是指作者认识新闻事实和表现新闻价值的着眼点,是揭示新闻本质和彰显新闻主题的突破口。一篇新闻报道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最佳角度的选取。角度选择好了,才能更准确地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更充分地体现新闻价值。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才能把握最佳角度呢?善于从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发掘主题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平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处于新闻宣传的主要地位的新闻报道更要求要有科学精神,来为受众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14.
许雷 《中国记者》2018,(8):56-57
新华社马那瓜分社位于地缘政治特殊的中美洲,负责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等四个中美洲国家的日常报道和重大突发事件现场报道。上述四国均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且当地没有任何我方商代处等官方机构,日常工作及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新华社马那瓜分社在无法寻求使领馆、商代处协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社交能力、生存能力,克服困难,不忘初心,恪尽职守,在多年的未建交国报道中,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报道对于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时效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现场出镜记者的作用也就非常明显,甚至其价值会超过新闻报道本身,很多时候都直接代表着电视媒体的形象与潜在舆论导向。那么身为电视出镜记者,如何在现场新闻报道中做到"到位",从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呢?这便是本文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电视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电视新闻机构在日常考核机制上,都强化了在日常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的次数,旨在通过这样的机制来促进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到位”率,培养出一批出色的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同时也借此“做活”新闻.进一步提升栏目的影响力。但很多时候,记者为了“出镜”而“出镜”的现象仍较为普遍。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如何真正做“到位”呢?  相似文献   

17.
很多记者抱怨干新闻时间长了,没什么可写,觉得每天生活都是一个样,今天就是昨天的复制品,没什么新鲜的.其实生活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会发生变化,即使是不同的事物,变化发展的程度不同,只要这些变化具有创新的意义,有报道价值,就能写出一篇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18.
一、新闻就是"他说" "新闻就是‘他说’,"为了强调引语的重要性,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学院院长、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李佩曾这样说.这是为什么呢?记者是社会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如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发表个人观点,就等于夺走了别人说话的权利.记者的权利是一种公权.公权不能变成私权,记者不应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记者个人观点.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没有引语,就不能称之为记者.  相似文献   

19.
甘玉锋  汪莉 《新闻世界》2014,(12):26-27
近年来各种危机事件以空前的速度爆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在危机事件中,媒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对化解危机至关重要。本文从危机传播的内涵、我国媒体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媒体如何做好危机传播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危机传播的现状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新闻调查》在对记者提出必须具有专业精神中就包括:冷静、客观、平衡、深入、质疑、人文,同时要求记者做到以下四点:质疑的精神,平衡的意识、平等的视角和平静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