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秋 《新闻世界》2013,(3):173-175
“媒介即讯息”,每个时代的主导媒介不同,对媒介素养的要求和实施方式也会有所不同。web2.0时代是自媒体的黄金时代,社会对全方位拥抱自媒体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web2.0时代的技术又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论媒介即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国 《新闻界》2005,(6):138-139
麦克鲁汉有一著名论断“媒介即讯息”,他是就媒介与一般信息的关系而言。本文作者沿用麦克鲁汉的这个说法,提出“媒介即艺术”,当然,这是就媒介与艺术的关系而言。其实,如果“媒介即讯息”能够被认同的话,那末,“媒介即艺术”这一提法也有其合理之处,那是由于艺术的对象是人、社会和宇宙,艺术也在传递讯息,只不过它与新闻、宣传等传递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当然,媒介与艺术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我们提出“媒介即艺术”,意在强调艺术与媒体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意在强测媒体对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到传播和接受的深刻影响。提出“媒介即艺术”意在引起人们对媒介与艺术关系的重视,意在引起人们对媒介与艺术关系的重新审视。过去,人们对某些艺术与承载这一艺术的媒介有过深入研究,比如对书法艺术与文房四宝的关系研究就很深入。  相似文献   

3.
正办好南京青奥会,不仅是体育界的大事、南京的大事、江苏的大事,更是国家的大事。作为第二届青奥会东道主所在地的主流媒体,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南京青奥会组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策划发起了"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新闻行动,目的就是要努力让青奥会的宣传和青奥会的精彩程度同步,同时也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抓住重大活动探索媒体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因此,青奥会刚  相似文献   

4.
媒介环境研究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认可。但是,对“媒介即讯息”这一媒介环境学经典观点的误读依然存在。“媒介即讯息”意在说明,媒介/技术除了本身具有实用意义,还会产生其它意义。这些意义并不一定为其发明者和使用者所察觉,但却真切地改变了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媒介即讯息”是媒介环境学的基石,它提出了思考媒介的环境视角,促使我们思考媒介技术、传播方式对人思想和行为的改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到南京视察青奥会筹备工作时,对"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活动给与了肯定。江苏省长李学勇对活动作出批示:"全国‘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采访活动,创意新颖,组织到位,反响热烈,扩大了南京青奥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很好!希望通过这种报道形式进一步拓展青奥会宣传的广度、深度和热度,为把盛会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营造  相似文献   

6.
何苗  肖建春 《新闻世界》2011,(7):272-273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无论制作、宣传还是营销方式都是我国对外宣传事业中史无前例的一次探索。本文从媒介即讯息这一角度审视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此类宣传片的创新发展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持,并试图提升其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到南京视察青奥会筹备工作时,对“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活动给与了肯定。江苏省长李学勇对活动作出批示:“全国‘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采访活动,创意新颖,组织到位,反响热烈,扩大了南京青奥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很好!希望通过这种报道形式进一步拓展青奥会宣传的广度、深度和热度,为把盛会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8.
<正>当媒介真正成为讯息,我的意思是说,会有那么一天媒介不再是人神经系统的延伸,而成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就像人类感受不到神经和大脑的工作一样,人感受不到媒介的存在,只能感觉到貌似由通感而来的讯息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真正成为了讯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如果要延续固定终端、移动终端的语境,姑且可称那一天为植入终端时代。电子媒介的发展将如下图那样,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无疑是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科学与医  相似文献   

9.
<正>“媒介即是讯息”可以说是麦克卢汉最为经典的名句,也是令读者最难以理解的。因为就我们一般理解的媒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载体,而讯息指这些载体所传播的内容。载体怎么会等同于内容呢?这无疑会使我们坠  相似文献   

10.
媒介技术变革带来了复杂多变的网络融合性媒介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在这一纷繁的媒介环境中经常性地表征着网络娱乐、社交及狂欢沉迷等失范的一面——大学生所处媒介环境及其媒介行为失衡成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依据媒介环境学生态理念推导"媒介技术(偏向)-媒介环境(偏向)-媒介认知和行为(偏向)-媒介素养(偏向)"范式,进而论述通过建构满足大学生身份角色需求的媒介生态(技术与文化生态为主)环境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发挥环境对大学生的涵化作用,帮助其改善自我媒介环境,以及改善媒介认知、消费和(创新)应用行为——即媒介生态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者卡斯特尔1认为媒介的多样性可以让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有更广泛的选择,并且直面一个新的动态通信体系.他提出的讯息即媒介,讯息的特点塑造媒介论断与大师麦克卢汉的著名观点媒介即信息相对峙.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是媒介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图书馆构建宣传矩阵的时代背景和重要依据。分析媒介融合理论在图书馆宣传矩阵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宣传矩阵的特征、面临的困境;根据媒介融合理念,提出图书馆宣传矩阵应增加媒介类型打造宣传平台、树立用户思维策划宣传内容、利用科学技术设计宣传形式、增强宏观视野优化宣传管理等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媒介批评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对各种媒介理念、媒介生产内容、媒介现象等进行的评价,旨在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研究活动,它具有督导匡正、艺术审美、文化建构三重功能。在广播电视宣传管理中坚持中国广播电视媒介批评原则,正确发挥媒介批评作用,这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升广播电视文化的品质与格调,保持广播电视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坚持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批评特色1.坚持中国广播电视是党、政府、人民喉舌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夏利明 《新闻世界》2013,(9):221-223
在网络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众媒介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如今大学生媒介素养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的情况下,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非常必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通过在安徽农业大学开展的相关调研,对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多方面要求。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的现状,探讨了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现代社会中媒体作用日益凸显及国内外媒介素养研究和教育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所开展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与媒体接触的基本情态、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特点、对媒介素养的认识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两岸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了比较,发现两岸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在媒介认知、媒介批判、媒介近用、媒介道德伦理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广告如何充分利用受众“眼球”?从广告媒介自身属性人手思考.不失为方法之一。根据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强弱,广告媒介可分为主动媒介和被动媒介。所谓主动媒介,是指媒介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非常强,能够把其承载的广告讯息主动地推(push)给消费者,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接受,如电视、广播等受众完全可以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此类媒介所传达的讯息.在不自觉中受到广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然 《青年记者》2012,(18):41-42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历了新旧媒介的竞争与博弈,媒介开始融合.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正式启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开始融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该如何加强舆论宣传工作?根据媒介生态学理论,当前媒介的竞争存在群落竞争、种间竞争、种内竞争三个层次,舆论宣传要在有效竞争的基础上发展共生型媒介生态环境,兼顾国家政策、文化安全和经济发展.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如何构建共生型舆论宣传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媒介时代河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红强 《今传媒》2011,(6):38-40
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介信息先天"把关"不足,后天监控缺位,以至网络舆情、网络道德、网络有害信息、网络不良舆论导向等问题突出。这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河南省8所高校1000余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媒介接触情况、媒介认知能力、媒介分析能力、媒介信息评估能力、媒介使用参与能力5个方面,调查获得了河南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推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