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有事实后有报道 ,这是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但是 ,在新闻传播策划的实践中却常常发生与此相悖的情况。有的是先于事实进行报道 ,有的是人为地制造新闻进行报道 ,有的是违背事实进行报道 ,有的是知识贫乏、哗众取宠造成新闻失真 ,有的则是因现代化的电脑制作技术造假使新闻失实 ,等等。根据新形势下新闻失实的新特点 ,采取新的纠偏措施 ,这是新闻传播策划者不得不考虑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笔者翻阅了1996年《晚报文萃》杂志,其中4期共转摘其他报刊假新闻6篇,涉及5个省、自治区,16个新闻单位,牵连的人和事就更多了。加上其他报刊登载的假新闻,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可想而知。新闻报道失实,既有一定条件下的客观因素,又有人为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失实如何界定 新闻失实主要指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导致的新闻报道不能准确反映事件的实际情况的现象。主观原因一般包括个人的文化结构、修养、喜好、性格以及世界观的异同;而客观原因则有两部分,一部分由于时间、空间以及文化跨度过大,另一部分是由于生活或者事件发生地的政治和社会生态等短期内不可更改的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失实,不仅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声誉,有损于新闻单位的声誉,也有损于作者个人的声誉。要做到不失实,就必须严格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三贴近”,摒弃有水份的报道。特别是作为党报,更应该杜绝虚假新闻见报,以维护党报在社会上的信誉高度。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中的隐蔽性失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雨  马蕴 《新闻记者》2007,(3):60-61
如果说,那些完全无中生有的虚假新闻还毕竟是很偶然极个别的,那么,某些要素隐蔽性失实的新闻,在我们的媒体中却是相当普遍和常见的。和虚假新闻不同,这类新闻报道并非完全无中生有,它的基本内容也的确并不全部来自向壁虚构、闭门造车。它往往是在一些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的成分,凭想当然地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和扩展,或者过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8,(11):8-8
黄建国在2008年第9期《传媒观察》中撰文说,新闻的显性失实比较容易被发现,在新闻实践中较多发生的另一种新闻隐性失实,由于其具有非主观性、隐蔽性等特点,其发生的几率较之显性失实要多得多。新闻的隐性失实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由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日趋活跃,由于社会各界对信息需求的扩大和新闻媒介对报道领域的拓展,新闻媒体与社会群体的交往日益频繁。在媒介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的同时,因“报道失实”而引起的纠纷乃至诉讼时有发生。目前,我们的新闻立法尚未出台,那么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对这类纠纷作事实认定?笔者以为,应当从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失实报道的社会危害性及报道主体的心理状态等方面作出科学准确的认定。这样,既使新闻媒介能充分行使采访报道之职能,又使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尽可能免遭失实报道的侵害…  相似文献   

8.
丁永丽 《新闻窗》2012,(2):120-120
新闻失实的定义要弄清楚什么是新闻失实,首先必须理解新闻的定义。关于新闻的定义,当今主要有四种提法。一种是以胡乔木为代表的"事实说",即认为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一种是以甘惜分为代表的"手段说",即认为新闻是以报道或者评述最新发生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一种是以宁树潘为代表的"信息说",即认为新闻就是向公众传播新近事实的信息;一种是以陆定一为代表的"报道说",即认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人物是新闻的五要素之一,保证新闻报道中人名的真实性、准确性,对整个报道的可信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人名是用来代表一个人而区别于其他人的,它具有固定性、代表性和严肃性。任何有损人名的行为,如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人名失实现象,不仅歪曲了新闻事实的真实面目,而且还有损于当事人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11.
新闻报道,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抓住反映事物发展的主流和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材料,迅捷地用文字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报道。新闻事业是我们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新闻事业又是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如果失真,就会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  相似文献   

12.
突发新闻是最能令读者激动的内容之一,往往是媒体最具卖点的部分.突发新闻事件一般指那些不可预料、毫无预兆或征兆下发生的意外事件.一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追求抢发大新闻的媒体大环境中,时效性成为决定报道成败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会有一些“隐性失实”新闻在各种媒体上“露脸”,直接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的核心就是要真实可信,根据当前新闻报道过程中不真实新闻屡出不穷、读者表现出强烈不满的情况,本文对非真实性新闻的各种表现、出现原因以及要采取的解决办法作了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大忌。从新闻的采写主体即记者、编辑的角度看,新闻失实可分为显性失实和隐性失实两种。显性失实主要是极少数职业操守低下的记者、编辑,出于名利等方面考虑,故意炮制无中生有的新闻,或者故意隐瞒一  相似文献   

16.
韦中华 《青年记者》2010,(13):64-67
突发新闻是最能令读者激动的内容之一,往往是媒体最具卖点的部分。突发新闻事件一般指那些不可预料、毫无预兆或征兆下发生的意外事件。一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追求抢发大新闻的媒体大环境中,时效性成为决定报道成败的一大关键。另一方面,由于事发突然,情况复杂,采编过程中常常遭遇诸多不确定因素,要短时间内确保信息的精准无误,有相当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去了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就无法取信于民,也就失去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新闻写作在过程、语言、细节、心理活动、背景材料等要求必须准确无误。但新闻有些失实是明显的,读者一看就能轻易地辨别出来。像名称(地名和人名)、法规、常识性知识等等。而有些失实则是读者不易发觉或根本看不出来的,这种失实,往往更具有破坏性和消极性。我们则称之为新闻隐性失实。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众多新闻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失实现象却时有发生,如有些报道是彻头彻尾的凭空捏造,有些报道中人名,地名、时间、事件经过、历史背景或数字引用等具体细节失实,有的张冠李戴,有的任意夸大等等。这类失实新闻危害虽大,但由于有客观具体的判断依据,比较容易鉴别,大多能引起传播者和受众的警觉。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新闻,表面上  相似文献   

19.
诱导式暗访引发新闻投诉 今年6月29日,重庆市民张先生受当事人刘紊梅(化名)委托。到重庆某报投诉,认为该报记者诱骗他人违规违法,人为制造新闻,欺骗读者。张先生强烈要求记者就自己错误的采访方式,向当事人刘素梅道歉。投诉源于6月25日重庆某报17版头条新闻“朝天门卖喜烟。玉溪140元一条”。报道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记者在重庆市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朝天门暗访买假喜烟的经过。  相似文献   

20.
江薇薇 《传媒》2015,(7):78-80
选择性失实新闻报道在国内外新闻界都普遍存在,它不但无法向公众还原新闻真实,更有损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本文对选择性失实新闻报道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