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电视新闻是新闻报道与电视传播手段的结合,电视新闻在叙事的过程中既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必须注重改变其文本多义性的特点,同时电视新闻在叙事过程中,往往因"现场"的出现,从而使得电视新闻仍然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赵爽英 《新闻界》2013,(17):29-32
电视新闻是新闻报道与电视传播手段的结合。在新闻客观性的约束下,电视新闻关闭了电视文本多义性的特点,通过调整内部叙事结构,将文本意义引向单一的解读。但是,通过"现场感"的营造,电视新闻仍然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宋煜 《东南传播》2012,(12):99-100
作为一种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结构规律以及各要素相互关联的叙事类型,电视新闻解释性报道也可以从叙事学角度进行审视。本文借鉴叙事学故事、话语和意义建构等理论,对电视新闻解释性报道"讲什么"、"怎么讲"和"为什么"进行剖析,从而梳理出电视新闻解释性报道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报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政治属性和产业属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在部分电视时政类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对立思考两重属性极大地减弱了报道的可视性和影响力。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模式,是践行"走转改"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电视新闻品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当前,电视新闻报道的传播模式仍多为5W模式,叙事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容易导致观众丧失观看兴趣。随着视听语言的持续发展,只有不断增加叙事技巧,形成系统叙事体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向观众传递信息,才能不断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水平。本文从故事化新闻叙事、构建多样化的叙事文本、整合视觉传播符号的角度分析了多样化叙事手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合理地运用"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真实性,更能吸引和感染观众。近些年,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期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一、什么是"同期声"?电视"同期声",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采访时摄录的有关新闻事件的声音。包括新闻当事人和采访记者讲话以及现场的各种声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音响。同期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带领观众还原事件现场的作用,是电视新闻的客观记录。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就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新闻学的一个分支,经过迅速发展,日益凸显出在重大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学界对深度报道的关注也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电视新闻中,画面、语言、声音、文字作为承载新闻信息的符号,在目前盛行的故事化新闻叙事方式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目前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现状进行研究的角度虽然很多,但专门研究电视新闻画面叙事功能的则不多.本文试图以国内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代表节目之一《新闻调查》为例,分析目前的深度报道中电视画面的叙事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莎 《东南传播》2014,(11):136-137
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宽视角、更深层次的报道,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区别于一般新闻报道的最根本特征。但地方台新闻联播中的深度报道往往与主题性报道划上等号,"高上大"有余、"接地气"不足,忽视了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改版后的《福建新闻联播》专门开辟了"今日关注"版块,紧贴受众视角、剖析热点话题,突出了题材的重要性、评论的思辨性、报道的立体性和手段的丰富性,弥补了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不足,有机融合了电视新闻深度与热点。  相似文献   

9.
从受众角度探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报道快速、简短、广泛、鲜活等特征.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上要以受众为中心,更新节目制作理念,坚持创新思路,在新闻题材的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意上要求“新”,在具体编排中要做到:形态上注重现场性;内容上注重本土化;报道方式上注重互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方周末》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从新闻报道的视角、聚焦、叙事修辞和文本的可读性等方面着手,分析、总结了《南方周末》地震报道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1.
赵爽英 《新闻知识》2015,(2):11-12,41
20世纪后期,报纸在电视的影响下经历了一次重要变革,主要体现为报纸版面形式的调整及新闻报道模式的变化。此次变革被称为报纸的"重新设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电视新闻的开放性叙事对报纸产生重要影响,报纸通过图文及版面的变革,实践了报纸的"电视化"变革,并塑造了开放新闻叙事的面貌。本文以跨媒体叙事理论为思路,通过探讨报纸"重新设计"运动中的开放叙事实践,认为开放新闻叙事是当代报纸变革的重要思路,媒介融合时代的报纸将继续实践"开放新闻"的理念,将新闻叙事形式的变革深入到叙事结构的层面。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编后是指在新闻报道之后依托于新闻报道进行评说、引发思考的简短评论,具有新闻性、针对性、贴近性、指导性、短小性等基本特征,它既依托报道又超脱报道,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给人以深思的余地。笔者结合近十年的编辑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电视新闻编后的重要性、特征及写作要求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营造想象,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电视新闻报道中存在两种基本想象:一是故事想象;二是情感想象。这两种想象体现了电视新闻报道不同的创作手法,故事想象主要通过对新闻议题的设置、新闻报道的角度、新闻叙事的结构的安排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珂 《新闻世界》2009,(5):39-40
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以其内容的实用性、广泛性和叙事的贴近性、人情味已经成为新闻报道发展的必然方向。多元化开放的信息环境取代一元封闭的传播垄断、媒体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媒体对受众本位意识的不断加强及媒体营销时代的生存之道,都要求电视新闻报道采用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叙事的戏剧可能与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呈现方式和叙事学的发展,使电视新闻叙事的讨论成为可能。首先,电视新闻已经开拓发展了"讲故事"这种信息表现方式,或者,增加电视新闻的叙事成分,使电视新闻成为叙事学的潜在分析对象。再者,叙事学从经典的结构主义阶段走向后经典的阶段,[1]叙述文本(narrativetext)打破了局限于语言性质的疆界,把它扩展到"一种特定的媒介","诸如语言、形象、声音、影象、建筑艺术",[2]由此对叙事的视觉实现或更广意义上的符号实现提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新闻报道对于电视新闻报道历史而言是一次值得纪念的里程碑,电视新闻媒体以历史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报道了这次震惊海内外的突发危机,电视新闻用镜头感动了世界,让救援行动从现场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让这种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也让新闻报道更加真实、更加高效,对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画面语言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基础,对展示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画面美的展示,满足人们眼见为实的心理,画面美展现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拍摄,而是展现了时政新闻事件中各个因素的综合,体现了电视新闻报道的画面艺术,因此,本文就对时政新闻报道的画面美进行探讨,分析拍摄的角度和技术,以供参考。一、时政新闻报道关于时事和政治方面的新闻报道就是时政新闻报道,报道的是有关政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和活动,以及一  相似文献   

18.
刘浏 《新闻传播》2011,(3):14-15
叙事速度是由历史时间的长度和叙事文本的长度相比较而成立的,历史时间越长而文本长度越短,叙事速度越快;反之,历史时间越短而文本长度越长,叙事时间就越慢.犯罪类新闻报道的叙事速度由犯罪事件时间和叙事时间决定.本文从中国当代犯罪类新闻报道文本分析入手,分析其中三个特殊的速度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8):37-40
本文从电视图像叙事的基本规律出发,讨论电视图像作为一种媒介技术特点与其传播特征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为"时间"与"真实"的联系、"空间"与"现场"的联系、"形象"与"个体化"的联系。论文从上述三个角度,结合当下电视新闻报道实践讨论电视新闻的图像叙事中的时空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杨艳辉 《东南传播》2018,(4):150-151
本文从记者策划、采编《三明医改启示录》系列电视新闻报道心得入手,尝试分析改革类题材新闻报道中如何强化受众意识。强调从新闻消费主体,即受众角度出发,运用新闻心理学相关理论,在策划、叙事策略、电视语言运用等方面着手,拉近此类型新闻与广大受众的距离,使重大题材新闻报道更有"温度",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