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逐渐独树一帜,脱颖而出,这是电视工作者不懈钻研如何做好一档精品文化类节目的必然。电视文化类节目想要屹立不倒,必须坚持创新,坚守原则。电视节目要突破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的创新,电视工作者也要完成自我更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电视节目坚持高品质的制作,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的主要创造者为电视编导。同时电视编导也是电视传播工作重要组成点。就根本来讲,电视节目后期走势以及发展方向受到电视编导直接影响。本文主要在创新思想基础上对于电视编导进行概述,对于电视编导创新素质进行要求,同时要加大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3.
李琪  刘莹 《新闻前哨》2022,(20):37-38
步入新媒体时代,文化消费竞争愈演愈烈。曾经,作为一种具有仪式传播特征的电视晚会,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模式。融媒体时代,伴随观众审美需求的升级,电视晚会也在开发更多元的节目形式,以期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本文结合众多电视台的实践,浅谈视频短片如何在电视晚会中的创新应用,以此优化电视晚会的制作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清明作为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气与节日的指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中华文明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明。对于清明文化的传播也是电视节目承担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2011年清明节全国各大卫视的清明节目的上映,更是着重地突出了我国传统佳节与文化的历史地位。笔者即是通过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于清明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作出相关阐述,旨在阐明电视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肖潇 《传媒》2015,(4):37-39
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指出,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信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作为电视节目,应不仅仅满足于信息的传递过程,更需要文化来支撑,而这种传播就是“仪式观”.另外,电视已是传播中国文化、推广中国文化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更需要走出去,电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运作结合起来,这将是未来电视节目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行业已经成为人们娱乐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新媒体行业中,电视行业显得更加重要。电视节目一直以来都是媒体传播的主力军,也是最大众化的一种传播手段。我们平时可以在电视上观看各种娱乐节目,同时也能够收看新闻、了解相关的事件。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往往要经过很多的环节,必须经过层层把关,才能够确保电视节目的质量。电视导播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节目的策划、编辑、幕后保障,都离不开电视导播。所以导播在节目的传播与控制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导播的作用受到了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节目传播中的相关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傅居正 《新闻前哨》2014,(10):33-35
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突显出其独特的传播力量以来,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视听娱乐的选择都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或者手机媒体等新媒体,这无疑是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一种新的挑战。在当今新媒体形式下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也随之诞生。本文试从近些年成功影视现象探讨电视节目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进行改革、创新策略,突破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电视传媒是中国整个电视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视专题片作为有鲜明创作特色的电视节目形态,它的发展在体现电视总体制作水平的同时,同样对电视传媒事业有着一定的带动作用。做好西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与发展工作,在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同时,有利于对西部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丰富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9.
王爽 《记者摇篮》2004,(7):58-58
电视,是一种以传播图像为主的电子技术,它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过程。近10年来,音乐在电视节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受人们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从而,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载体——电视音乐在我国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电视音乐是将画面与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欣赏类节目,它不同于普通的电视节目,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电视散(诗)文、歌曲MTV、音乐风光片、专题片和公益广告片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载体,作为音乐之灵魂的旋律都应置于首位来考虑。尤其应考虑的问题是:旋律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王应军 《新闻窗》2006,(5):94-95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经营电视节目正在成为电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趋势。 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电视节目除了具有宣传属性,还具有生产、经营的商品属性。因此,在节目经营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控制生产成本,实现节目经营的利益最大化,做强做大电视产业,就成了电视业内人士,特别是地方电视台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进步,基于越来越先进的科技水平,新媒体也随之出现,就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传统的电视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对于电视纪录片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于电视传播来说,电视纪录片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态势之下,其活力明显降低,那么如何进行电视纪录片编辑的创新,也成为当前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问题,通过有效地创新形式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对电视纪录片节目加以关注,并且进一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这在未来的发展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纪录片工作人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找出更有效的提升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电视传播活动的重要主体,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化程度直接关系到传播的质量和效果。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化水平和主持人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电视包装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以及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 新传播时代,栏目的窄播化,频道的专业化、对象化越来越强,分众传播成了电视发展的趋势,电视包装必须顺应分众传播的心理。分众传播与目标观众形成一种通道,也就是对象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媒体时代的来临开始影响和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而电视媒体也逐渐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在当前电视媒体的传播发展中,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不仅是把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和桥梁,还起到控制节目的节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控节目走向。因此这也表明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养对整个节目传播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对于地方台主持人该如何提升其内在素养,来进一步促进电视媒体传播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声画艺术的电视,主要依靠画面和声音两种手段来进行传播,它是当今世界时空表现能力最强的艺术门类.长期以来,各个电视台的业务人员都特别重视电视的画面,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电视既然是声画结合的艺术,那么,对电视节目中的声音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只有声音和画面的有机配合,和谐统一,才能满足观众对电视耳闻目睹的心理要求.因此,正确处理电视节目中的声画、视听关系,特别是认识声音在电视节目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建立科学的电视专业意识,挖掘电视的潜能,发挥电视的独家优势,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视节目形态的分类是电视研究的重要基础。对电视节目予以科学合理的分类,不仅有利于电视传播机构对电视节目、栏目进行总体设置和控制,也便于观众根据各自的喜好和需要选择、收看电视节目、栏目。事关电视节目生产质量和电视产业发展大计,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的电视节目没有很好的进行创新发展,本文力图从五个方面研究电视节目的创新:一是传播手段的创新;二是制度领域的放开;三是改变经济环境;四是社会文化兼容性;五是电视媒体的鼓励制度。我国的电视节目鲜有创新发展,不管是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内容。首先在节目形式上,现在我国电视节目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谈谈电视荧屏的字幕□范靖国画面和声音,是电视传播的两大媒介。电视荧屏的字幕,为什么能在电视传播中具有重要功能?这首先要从电视画面的功能与特性说起。(一)作为电视节目基本构成单位的画面,具有“多义性”的特征。也就是说,电视中单个画面的涵义,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9.
胡凯  梅也天  范佳佳 《传媒》2021,(16):72-74
电视戏曲节目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早已脱离了将舞台剧转为电视媒介播放的传统模式,创作出了独属于电视艺术的戏曲表现形态,并呈现出丰富的节目形式.琼剧电视节目作为海南琼剧艺术的重要传播渠道之一,也历经了多年发展探索,取得一定成就.然而在娱乐节目的冲击下,地方电视戏曲节目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琼剧电视节目唯有突破桎梏,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抓住机遇,才能保留节目生命力,为琼剧艺术传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真实电视这一电视节目类型,主要以社会表演学视角来探究真实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从真实电影的观念和作为社会传播技术的电视——真实电视的意涵两个方面来分析,试图阐释我们该如何来看待真实电视节目的真实性问题。分析我国国产真实电视节目发展的局限与突破,针对综艺娱乐型题材节目和非综艺娱乐型题材节目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