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与应用,各种信息传播的速度日益加快,其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信息传播具有即时化的特点。相对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也给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与难题。虽然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弊端,有利于准确把握时代发展不断跟进并加快信息的传播,但是电视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信息内容选择与传播途径上面对的人们太广泛,不同层次的人们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需求不同,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缺乏一定的个性化色彩。因此,本文将立足于电视新闻节目所面临的挑战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与电视新闻节目本身的特点,创新思路勇于面对和接受挑战,把握好时代发展的潮流全面推进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艾辰星 《视听》2018,(6):124-125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媒介融合成为大趋势。电视新闻的传播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何优化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成为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媒介融合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征,同时探讨电视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网络媒体凭借互联网提供的便捷传播平台,为网民带来全新的新闻信息收发体验,同时也给电视新闻带来巨大挑战.作为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形式,电视新闻需要正视网络时代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合理发挥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特色和优势,形成应对网络时代媒介新闻传播挑战的创新思路,增强电视新闻同网络新闻传播竞争状态下的优势,以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霜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33-134
媒介即技术,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对信息的传播方式带来巨大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当下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而且也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冲击和挑战。新媒体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与优势,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寻求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效率逐步提升,受众信息接收主动性不断增强,为电视新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据此,本文以融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论述了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特点,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并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路径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宏观调整,曾经在诸多新闻媒体中形成后来居上趋势的电视新闻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着信息资源共享与影像信息传播的多元化,电视不再是媒体“老大”,而只能以媒体之一的平等身份参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要想拥有更多的收视群,提高新闻质量势在必行,而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深度传播:电视新闻的转型提升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传播:电视新闻的必然选择"在新媒体崛起、三网融合、原有的信息媒介传播格局被打破的大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的版图日渐缩小、影响力日渐式微是一种必然,对长期以来四平八稳的电视新闻构成了最严峻的挑战。"①尽管遭遇了空前的挑战和危机,但据此并不能断言电视新闻就会沉寂,甚至走上末路,因为"微博等新媒体只是让传播更加高速化、普遍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对从业者来说在工作中不仅遇到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更加需要对新闻信息进行细致的整理、分析、甄别,同时要运用不同媒介做好推送传播.本文主要论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的特点,并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媒体的发展。我国的电视节目,正在不断地推进数字化工程,逐渐向数字化和高清化的方向发展。高清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不仅为创作人员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还是一种挑战,需要创作人员掌握一定的新闻特点和拍摄技巧,才能做好高清电视新闻的制作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报道中最能体现电视新闻特性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报道中最能体现电视新闻特性的一种报道形式。从传播学意义上来讲,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实现了信息生成、信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接受四个环节的完全同步,以其传播速度快、与观众零距离的现场感和记述过程的完整性等特点,在最大程度上通过声画满足观众“耳听为虚,[见为实”的心理要求,充分体现了电视传播的的独特魅力。本文围绕大型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操作过程中涉及的诸元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做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提供研究探讨。一…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采摄手段(ENG)的运用使电视新闻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突破,使电视新闻形成了人格化的传播优势。ENG一大特点是摄录同步,把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采访报道,直接声形并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实现立体信息传播。在电视新闻中,语言符号信息与非语言符号信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社会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中,电视新闻凭借其电子摄制和传播的技术手段,以其视听结合、形声并茂的传播特点,成为人们获得外部信息的重要通道之一。电视新闻所具有的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和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毫无疑问,电视新闻也受到很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如媒介时间的有限,镜头空间的局限,二维平面表现、三维空间的缺憾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电视新闻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观众对于信息的接受。  相似文献   

13.
宋飞 《新闻传播》2023,(18):83-85
各类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广泛应用,有效丰富了信息传播渠道及信息传播媒介,促使经济社会步入媒介融合时代。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海量的信息数据使得传统电视新闻内容的编辑与传播面临巨大挑战与全新变革机遇,为有效满足电视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需求与要求,促进传统电视新闻的转型发展,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与探究媒介融合趋势下电视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以期为实现电视新闻编辑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融媒体时代来临前,电视新闻编辑拥有绝对的信息控制权,掌控新闻的传播形式、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网民逐渐成为信息的主人,自媒体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使得电视新闻编辑的信息控制权被分散,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当下,随着融媒体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新闻信息传播速度变得更快,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渠道更加多元化,电视新闻编辑迎来了严峻的挑战,提升媒介素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王楠 《东南传播》2012,(8):192-193
本文就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语言传播行为展开研究,在分析了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传播特点和传播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过程分析,并提出保证信息有效传播的语言传播行为策略。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规范我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行为提供借鉴,以期实现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互联网发展,给电视新闻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呈现出信息来源广以及传播多样性特征,针对此特征本文主要从多元化的采编方式、技术创新手段的融入以及队伍建设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电视新闻采编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之后,信息传播速度和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形中也对电视新闻相关栏目造成严重的冲击。即便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化媒体的发展,我国电视新闻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秒拍等多种渠道获取、传播新闻事件。这种情况下,如何让电视新闻采编机构顺应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延续主流媒体权威性、影响力、传播效果,值得深思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邱倩 《东南传播》2016,(6):135-136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不再是受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这也催生了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就能通过新媒体获取海量信息,这对传统媒体尤其电视媒体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站稳脚跟,二次传播成为电视新闻媒体拓展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更应注重在二次传播中保持新闻的真实性与公信力,填补有效信息缺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升电视新闻的二次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而言,是改革创新的机遇,也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表现。在传统媒体的衬托下,各类新媒体凭借着信息极快的传播速度、丰富的传播形式、广泛的传播范围以及互动性强等特点,非常好地满足了当下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迅速在新闻传播格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基于此,文章以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现状,以及新媒体对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带来的冲击为切入点,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对策展开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数字化、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将对电视新闻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此,我国电视新闻传播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1.电视新闻"窄播化"日益突出,体育、商业、国际等专门新闻频道不断分离随着传媒业的竞争,大众传播日益明显地向分众传播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