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璐 《新闻世界》2013,(2):61-62
微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催生和创造了全新的信息空间,形成了网络公共领域的良好平台。本文引入公共领域理论,在剖析公共领域存在价值的基础上将微博置于传播学政治学与社会学框架中结合一些微博事件探讨微博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坤 《东南传播》2014,(10):103-105
新浪微博法庭自上线以来专门处理来自新浪微博的举报信息,以网民自治的方式维护新浪微博的话语空间环境,而这一方式无不彰显着公民社会的特性。微博法庭体现了用户的共同利益追求,其成员参与行为均为自愿的个人行为,且其运行过程具有较为突出的公共性、透明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微博法庭的出现无疑是对原有互联网领域松散而略显杂乱的公共话语环境进行了一次有序化操作,是互联网公民社会发展征途上的一次升级跳跃。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和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也更有价值。本文从分析微博在公民社会中的角色入手,引出对微博舆论情况的讨论,并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引发的博友的关注为例,说明微博上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生成机制等。最后论述微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范璐璐 《新闻世界》2012,(8):262-263
微博的发展带来了自由、便捷、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它给社会及个人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微革命”。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来厘清微博的传播模式,以及微博带来的社会功能,并指出微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形势下,改革和发展需要社会稳定,同时,改革和发展又可能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社会预警显得十分重要.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具有传播性质和传播功能的社会活动,为什么会具有社会预警功能以及这一功能是如何发挥的,本文试图就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谭雁刘晨曦 《视听》2016,(7):161-162
手机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改变了互联网时代的格局。个人媒体时代崛起,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微博不仅仅满足其基本的发布信息的工具属性,而且逐渐演变成为大众化的舆论平台。微博给予普通民众平等的话语权,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考系,改变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本文主要剖析微博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其具有的特性和对公共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牛雪 《新闻世界》2012,(11):72-73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博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分析了微博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道德教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期为促进微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微博由于其交流结构上的开放性、信息转发和评论的便捷性以及内容上的“微”型化的基本传播特点,在一些社会事件中成为了传播的起源点和舆论的酝酿平台.微博影响力日益扩大,对社会价值体系也产生了现实的影响,微博问政也逐渐成为新的趋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微博已经扮演着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的角色呢?对于此,应该看到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角色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当前,微博由于其交流结构上的开放性、信息转发和评论的便捷性以及内容上的“微”型化的基本传播特点,在一些社会事件中成为了传播的起源点和舆论的酝酿平台。微博影响力日益扩大,对社会价值体系也产生了现实的影响,微博问政也逐渐成为新的趋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微博已经扮演着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的角色呢?对于此,应该看到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角色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进入web2.0时代后,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相继出现,以准入门槛低、传播效果强等媒介优势,使大众有了参与公共讨论、管理公共事务的可能,因而被认为在信息时代重新建构了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但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均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演进为蓝本,且中国本土政治、文化传媒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让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基于此,本文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选取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分别总结了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面临的两种困境:私人领域入侵公共领域,草根话语权缺失。由此,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困境原因,得出中国当下公民社会缺失、公民参政意识薄弱是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问题原因。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一种以发现和分享为基本特征、极具互动性的网络传播手段,大大增强了普通民众的话语力量,加速了社会话语权的分流倾向。本文以2011年春节的热点事件微博打拐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剖析微博的特性,以思考其对于公民意识和公共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程细雨 《新闻世界》2013,(7):176-177
【摘要】作为时下热门的传播载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互动平台。迅速崛起的微博似乎为推进建构哈贝马斯眼中的公共领域提供了某种可能。本文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为依据,探讨基于当前的微博语境是否已经具备了构建公共领域的条件。研究发现,现今的微博语境并不能达到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想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微博确实为民众的言论表达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王德辉  魏霞 《新闻世界》2011,(7):281-281
微博的兴起,开启了自媒体新时代。微博以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兴起一股微博热。本文从传播学的"5W"模式探讨微博传播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化已经基本普及。伴随着科技发展的同时,传统的传播媒介和传播载体不断被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所挑战,微博作为时下最热门的新兴网络媒介,承载着传达日常信息、传递生活感情的作用,并且在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及传媒决策与社会效应上,都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可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对公共决策提出了基本方向和范围。  相似文献   

15.
韩玄 《新闻世界》2014,(4):133-134
近几十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革。而微博这一全新的社交网络平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也迅速被广大的网民所接受,并且在社会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从微博的定义、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微博在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微博在公共事件中所起到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各类非政府组织纷纷出现,传统威权型社会悄然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微博公益本身具备公民社会的主要结构要素,它提供给公民社会参与的窗口,培育公民参与、志愿、互助、协作等公民精神,微博公益传播不仅改变着社会公益模式,也唤醒了公民意识,助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  相似文献   

17.
韩峰  高红超 《新闻世界》2012,(4):102-103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微博赋予了公众更多的话语权,拓展了公众话语空间。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通过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进行案例研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微博这种新媒体对网络公共领域构建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晶 《现代视听》2011,(12):40-42
微博传播有自身的特点:草根性、碎片化、即时性、裂变性,这些特性使它具备了新媒体的优势,便于人们言论的自由表达,并已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微动力。为此,应对其优劣势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郑珮 《新闻知识》2012,(8):55-57
微博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平台,在赋予普通人话语权方面具有比传统媒体明显的优势。许多学者看到微博的井喷式发展,都对其推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表示乐观。本文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公共性入手,结合哈贝马斯等学者关于"公共领域"的叙述,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多个方面简要分析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微博成为最热门的网络应用,它正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