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基于对这两档节目的创意、传播意图、传播内容、制作风格、传播效应的考察,并结合国外同类节目,分析汉字书写类节目对于展示汉字文化魅力、创新电视节目形态、促进国人汉字文化觉醒、搭建汉字公共外交平台等方面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市场化、商业化大肆横行,收视率绑架了今天的电视节目。对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我们不禁要问,究其本质是文化特征还是娱乐本真?本文根据两档节目中出现的精英正统和大众娱乐两种特性,为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和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之后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获得广泛关注。节目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主旨,设计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可视性为一体的节目形式,选拔来自全国范围的诗词爱好者参与其中,并邀请诗词大家就诗词进行解析,节目以受众为本的设计理念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正能量内涵,一经推出就获得强烈的社会效应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
韩荻菲 《视听》2016,(12):65-66
中央电视台的益智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获得了人们的关注,书写汉字的热潮持续升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表现形式上简明而具有普及性,有趣而具有深入性,在立意上严肃深刻,传递给人们丰富的汉字文明,为拯救汉字手写危机做出贡献,成为中国电视益智类节目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从2013年以来,在真人秀娱乐节目、网络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之际,《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批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推动了文化类节目的又一次热潮.但是,近年来的文化节目基本采用传统的竞赛问答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但节目设置总体上并未做到推陈出新.2017年央视推出的《朗读者》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的传播生机,该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历时两年倾力打造,其新颖的传播模式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热烈讨论,成为具有创新传播意义的"网红"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6.
沈梦尔 《视听界》2014,(1):66-69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推出了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灵感来自于美国拼字大赛SpellingBee。节目在借鉴SpellingBee运作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国情,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但节目仍存在“亮色”不多、“变法”不活的缺点,SpellingBee的广泛参与、公平赛制、宣传推广、家庭氛围值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弢 《东南传播》2014,(2):97-99
本文从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入手,分析节目的设计宗旨,传播效果,并思考大众传媒在汉字书写传承,以及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汉字书写节目在2013年取得了成功。大众传媒在传播知识,廓清认识和引发关注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是,汉字书写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今天仍然面临困境,需要全方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等音乐类真人秀纷纷抢夺观众的这个夏天,一档以“写字”为主要内容的节目竞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叫好又叫座,是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面前,我们曾经以为再熟悉不过的汉字,似乎正在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信息化时代、高科技产品在给我们带来便捷之时。又让多少值得我们骄傲的文化传承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这是当前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文化教育类节目引起关注和热议的心理起点。  相似文献   

10.
蔡骐  李予希 《新闻前哨》2014,(10):27-29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自2013年开播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首先从社会现实、媒介发展、受众需求三方面探讨汉字听写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其次,本文从节目繁荣发展之中观察其潜在的隐忧,包括文化传播的异化、汉字书写效果的有限性以及受众参与渠道的单一性。最后,为使节目获得持续发展,本文认为节目应当考虑引入体验形态,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多元化创新,并且应构建更为丰富的受众参与式文化。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5,(Z1):5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等节目热播,掀起一股原创文化类节目热潮。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出版企业也凭借自身内容资源的优势,纷纷介入文化类节目的制播中。《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报道:对于视频网站来说,最主要的优势是平台搭建,自制和原创并非最擅长。尤其是文化类节目这种需要内涵积淀的作品,并不是所有视频网站能够自如驾驭的。因而,视频网站"搭  相似文献   

12.
原创文化节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就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总体格局而言,原创文化节目尽管在数量和市场价值方面不及娱乐类综艺节目,却从未远离观众的视线.近年来曾先后出现了三次原创文化节目热:2005年前后,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百家讲坛》引发了全社会读历史、品经典的热潮.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重新点燃了中国语言文字热.在其带动下,《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国色天香》《中华好故事》《最爱是中华》《Hello中国》等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原创节目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13.
正3月5日,中央电视台在京举行《创新节目模式传承传统文化——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研讨会,总结《中国谜语大会》的创新与突破,梳理其文化内涵与传播意义,探索电视传媒向全媒体转型的路径。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舒东、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中国网络电视台副总经理晋延林、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姜文清等领导和业界专家、学者以及《中国谜语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的成功模式与经验,积极创办本土原创的优秀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自2014年2月11日起,《中国谜语大会》连续3天在中央电视台直播。据央视数据统计,在此期间总共吸引了2.8亿的电视观众,而直播期间参与节目实时互动的观众人数也高达206万。由此,依托传统习俗或文化热点,以观众同步互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以汉字听写为主题的节目,播出后在众多电视娱乐节目中突出重围,引发热议。本文从民族文化的节目理念和节目本身的特色入手,分析节目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以汉字听写为主题的节目,播出后在众多电视娱乐节目中突出重围,引发热议。本文从民族文化的节目理念和节目本身的特色入手,分析节目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李蕾 《中国广播》2014,(3):102-103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18.
赵娅军 《传媒》2018,(2):36-37
继本世纪初《百家讲坛》之后,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等开启了中国电视新一轮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潮.此后,《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等相继推出,2015年,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也获得好评无数,2016年与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这一轮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典型力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传统文化电视传播的一个缩影,近五年间该类节目的发展路径对传统文化电视传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泛娱乐化盛行的语境下,依靠传统文化类节目突围,或是我国电视节目实现新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此间,诸如《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于丹品味汉字》、《中华好诗词》、《中国灯谜大会》等一批文化节目纷纷涌现,力求以有形的文化载体来洞观、探源与剖析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肌理,从而为我国荧屏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勾绘出鲜明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综艺娱乐类节目大行其道的形势下,以汉字和成语等为载体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却异军突起,引发了传统文化热播浪潮,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媒体传播拓展了空间和思路。本文以《中国谜语大会》《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为例,对当前电视媒体传统文化热播的经验和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