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今年1月,全国电视媒体就已有300多家开设了法制栏目.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法制节目播出格局。尽管我国的法制节目正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但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法制节目如何担负起普法和释法的社会责任,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受众?笔者在此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电视法制节目是向公众阐释法律事件始末、宣传正确法制思想、普及法律知识、实现法制教育的节目形式。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公众法律意识显著提升,并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对电视法制节目的内容、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电视媒体市场化运营发展的影响下,电视法制节目的普法服务功能被削弱,内容泛化、形式娱乐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电视法制节目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电视法制节目亟需找准自身的定位,积极承担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社会责任。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创作及报道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强化电视法制节目普法服务功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电视法制节目竞争激烈的时代,公信力对于电视法制节目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它是电视法制节目吸引受众眼球和耳朵并取信于受众的法宝,是电视法制节目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更是电视法制节目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前提条件。电视法制节目的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电视法制节目的权威性、美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观众对法制类节目的需求,大量法制节目出现在影视载体中,满足国家法律体系普法要求,满足了观众求知、探索和娱乐的需求,但从近几年法制节目形态来看,同质同类现象,娱乐性过强、缺乏道德底线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电视法制节目形态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发展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电视法制节目,是指以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及普法为内容的电视节目。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之相应的是近年来各级电视台拍摄法制题材电视节目的热度也在逐渐升温,我们注意到,电视法制节目的数量和比例较以往明显增多,有的节目还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拟从现时的电视法制节目出发,对其略作探析。一、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综观各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在荧屏上,一是固定法制题材以专栏形式播出的节目,也就是栏目化的电视法制节目,如中央台的《社会经纬》,山东台的…  相似文献   

6.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电视为传播媒介,以传播法律知识为内容,以普法、释法和指导用法避免或减少犯罪为宗旨,关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电视节目,为我国实现法治化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法制节目的繁荣,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除目前法制节目娱乐化、同质化现象备受关注之外,法制节目本身存在的"乱象"也愈渐明显,这与法制节目倡导的法治精神是相违背的。本文从"乱象"入手,探讨法制节目"乱象"的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农村受众为目标对象,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究他们对电视法制信息传播的接触与关注情况。研究表明,农民对电视法制信息传播的接触度总体上不低;更喜欢电视通过涉案剧、以案说法、涉案新闻调查、普法栏目剧、法律讲堂等方式传播法律知识或法制信息;对抽象的、比较远离自己实际生活的纯法制信息,不太关注;更看重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制信息;对电视法制舆论监督的功能发挥满意度低;农村受众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法制信息沟”。  相似文献   

8.
法制类节目在我国的电视发展史中已走过了近三十年,但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导致现有的法制类节目已不足以满足受众的内心期待。从中央电视台王牌法制节目《今日说法》中衍生出的新节目《撒贝宁时间》在多层次、多角度上重新塑造了人们对法制类节目的观感。  相似文献   

9.
王峰 《传媒》2012,(6):42-43
法制栏目剧是目前众多电视媒体纷纷推出的节目形态。它以普法宣传为目的,以平民化的视角,将真实的案例进行故事化演绎,通过专业或业余演员扮演的方式,将抽象的法理内容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电视荧屏上,既有效地满足了电视媒体机构的节目播出需求,又有力地配合了社会法制建设进程和法律生态的形成,成为社会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唐晖 《声屏世界》2004,(9):24-25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观众欣赏品位的提高,电视法制节目,特别是地方台的电视法制节目与社会责任的要求、受众需要的期待,明显存在着差距,而且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不少地方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已风光不再,收视率开始下降。如何提升电视法制节目的品质,不让已聚集的受众流失,是电视法制节目的制作人当今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普法进程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报刊、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都设立了专门的法制版面或者法制栏目。电视法制节目虽然表现形态各有差异,但在重视叙事技巧和策略上,却又有相同之处。因此,本文拟以《法律讲堂》为分析样本,探讨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艺术。我们所关心的是:电视法制节目要传播怎样的现实规范?这一目的又是怎样通过各种叙事手段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一五"普法宣传的提出,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开始在我国荧屏上出现。之后,伴随着我国的法制进程与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法制节目从节目形态到节目内容和时段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从电视法制节目诞生到现在,法制节目始终是电视观众的收视热点。但是综观其节目形态、内容、采访、编辑、表达方式、镜头的设计与运用等,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红学 《新闻界》2012,(7):11-13
随着电视传媒的日益发达,在目前国内的电视体育竞技节目中,开始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因素,使得整个节目轻松活泼、趣味十足,既满足了人们对时下竞技信息的需要,也娱乐了广大受众,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文以河南卫视《武林风》节目为例,对电视竞技节目的娱乐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白晶 《记者摇篮》2009,(5):92-92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节目,导致同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定位重复率高,导致许多法制节目遭遇收视瓶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层次、专业与否、收视心理对法制节目受众进行细分,分析每一类型的受众的具体收视需求,以不同类型受众的不同收视心理和收视需求为出发点,策划、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国内综艺节目的竞争日益激烈,与以往传统娱乐节目单向传播的方式不同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视率,电视从业者越来越以娱乐节目受众群体的需求角度来制作节目。由于传媒时代的开放性与竞争性,我国综艺节目不仅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海外娱乐节目的冲击,受众因此对综艺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对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了解,才能不断满足各种类型受众的需求,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6.
如今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中央台、各省市级电视台都在努力地寻求新的生存、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电视节目亟需富有创新能力的策划者来推动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满足受众不断提高的心理期待。法制节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电视节目类型,它在电视传播中发挥着重  相似文献   

17.
李娜  安东 《今传媒》2015,(1):115-117
普法栏目剧作为近几年电视荧屏上炙手可热的一种节目类型,吸引了法律专业人士和大量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以中央十二台《普法栏目剧》为代表的法制栏目剧在公众的普遍称誉中收视率不断刷新,不仅在电视业界开辟了一种新的成功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普法的效果。然而以传播法律知识为宗旨的普法栏目剧由于没有学理上的指导与支撑,其普法效果究竟如何鲜有人知。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释析以及对典型节目的文本分析,客观的呈现普法栏目剧的发展现状,并着重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正节目的价值理念彰显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传播所要实现的社会功能。二十多年来,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以传播法律知识和增强国民法制意识为目的,始终把法治、道德、社会作为核心内容,其产生、发展和兴盛的每一个脚步都记录并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并在当前到达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水平和影响。一、电视法制节目传播价值理念的演进过程由于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从诞生  相似文献   

19.
法制节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普及法律知识,因为其实用性、可看性,一直深受观众喜爱。可随着法律意识的提升,受众对现有的法制节目样态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面对瓶颈,法制节目必须求新求变,转换思路,把新闻当成故事讲,让法制节目故事化,尝试新的报道方式。法制节目的故事化具体体现在人物的个性化、语体的风格化、故事的情节化以及故事的细节化。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来讲道理,让法制节目能够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更良好的传播效果和普法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何欣蕾 《声屏世界》2016,(11):22-24
为了解电视法制节目受众的收视行为,以及受众对电视法制节目的真实评价,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电视受众的基本情况、收看电视法制节目的行为及其态度。该问卷调查借助网络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将设计好的问卷录入后,生成网络电子问卷,在“问卷星”网络平台发布,为电视法制节目的改进与发展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