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传媒》2011,(8):137
<正>连日来,随着《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的持续发酵,世界各国媒体在批评该事件的同时,也在质疑西方新闻价值观。英国《金融时报》21日发表题为"卡梅伦、判断力及媒体"的社评指出,连日来电话窃听丑闻的扩展,已使首相卡梅伦处于遭受实质性打击的威胁中。在任用库尔森为新闻助理  相似文献   

2.
田新玲 《新闻知识》2012,(3):109-110
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揭露了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曾经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以致扰乱警方破案。由此,"窃听丑闻"爆发。《世界新闻报》多名相关人  相似文献   

3.
《报刊之友》2011,(8):137-137
连日来,随着《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的持续发酵,世界各国媒体在批评该事件的同时,也在质疑西方新闻价值观。英国《金融时报》21日发表题为“卡梅伦、判断力及媒体”的社评指出,连日来电话窃听丑闻的扩展,已使首相卡梅伦处于遭受实质性打击的威胁中。在任用库尔森为新闻助理及他与新闻国际高层关系这两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4.
2011年英国《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事件而停刊,西方新闻传播业界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然而,西方新闻传播业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断完善着以"新闻自由"为根基的西方新闻职业道德体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套强势的话语体系仍将是国际社会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的主流体系,并依据它来制定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5.
以散播丑闻起家,又因深陷丑闻而猝死,《世界新闻报》用一场窃听风暴,了断了自己168岁的性命。但是说完那一句谢谢,再见之后,却依旧没有让窃听丑闻走到终点。8月18日,英国警方以涉嫌密谋窃听的罪名逮捕了原《世界新闻报》驻美国好莱坞记者詹姆斯·德斯伯勒,  相似文献   

6.
范军 《传媒》2011,(9):60
近日,因卷入"窃听丑闻"的《世界新闻报》触发众怒,在走完了长达168年的发行历史后,黯然宣布永久停刊。重新审视《世界新闻报》的兴衰与沉浮,我们不能不谈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西方传媒愈演愈烈的新闻低俗化倾向。其具体表现为,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将名人趣事、  相似文献   

7.
人类是一个共同体,尤其是在今天的“地球村”里.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倒闭,“窃听丑闻”是整个新闻界的一个悲剧,而不仅仅属于西方新闻界.新闻,在本质上是中性的,服务于公众,客观、公正、独立、真实地报道真相,这是新闻的核心内涵.因而,窃听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抵触法律、违背新闻伦理、冲破社会道德底线、侵犯公民隐私权等问题,同样值得中国新闻界警醒,而非袖手旁观、幸灾乐祸.不客气地说,中国类似的问题或许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方明  夏亮 《东南传播》2012,(5):91-93
英国著名小报《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事件暴露了某些西方新闻媒体为了获取商业利润而滥用新闻自由;呈现了西方垄断媒介集团无视社会责任,追逐利润的本性;也揭示了西方媒体与政府的复杂关系。这些值得处于改革时期的中国新闻界警醒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窃听丑闻为何会闹得如此大?《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因英国《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的调查而曝光.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公众普遍批评,缘于《世界新闻报》不仅仅窃听王室、名人、权势人物,而且将窃听的魔爪伸向普通民众、弱势人群.在英国,媒体往往揭示公众人物的许多爆炸新闻,这些做法虽然难见阳光,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法也非正当,但较为公众容忍,因为民众多认为权势人物作为强势一方,应该得到适当监督,从而规范甚至制约其行为.比如当年英国公众对媒体对戴安娜王妃等王室成员的"狗仔队"式采访报道并未表现出很大愤怒,而这次却让默多克多少有了点英国"全民公敌"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传媒大亨默多克麾下的英国老牌小报《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被迫于2011年7月10日关张歇业。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媒体遭遇新闻官司而受到处罚的事例并不鲜见,但这次却有些不同。7月5日,英国的严肃报纸《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爆料:《世界新  相似文献   

11.
一、从窃听丑闻说起,谁是压垮《世界新闻报》的最后一根稻草7月初,《世界新闻报》2002年侵入13岁被绑架女孩米莉·道勒手机留言信箱一事曝光.随后,《世界新闻报》多年的窃听行为大量曝光,受害人可能达到4000多位.这,显然引发了众怒,《世界新闻报》一时间便失去了立足之地,7月10日,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停刊.事情还没完.7月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前新闻主管安迪·库尔森因窃听丑闻被捕,库尔森曾任《世界新闻报》主编,同日,卡梅伦召开记者发布会,辩称当年雇佣库尔森“没有错误”.  相似文献   

12.
7月10日,有着168年历史、280余万份发行量的英国《世界新闻报》因陷入窃听丑闻而被迫关门。英国媒体披露,《世界新闻报》不仅窃听电话,而且截收电子邮件,窃听对象约4000人,包括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遇难者家属、伊拉克战争阵亡士兵家属,以及英国各界名流及王室成员。窃听丑闻不仅葬送了这家拥有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小报,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3.
5年前,《世界新闻报》意外曝光了只有少数几个亲信才知道的威廉王子膝盖受伤事件,英国报人虽然心生疑虑,却大都选择沉默。因为靠窃听电话来炮制独家新闻,在英国新闻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世界新闻报》接下来的种种行为似乎连同行都不  相似文献   

14.
陈力峰  李光正 《今传媒》2011,(10):52-53
2011年7月10日,英语国家发行量最大的百年畅销"小报"《世界新闻报》被迫停刊,其长达168年的历史画上句号。《世界新闻报》停刊,不是因为经营不善,不是因为网络挤压,而是因为坠入"窃听丑闻"泥潭。《世界新闻报》疯狂的窃听行径,不仅违反报业的自律守则,而且明显违反法律和侵犯人权。它为了疯狂追求刺激性新闻而不断突破法律和道德约束,最终走上穷途末路。这起"窃听门"事件,同样使我国的都市类媒体陷入反思:新闻媒体如何把持道德和法律底线?受众巨大的都市类媒体如何构建自身公信力?本文认为,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媒体正在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清媒体的特有属性,坚守我们应承担的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自觉摒弃、抵制低俗之风,切实维护媒体公信力,弘扬真善美,以真情实感吸引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日报《世界新闻报》,因连续爆出的窃听事件,激起公愤,在2011年7月10日出版了最后一期报纸,结束了其168年的历史。但因“窃听丑闻”引发的对媒体职业道德的质疑却没有因为报纸的停刊而结束,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10日,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世界新闻报》因连续爆出"窃听丑闻",激起公愤,最终停刊,结束了其168年的历史。此事虽过去了两年多,但我国媒体并未从中深刻反省隐性采访的运用尺度,更鞭策新闻从业人员要对"暗访"进行制度化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7.
陈涵  罗梦  李华 《新闻知识》2012,(2):49-50,45
《世界新闻报》的“窃听门”事件轰动全球,制造具有轰动效应的舆论监督,即“揭丑”是“窃听”的目的之一.不止《世界新闻报》如此,许多传媒在信息资源争夺愈加激烈的今天,为获得阅读率和收视率,践踏新闻职业道德.本文着重研究“窃听门”事件给传媒舆论监督的启示,并对传媒舆论监督的未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4日,由于窃听丑闻被揭发,英国《世界新闻报》于7月10日出版了最后一期,终结了长达168年的历史。随后,包括一向以严肃报道著称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镜报》等报纸也相继被披露"普遍"存在窃听电话现象。为了应对窃听丑闻,2012年6月28日,新闻集团分拆为出版与娱乐两家上市公司,默多克也于7月份退出了旗下数家子公司的董事会。  相似文献   

19.
吴竞韡 《新闻窗》2011,(6):27-29
现实生活中的隐私泄露事件 1.默多克"窃听门事件"2011年7月,默多克旗下的知名小报《世界新闻报》被曝曾在2003年窃听时年13岁的失踪女孩米莉?道勒的手机语音信箱,并删除了其中一些留言。这种行为误导了警方的判断与侦破工作,以为当时已经死亡的米莉?道勒尚在人世。同时激起了英国民众对于《世界新闻报》窃听普通民众行为的愤怒情绪。  相似文献   

20.
英国百年老报《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停刊倒闭,在传媒和出版界引起重大反响,成为轰动全球的新闻事件。目前事态正在发展,英国政府和司法部门已介入调查,该报上司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出席英国议会下院听证会接受质询调查,包括前执行主编等多人已被警方逮捕,新闻集团旗下的其他传媒有的也可能被卷入丑闻事件。为什么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