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12月,一部名叫《话说长江》的电视纪录片出现在荧屏上,第一次以电视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长江流域美丽的风光。在长达半年的播出中,《话说长江》以40%的收视率创下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收视奇迹,令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和广大观众见面了.这是继20年前《话说长江》播出后.又一次系统的.全面地在荧屏上展示中国母亲河长江的最新影像.  相似文献   

3.
林溪漫 《东南传播》2011,(8):112-114
与《话说长江》相比,《再说长江》在电视理念上的创新、电视技术上的突破,它折射出这二十年间中国纪录片发展变迁的璀璨光芒。本文通过对两部恢弘的社会画卷《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比照分析,探究我国纪录片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以及采编手段上所取得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就像拍摄纪录片《再说长江》无法逾越20年前《话说长江》的那个坐标一样,评析这部新作,也难以脱离对于《话说长江》那部曾经创下40%收视率、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深深印记的“电视连续节目”的观照。  相似文献   

5.
从事电视教学46年,我一直关注着电视屏幕。就电视新闻传播来说,从电影胶片时代、模拟再现时代,到现在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其间我感受过那些渐变的过程,也迎接过突变的震撼。电视屏幕可以看作是一个流动的生命体,它总是在前进和变化之中,让我这个始终关注着电视的人,真是感慨颇多。1983年8月7日,《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当时我感受的就是一种突变的欣喜。这个节目的播出,让我看到当时电视人在极力摆脱电影观念的束缚,努力探索电视自身的特性。《话说长江》是中国电视第一次与观众有约的电视系列片,那时中国的电视台只有几个频道,每个节目…  相似文献   

6.
1983年,《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取得了40%的收视率。专家评论其为“电视史上的里程碑”,一首昂扬的《长江之歌》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合唱曲目之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台创作了一系列重大题材的大型纪录片,这类原创性纪录片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投资大、周期长、新鲜度高、影响面宽,具有鲜明的独家性。从80年代初期的《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黄河》,到90年代的《望长城》、《大三峡》、《毛泽东》、《邓小平》、《改革开放二十年》和《新中  相似文献   

8.
孙平 《青年记者》2013,(6):69-70
回顾我国大型的纪录片,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从万人空巷收看的央视纪录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到20年后的荧屏巨献《再说长江》;从雄伟壮烈的《点击黄河》到温婉多情的《西湖》;从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江南》到直击当下现实的《大三峡》、《水问》,从异域纪录片《海洋》在中国热映到我国第一部梳理海洋文化的《走向海洋》诞生,以水为主题的纪录片不胜枚举。纪录片似乎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回归的思考     
回归的思考刘景琦从1988年起,上海电视台国际部开始认真对待纪录片创作,并且陆续制作了几部较过去质量好一些的作品。它们和煌煌巨制的《丝绸之路》、《话说长江》乃至近年的《望长城》相比,既无绝活,又无新招,未见有什么特殊之处。如果说有什么成果,也无非是我...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最近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的确是一部巨献之作。它题材重大,主题厚重,规模宏大,我看后既振奋不已,也感慨良多。虽然这种振奋和感慨由多方面原由汇聚而成,但有两点非常突出:第一,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大台,它把记录中国改革建设的伟大实践,始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而20年前的长江和20年后的长江,正是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个真实缩影,这样的前后对比拍摄,可以清晰地凸现中国发展的主脉;第二,它同样也真切记录了中国的电视和中国电视人可喜的成长史,从20年前的《话说长江》到20年后今天的《再说长江》,不仅记录了中国电视…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片——尤其是一些风光片、抒情片里,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古诗词配置于解说词中;几部大型系列片——从《丝绸之路》到《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直到最近一、二年的《黄河》、《蜀道》,也都运用了大量古诗词。古诗词为电视片增添了不少艺术的魅力。然而,要让观众在一瞬而逝的屏幕前接受古奥幽深的古诗词,困难也不少,运用不当,甚至会使一些观众望而却步,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余智红 《新闻传播》2010,(6):102-102
一、纪录片兴衰之路在中国人的心中,纪录片并不陌生。随着上个世纪《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下的收视狂潮,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纪录片栏目的昙花一现和前仆后继,中国的纪录片成长之路也越来越迷茫。  相似文献   

13.
陈铎的眼泪     
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中央电视台播映了系列纪录片《长征:英雄的诗》。长征红军将士们英勇献身、克服千难万险的精神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陈铎在第四集《母亲万岁》中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的场面,也使我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陈铎是中央电视台老的节目主持人。他在《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等节目中的沉稳淳朴的风格和语调,给我的印象是一位长者和学者。而这一次我却看到了他满腔激情的一面。 那是陈铎采访李中权老将军的时刻。李中权一家都参加了红军。他的母亲经过两次翻越雪山后身体已  相似文献   

14.
杨烁 《新闻传播》2006,(5):64-64
具有文献和人文色彩的电视记录片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记录片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望长城》《毛泽东》《邓小平》成为记录片时代的高峰。其中,文献元素的合理使用让电视片视野开阔,结构严谨。  相似文献   

15.
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20年前,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话说长江》,以影像揭秘的方式,让广大观众通过这条大江的历史渊源与当时的现实变化,看到了改革开放将会给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能够带来的变化前景。20年后,中央电视台摄制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与观众见面了。这是对  相似文献   

16.
张华 《现代传播》2001,(2):89-91
从《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到《黄河》、《望长城》,再到《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香港沧桑》、《共和国外交风云》,中国的大型专题片跳跃式地走过了二十年。近一两年,从中央电视台到有实力的地方台,大型专题片更是全面开花,各省类似中央台《改革开放二十年》这样类型的作品比比皆是,大型专题片的选材范围已经扩展到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然而,繁荣的背后是更大的压力,进入新世纪,各电视台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制播分离已势在必行。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大型专题片的选题和策…  相似文献   

17.
从《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开始,纪录片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纪录片以它“真实地记录历史”的功能而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同和欢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在传媒各种形式的分支中,纪录片的回归引人注目,《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大型系列纪录片的相继播出,再度掀起纪录片之热,由风光  相似文献   

18.
晚起的电视游记,以迅猛不及掩耳之势,闯入人们的生活,《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万里长城》,以及许多精巧的短片,一部又一部,使人们观之着迷,美不胜收。陕西电视台拍摄的电视游记系列片《蜀道》(十集),就是我国电视游记崛起的浪潮中诞生的。它内容清新,顺畅自然,古今交融,历史性、趣味性、知识性兼备,富有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一部比较成功的系列游记片。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开播。它是对20多年前《话说长江》创造40%收视奇迹的呼应和延续,似乎注定要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笔认为,《再说长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运用了高端的电视技术和新鲜的电视素材,或展示了壮阔的时代背景和巨变的现实面貌,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一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纪录片故事化”。它以人物为故事载体,通过画面语言与声音的表现,对纪录片的视听信息进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20.
长江,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正在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缩影。古老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亘古不变”与“万象更新”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一直吸引着电视人的目光。1983年8月,25集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播出,掀起了一场持久的“长江热”,以40%的收视率创造了中国电视的收视奇迹,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06年7月,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承制、制作周期长达两年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央视一套隆重播出,再次引起了广大观众、业界与学界的关注。该片以饱满的激情,立体、多维、全景式地展现了长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壮丽景象和人文景观,以强烈震撼的视听冲击力凸显出魅力长江的新形象,充分挖掘了长江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价值,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上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力作。本期“个案研究”邀请了《再说长江》的几位主创者和专家,就《再说长江》的由来、创作历程、历史文化意义及电视艺术与传播价值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