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级电视台是我国广播电视系统中最基层的组成部分,全国大约2000多家.由于受到地域、资金、技术、人才、体制等制约,在媒体强势竞争的当下,县级台大多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想要打破发展的僵局,就要在办好新闻节目上下功夫.本文从县级台的现状和实际出发,围绕如何做好每天节目,展开论述,分析了县级台的“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2.
1983年,我国制定的"四级办电视"方针,即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这一方针使中国电视事业结构向多级办台转变。时至今日,全国电视台数量达上千座,区县级电视台更是数量庞大、结构冗杂,存在诸多发展瓶颈,加之数字新媒体应用的迅速扩张,使大多数区县级电视台面临挑战。在新的大媒体环境下,如何寻求区县级电视台的全新突破,如何与数字新媒体融合成为了摆脱窘境的关键。本文以海沧区广播电视台为例,结合本地区位优势、本土文化及对台特色,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道,旨在分析及解决区县级电视台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小林 《东南传播》2014,(10):137-139
在媒体林立、竞争惨烈的当下,最底层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受到各级电媒、平媒和网站、手机等新媒体的渗透和挤压,加上自身条件的局限等,办好时政新闻的难度很大。如何在新闻工作中,加强新闻专题类节目的策划,把一些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做好做深,吸引受众眼光,弥补缺陷,已经成为县级台新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结合自己新闻工作的实践进行思考,从"强化新闻专题类节目策划,突出节目的可看性、贴近性、地方性和艺术性,突出节目的区位优势和特色"三个方面,浅析如何做好县级台新闻专题节目策划。  相似文献   

4.
贺若军 《报刊之友》2013,(3):121-122
新闻节目的质量是决定一个广播电视台兴衰成败的关键,对于取消自办频道改为在省市公共频道播出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来说尤为重要。县级广播电视台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首选的突破口就在新闻,即“新闻立台”。如何做到“新闻立台”,一、广播电视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宣传舆论工具。要坚定“喉舌”意识,增强全局观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二、要突出特色,办好办活民生新闻。要处理好“宣导”与服务的关系,服务公众、为公众提供有效有用的资讯服务是大势所趋,是受众需求;要突出本土和个性特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朴实鲜活的表现形式,以“陕”、“俗…、“小”、“活”、“新”的表现手法,反映广大受众的所恩、所盼、所想,从内容到形式上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办出入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闻节目来,不断提升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品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逐渐稳定,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脚步的逐渐加快,我国已逐渐进入到新媒体环境中。新媒体的出现既带给了大众一定的便利以及更加广阔的网络世界,但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媒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新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体若想要稳固自身的发展地位,就必须要做出相对应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方式以及途径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加丰富。传统媒体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要想使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发展不被时代浪潮所淘汰,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各个方面进行完善。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根据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创新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新媒体也已经蓬勃发展。为适应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多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元化,希望能为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环境下要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结合市场形势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才能更好地扩大影响力、提高综合竞争优势。本文对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要搞好县级电视台新闻宣传,首先要改变“镜头围绕领导转、小台仿照大台办”的老套路,要从县级台的特点出发,求新、求实、求深,求快,才能高质量地办好电视新闻节目。具体地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播电视的改革浪潮方兴未艾,业内有识之士均在积极思考、探索21世纪广播电视发展之路,以应对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传媒竞争的挑战。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先有1999年的"三台合一",后经2005年的"局台分离",应该说,市县台体制改革进程,实际上就是广播电视资源的不断重组与优化。体制改革后的县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虽改称广播电视台,但在运行机制上各地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新闻资源的整合上,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当今是信息爆炸时代,新媒体发展日益激烈。如果没有改变意识,顺应发展形势,别说"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就连观众都很难留住,这样任何电视台都不会得到持久、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县级台存在感、价值感会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此形势下,广播电视台若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则需要对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行全面改进,才能够实现突破性的发展。新闻采编工作是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工作内容,直接关乎着新闻节目的质量,因此广播电视台应更加重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新闻采编技巧,增强新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黄金林 《东南传播》2015,(3):120-122
作为基层电视媒体,县级电视台要留住观众,就要在提升传播力上做文章。要提升传播力,要在节目内容和节目编排上下功夫。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要精简领导新闻,做实民生新闻,增加人物报道,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监督报道;在节目形式上下功夫,要注重画面的工整性,语言的平实性,编辑的规范性;在节目编排上下功夫,要慎排头条新闻,形成组合版块,注重编排节奏。  相似文献   

14.
县级广播电视台(县级台)可以说是我国地方媒体连接基层的桥梁,是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传播的纽带。近几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县级台造成强大的冲击,县级台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活力,传统地方广电传媒龚断地位不再。当下县级台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生新闻成为颇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电视新闻类别,县级电视台因其具有地方特色和贴近当地人民群众的优势而成为民生新闻发展的阵地。要做好民生新闻,需要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在互动性上下功夫,创新播报形式,并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做到"以小见大",从而获得老百姓持续的关注、喜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林莉 《东南传播》2020,(10):28-30
在媒介融合的传播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传统的策划理念、内容采编、呈现方式等都呈现出诸多问题和不适应性。面对全新的受众和传播方式,电视新闻节目要做出改变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语境。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王牌民生栏目《新闻110》为例,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面对哪些挑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变来求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级电视台是最基础的广播电视机构,由于受到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一直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然而新媒体的到来给县级电视台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县级电视媒体机构只有充分地整合新媒体资源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实现高效的发展。本文结合当前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以及新媒体环境对广播电视产业的影响,分析了县级电视台和新媒体资源整合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给县级电视台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上海广播电视台东广新闻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将频率定位为新闻频道后,广播的新闻属性和媒体优势再次凸显,许多省市电台在新闻频率专业化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而县级台由于信息量少、时效性差、报道程式化,在新闻报道方面还是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如何使县级电台也能顺应这一广播新闻发展的大趋势,办出广播新闻自己的特色,使县级电台新闻报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贴近广播新收听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以声为主,直接连线采用全新的广播新闻采集模式,突破文字稿限制,以有声语言代替传统的文字稿播音模  相似文献   

19.
李冶 《视听纵横》2008,(5):72-73
县级广播电台是最基层、最贴近老百姓的媒体,县级广播电台只有在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社会舆论和氛围的引导上,走在最前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好地以主流媒体的姿态走进百姓、贴近百姓、服务百姓,才能提高广播的影响力。这既是县级广播自身肩负的责任所在,也是县级广播自身发展的需要所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迅速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新媒体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这就对广播电视台的编辑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转型的必要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影响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转型的因素和措施.广播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众多媒体竞争中生存,新闻编辑就必须更新传统的陈旧的观念,与新媒体形式相互融合,对其内容和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充分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传播渠道,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