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亦雯 《东南传播》2013,(4):108-109
广告营销通过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来达到营销目的。现代社会广告信息越来越多,对广告受众的注意力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而注意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在广告的说服性传播艺术中,视觉形象究竟要如何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研究受众的视觉心理,提出了广告设计,特别是电视媒体广告设计中可能获取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作为广告从业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有更好的艺术品呈现。  相似文献   

2.
纪也宜  王美玲 《新闻界》2005,(5):152-152,127
广告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对广告受众心理的理解和把握.尤其在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传播以受众为导向的今天,企业如果对广告受众的心理一无所知,影响广告受众心理的各种因素一无所知,将无法使其产品发挥应有的市场效应.所以,我们在策划一个广告时,首先要根据受众心理来给广告定位。  相似文献   

3.
广告的基本功能是对对象进行宣传,其宣传的效果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其直接目的.广告的直接目的是要让这些东西在受众的记忆中留下印迹,在这个意义上说,广告就是在受众的潜意识中进行信息殖民.二是广告作品的特点.受众对某种商品印象的好坏与深浅主要取决于广告创意的好坏.三是受众方面的接受心理.广告制作人要根据受众的接受心理加以改造创造,使被宣传的对象脱离它在生产领域中所具有的那些专业化的、物质化的品质,从而获得一个被广告塑造出来的新的身份.  相似文献   

4.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在中国渐渐盛行,广告商的青睐和受众的反感让中国的植入式广告显得十分尴尬。笔者将从心理学角度探析这一问题,用逆反心理原理和选择性理解原理分析"非融入性"植入式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干扰;用单纯性接触理论,隐性宣传的心理机制,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心理机制和记忆原理分析"融入性"植入式广告产生的积极心理效果。预防引起受众的反感,是植入式广告必须解决的难题。解决之道就在于了解受众的心理,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植入式广告真正融入节目,在节目中展现自己的魅力,发挥植入式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在形式上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的最后10年,我国广告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广告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不断增强。随着越来越多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受众对广告持有一定的抵御心理,广告也就没有收获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党报的公信力是指党报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近年来,我国频发的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及对部分突发事件的报道使有些受众对党报的可信度产生了一定的质疑,从当前出现的某些受众不爱看党报、党报发行量下降、广告额下滑等均反映了这一问题.受众对党报刊发的内容"信不信",信了以后"近不近",近了以后"亲不亲",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楼宇液晶广告针对的受众是白领阶层,但是面对这些细分的受众,楼宇液晶广告却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广告策略。本文通过对楼宇液晶广告受众的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剖析,探寻楼宇液晶广告适合的传播方式和诉求方式。  相似文献   

8.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应注意把握报道时机。新闻媒体要实现对报道时机的有效把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报道时机与报道时间;报道时机与受众心理;报道时机与社会环境。只有较好地控制了这些因素,才能把握好报道时机,有效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9.
正面人物报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和社会整合的作用.在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的当下,人们对传统正面人物报道那种“高大全”式的宣传模式不再盲目接受和效仿,甚至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使正面人物报道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发挥其在精神引领和社会整合中的作用,需要媒体改革报道方式和内容,满足受众心理,增强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信息时代,特别是现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受众对广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市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广告经营也同样受到冲击,特别是新《广告法》颁布,内容单一的广告,更容易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要想改变现状,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广告业务水平,创出新意,集中全力抓受众注意力,寻求新出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告行业的迅猛发展,商品的竞争演化成了广告的竞争,而铺天盖地的广告使受众渐渐地产生了回避心理。本文从广告本身、受众传统观念、信息量等方面对受众回避心理进行初步探究,并作出未来广告将向隐蔽性、艺术性及娱乐性趋势发展的预见。  相似文献   

12.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受众心理之一种,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在大众传播中,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感情绪或抵触情绪^[1]。广告往往是要向消费者传播商品、服务信息或者一种观念,而这种信息和观念又常常是消费者不熟悉的。广告目标受众总是拿着盾牌面对广告的,尤其是在广告诉求与他们既有的观点冲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植入式广告在西方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同。我国的媒介中使用植入式广告的时间并不长,很多受众持逆反心理。本文在对植入式广告进行简介和分类之后,通过建立植入式广告的心理学模型,进而从社会心理以及个体心理中的认知、态度以及情感等几个方面来对受众的逆反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辛晨旭 《传媒》2016,(1):75-77
在如今高度商业化、信息化的社会,广告对媒介的选择越来越细化.不同的媒介各有所长,在覆盖区域、覆盖范围、受众数量、影响力及自身特点等方面都有所差异.为了使广告效益最大化,广告策划者需对现有媒介进行分析与评估,以广告市场策略和诉求对象策略为依据选择媒介,并将其进行时间和内容上的组合配置,以期达到广告活动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洁 《新闻爱好者》2011,(19):81-82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在中国渐渐盛行,广告商的青睐和受众的反感让中国的植入式广告显得十分尴尬。笔者从心理学角度探析这一问题,用逆反心理原理分析"非融入性"植入式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干扰;用单纯性接触理论、隐性宣传的心理机制、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心理机制和记忆原理分析"融入性"植入式广告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栾丽娜 《新闻传播》2009,(6):107-107
近年来,我国社会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各种事物相互之间都还在调试阶段,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而媒体只有直面这些社会问题,或报道、或揭露、或分析,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受众心中树立权威和可信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郭颖 《新闻知识》2013,(3):36-37,91
有艺术形象的信息会更容易让受众理解,便于受众记忆。要扩大广告的艺术表现对受众的影响力,就要使广告的表现艺术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唤起受众的潜意识需求,满足受众的个性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从而使品牌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陈娜  鲍立泉 《视听》2018,(11):25-26
电视媒体正面临二维困境:电视媒体的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份额萎缩;受众对于电视媒体广告的防御心理增强。本文从这个问题入手,提出电视节目创新要兼顾内容创新与广告承载力创新两个方面。"生活场"真人秀节目是指在节目的内容创意上将电视节目的场景营造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场景相匹配,以真人参与的形式,在构建的生活场景中展示真人日常生活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生活场"真人秀节目的广告模式是:通过消费场景带入、"真人"需求,将节目现场与受众的日常生活相匹配,营造消费场景;通过传统广告的间歇强化和社交媒体传播的保温,强化广告传播效果;最终通过传统销售渠道和电商平台的铺货和推广,触发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9.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等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悄无声息地将信息灌输给受众,让受众在无意识的情态下对其产品及品牌产生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由于传统广告日益遭受频播资源的"瓶颈",新媒体的兴起开始弱化电视的主导地位;受众的注意力愈加稀缺;加之广告对特殊行业的限制,使得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广告的经济性使广告审美不同于传统审美。广告审美机制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信息性和艺术性的共存。广告审美是一种功利性审美,具有一定的非自由性,审美主客体关系双重化。广告审美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格调、审美主客体的"心理距离"、受众的广告卷入度、受众预存的产品评价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