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萱 《当代传播》2011,(6):43-46
本文以“媒介议题建构理论”为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2010年8月爆发的“圣元”奶粉危机事件媒介传播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发现在这场奶粉危机事件媒介报道中,置身于网络媒体信息环境中,传统媒介新闻报道中的新闻来源、新闻报道框架和社会效能三者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新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21):11-16
本文通过批判的视角与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网络媒体中阿拉伯世界相关新闻文本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网络媒介在建构阿拉伯世界形象时尽管选择了中立框架,但由于议题选向而造成了报道中的偏向。研究发现,造成这种报道偏向的主要原因并非主观偏见,而是由新闻媒体对国外新闻机构的新闻信息依赖造成。因此,提高对国内稿源、第一手采访资料的使用,可以改善我国新闻传播整体环境、提升我国新闻机构传播实力。这既是打造我国对外传播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营造有利国际舆论环境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王亚鹏  马涛 《新闻世界》2014,(6):235-236
对于地区性的主流网络媒体而言,它们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建构与传播着当地的地区形象。本文以天津的北方网和上海的东方网为例,旨在研究天津如何通过网络主流媒体更好地进行天津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通过对比分析北方网和东方网,我们发现北方网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5):51-55
本文以环境传播理论为基本的研究框架,选择了新浪微博为平台的"中国水污染独立调查"案例作为农村环境传播案例的分析对象,通过对其话语的内容分析,考察了农村环境传播的"新社会运动"的微博话语建构特点,探讨微博对于中国农村环境传播的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话语倾向。  相似文献   

5.
关于手机媒体性的传播学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角度探讨拥有庞大用户群和多媒体性质的手机的媒体性、传播形式及它和网络媒体之间的关系等基础问题,以期建构起对于手机的初步的传播学认识.笔者认为,手机具有媒体性,在传播形式上,它融舍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但手机媒体目前不足以成为独立的"第五媒体",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简单补充和延伸,而是网络媒体新的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体的议程传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议程不仅可以将传统媒体议程在内容上加以扩充,在传播空间上加拓展,在传播效果上加以放大,而且其自身也表现出与传统媒体议程所不同的特点,形成网络媒体议程自身的发展规律。网络议程传播已呈现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传播影响和效果,对于政府和地方的形象传播作用十分显著,直接作用于网络受众的形象认知过程,成为形象建构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岳璐  蒋超  李月红 《新闻前哨》2012,(12):32-33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基点,考察三类主要的新闻媒介——党报党刊、市场化媒体、网络媒体在群体性事件报道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各类媒体所建构的不同新闻框架。由于角色的区别,不同类型的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新闻框架体系,即党报党刊的权威框架、市场化媒体的告知框架、网络媒体的质疑框架。  相似文献   

8.
邓妍 《东南传播》2012,(8):73-75
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信息提供大军中的重要一员,对于互联网信息的健康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的网络媒体上却出现大量的性暗示信息,对网络信息传播环境产生了一定不良的影响。分析网络媒体性暗示信息的传播形态及其发生动因,对于正确认识此类现象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新闻显示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传统新闻传播虽然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其优势逐渐被弱化,但是,对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而言不可否认的具有着重要价值。在信息时代中,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媒体的出现,全新的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理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就这一点影响作用来讲,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传播理论应该向何种方向发展成为当前主要关注问题。基于此背景,本文展开网络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理论的冲击以及应对措施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锐 《现代传播》2018,(4):80-85
科学传播的协作生产与话语博弈有机统一。理解其中协作生产和话语争夺情况,对于把握科学传播生产机制、更有效地进行科学传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以"PX"百度词条编纂为例,从历时性视角和科学话语生产的竞合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文本细读法等,分析PX词条创立以来各传播主体的基本情况,以及协作生产、话语框架建构和争夺博弈情况及相关策略。研究发现,PX科学知识生产主体为拥有良好教育背景、位居北京等知识传播中心、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和媒介素养的高校学生,PX科学知识生产与传播由众网友相互协作、合力完成,其间充满了话语冲突与博弈。有关PX的科学话语争夺,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迥异的关注重点和话语建构策略,其中框架借用、框架延伸、框架扩大、框架转换策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并导致各异的话语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文章从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角度分析对网络媒体文化规制的需要,从分清网络中信息法律关系,完善网络监管法规,将著作权法应用于网络传播,强化网络服务经营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来谈对网络媒体文化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风险事件多发的社会背景下,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和公众如何搭建对话平台和协商渠道,是环境传播链条中接合实践的关键问题。在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几个案例的详细分析,整合关键因素,提出建构互动式环境传播体系的研究结论。其本质是最大限度赋予公众参与环境风险议题传播的机会,提高环境风险沟通的有效性和整合性,促使政府提升环境风险管理的根本能力。互动式风险沟通体系的提出,是环境传播研究中理论接合实践的关键节点,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国际舆论场中的热点议题。环境政治的观点认为,自然环境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并且都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文章以此为焦点,探究我国媒体在环境议题上的国家形象建构实践。研究以环境政治、环境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三个概念组成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基于对中国日报网“大象旅行团”报道案例的研究提出,中国日报网在新闻内容中涉及政治、自然、公民等多个主体,并且多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共容性利益;环境传播应继续推动个体化叙事与理性化叙事的深度融合,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林龙 《采.写.编》2016,(1):277-278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网络媒体开始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一种信息快速传播的新型媒体.但是,由于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加上上网人员都是采用非实名制的方式在网络中发表言论,所以使得网络媒体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所以,本文从法律角度论述了网络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网络媒体的兴旺,诞生只有短短二年多时间的《网络传播》在对互联网缤纷景象的一次次梳理和聚焦中,在对业界规则的引领和劝导中,功不可没;对于我们这样地处偏远的区域的网络媒体及其从业者,更是一次次难得的提示和指引;同时对于互联网从业者,尤其是全国各地的网络媒体同仁们来说,《网络传播》更是沟通交流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政府形象的网络媒体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载体,传者与受者在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其所构建的交往空间是一个自由而平等的交往空间,表现出了网络传播的主体间性特征。这对研究利用网络媒体如何加强政府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只有充分认识网络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分析,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构建政府形象的网络媒体良性通道,使政府形象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实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关注网络技术创新,重视网络技术应用;探索网络媒体实践,研究网络媒体发展,无疑是我们在信息全球化传播中必然面对的课题和任务。如今,网络技术创新处在何端,网络媒体发展进至何处,信息网络化传播与互动为广大受众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如何反作用于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为主要的公众获取科技信息来源的途径。科学和技术的传播能力的评价和价值管理、基础设施、内容、资源、环境和效率是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的基本评价维度。重点对网络媒体的传播监控指标体系和媒体传播能力提升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冷月 《新闻世界》2013,(1):164-165
大众传媒被认为是社会环境与语境的主要建构者,对于其传播结构的理论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实践与理论分析,发现部分传媒组织在传播建构中存在着一种“相对性重构”现象,并“相对性”及“重构”的角度理解媒体传播中的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0.
手机二维码在网络媒体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二维码是将射频识别技术与移动终端相结合的产物,其借助手机的便利性来发挥二维码识别技术的优越性.本文以手机二维码在网络媒体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例,讨论手机二维码在我国网络媒体中的应用模式,并探讨如何通过手机二维码进一步延伸网络信息的传播范围,增强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认为网络媒体应抓住二维码的机遇,实现信息的“多重化”建构,以实现媒体物理界限的跨越与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